碳-14

✍ dations ◷ 2025-10-29 11:29:05 #碳-14
碳14(¹⁴C)或放射性碳是碳元素的一种具放射性的同位素,于1940年2月27日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放射性实验室(现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马丁·卡门和萨姆·鲁本首先发现。它透过宇宙射线撞击空气中的氮原子所产生。碳-14原子核由6个质子和8个中子组成。其半衰期约为5,730±40年,衰变方式为β衰变,碳14原子转变为氮-14原子。在地球上有99%的碳以碳-12的形式存在,有大约1%的碳以碳-13的形式存在,只有万亿分之一(0.0000000001%)是碳-14,存在于大气中。1940年代,威拉得·利比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利用碳14发明了放射性碳定年法,并于1960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由于在有机材料中含有碳-14,因此根据它可以确定考古学、地质学和水文地质学样本的大致年代,其最大测算不超过6万年,而且没有参照的情况下误差较大。由于其半衰期达5,730年,且碳是有机物的元素之一,我们可以根据死亡生物体的体内残余碳-14成分来推断它的存在年龄。生物在生存的时候借由呼吸摄入碳-14,在生物体内含量大致稳定不变,生物死去后停止呼吸,此时体内留存的碳-14因衰变开始减少。由于碳元素在自然界的各个同位素的比例一直都很稳定,人们可透过测量一件古物的碳-14含量,来估计它的大概年龄。这种方法称之为放射性碳定年法。这个方法估计的大气碳-14含量通过植物年轮(最多可推算到大约10000年前)或者洞穴堆积物(例如钟乳石,最多可推算到大约45000年前)来推算。根据这个推算(更确切的说)对比年轮和洞穴堆积物就可以建立起碳-14的年代变化模型,从而获得其它样本的年龄。不过,碳-14测年法最大测算时间不超过6万年,而且所测得的年代有颇大的误差。而且它的假定,即大气中的碳-14浓度不会随时间而改变,也与事实有落差。此外,碳-14测定亦有可能受到诸如火山爆发等自然因素影响,因为在火山喷发时将地下大量气体和物质带到大气中,从而影响碳-14在某区域大气中的含量。所以,若没有其他年代测定方法(如:利用树木的年轮)来检订,单单依赖碳-14的测年数据并不完全可靠。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和大量化石燃料的应用,古代深藏地下的碳被排放到大气中并进入生物循环,但是这些化石燃料的碳-14含量非常稀少甚至没有,因此不会对放射性碳定年法的结果产生干扰。大多数人造材料(塑料)由化石燃料,诸如石油或者煤炭制成,其中包含着远古时期的碳-14。然而,石油蕴藏物中通常存有微量的碳-14,但所含的碳-14的量不稳定,误差范围可以从当时有机物中的1%到40000年之间碳-14曾经存在过的最高水平。这表明碳-14的浓度有可能会在自然界当中受到污染,例如细菌、地下放射性物质(例如,铀元素的衰变辐射) 或其它的碳-14的二次制造源。现存的碳-14在其碳质原料的同位素特征中有机会受到生物源污染或地质岩层附近环境的放射性污染。在人体中,碳占整个身体质量的18%。生物体的每克碳内含有大约500亿个碳-14原子,其中每分钟大约有10个碳-14原子衰变。

相关

  • 恩斯特·鲁斯卡恩斯特·奥古斯特·弗里德里希·鲁斯卡(德语:Ernst August Friedrich Ruska,1906年12月25日-1988年5月27日),德国物理学家,电子显微镜的发明者,1986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恩斯特·鲁
  • 生活质量指数经济学人信息社的最佳出生地指数(曾称生活质量指数)是一个使用独特方法来计算的指数,目的是得出各国能提供健康,安全,富裕生活的程度,得分因素包括主观的生活满意度调查和客观的生
  • 东部省东方省或东部省可以指:
  • 字母的历史字母的历史从古埃及开始。公元前27世纪,古埃及人发展出一套含22个单音的象形文字来表达他们语言的子音,第23个字元推测是用来表示字首和字尾的母音。这些字元成为意音文字的发
  • 化学物理学化学物理学是化学和物理学的交叉学科,借助原子与分子物理学和凝聚态物理学中的理论方法和实验技术,研究物理化学现象的学科,是从物理学观点研究化学过程的物理学分支学科。化学
  • 天体物理学天体物理学(英语:Astrophysics),又称天文物理学,是研究宇宙的物理学,这包括星体的物理性质(光度,密度,温度,化学成分等等)和星体与星体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应用物理理论与方法,天体物理
  • 医药分业医药分家(业)是指开立处方跟调剂药物分离的一种制度。医药分家在西方的起源约可追溯到亚历山大大帝时代。相传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征回程时肠胃不适,其御用医师为其治疗时不慎用药
  • 张量张量(英语:tensor)是一个可用来表示在一些矢量、标量和其他张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的多线性函数,这些线性关系的基本例子有内积、外积、线性映射以及笛卡儿积。其坐标在 
  • 氧化还原酶氧化还原酶是一种催化电子由一个分子(即还原剂,又名氢受体或电子供体)传送往另一个分子(即氧化剂,又名氢供体或电子受体)的酶。举例来说,若一种酶能催化以下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酶:在
  • 黏合剂黏着剂也称胶黏剂、黏合剂、胶水,在1942年被哈利·库弗博士(英语:Harry Coover)发明。指将两个物体黏附在一起的材料,根据所要黏合材料的特性(主要是表面特性,如粗糙度),使用不同的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