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闽中语
✍ dations ◷ 2025-04-25 17:55:50 #闽中语
闽中语,又称闽中话,是通行于福建省中部山区部分县市的一种闽语。使用闽中语的人主要在福建中东部的三明市市区及其管辖下的永安市和沙县。在中国大陆,闽中语被当做汉语的一种方言,因此又被称为闽中方言。闽中语可以分为三明话(旧称三元话)、永安话、沙县话(沙阳方言)三种方言。古代以沙县话为代表方言,今日则以永安话为代表方言。闽中语使用人口低于100万,是闽语支中使用人数最少、适用范围最窄的一种语言。同其他闽语一样,闽中语也脱胎自古代汉语。昔日,福建中部一带隶属于建安郡。425年(南朝宋元嘉二年),分延平(南平)南乡地立沙村县(今沙县),仍隶属于建安郡。因此闽中语与闽北语关系很密切。昔日,沙县这一带的行政中心,因此当时的闽中语以沙县话为代表方言。1452年,沙县人邓茂七起兵反抗明朝统治,被朝廷镇压,沙县人口大量减少,新兴的永安县(今永安市)逐渐取代沙县的位置,成为当地的行政中心。今日的闽中语,以永安话为代表方言。闽中语流行的范围比较窄,仅流通于三明市区、永安、沙县三地,相对于四周的语言是弱势语言。自20世纪50年代起,外省和操其他闽语的大量人口流入三明,使闽中语受到巨大冲击。再加上三明市政府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影响,今日能够流利使用闽中语的人已经为数不多。闽中语三个方言音韵体系不尽相同,它们都有17个声母和6个声调,差别主要体现在韵母的发音和声调的实际音值上。在两字拼合组成一个词时,可能发生“连读变调”的现象,即前一个字因后一个字的声调而发生声调变化,后字则一律不变调。各方言都有各自的连读变调规律,但不尽相同。三明话则是快说变调、慢说不必变调。闽中语各方言的声调不论数量还是种类皆相同,唯各方言声调的实际音值不同。闽中语声母系统同闽南语比较接近,次浊声母m、n、ng只在鼻化韵前出现,如同口元音相拼要念成b、l、g。韵母方面,和闽南语相同,有鼻化元音,而闽东语、闽北语都没有鼻化元音。但除鼻化元音外,只有一个鼻音韵尾,沙县为-ng,永安为-m。跟福州话及厦门话只有一套塞擦音不同的是,闽中语区别舌尖前和舌叶音。此外闽中语有入声调无入声韵,入声通常不带塞音韵尾。闽中语各方言与闽南语的泉州话是闽语中少数几种能够将上声区分阴阳的方言。
相关
- 约翰·富兰克林·恩德斯约翰·富兰克林·恩德斯(英语:John Franklin Enders,1897年2月10日-1985年9月8日),美国医学家和诺贝尔奖持有者。恩德斯出生于康涅狄格州的西哈特福,曾就读于诺亚·韦伯斯特学校与
- 伊索伊索(希腊文:Αἴσωπος ;拉丁字母转写:Aísôpos),相传为《伊索寓言》的作者,生平不详,甚至难以肯定是否真有其人。据传说,伊索约生活于公元前七世纪至六世纪。伊索的名字最早出
- 缺牙症缺牙症 (hypodontia)代表病患缺少一定数量的牙齿,特指缺牙数在六颗以内的情形〈不包含智齿〉。在乳牙期阶段,上颚的患病率较下颚高,且多为侧门牙缺乏。另外,缺牙数超过六颗〈不
- 尼古拉·拉维奥罗夫尼古拉·帕夫洛维奇·拉维奥罗夫(俄语:Николай Павлович Лавёров,1930年1月12日-2016年12月27日),苏联及俄罗斯地质学家、地球化学家。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
- 排错排错,或称除错,在系统管理、电子工程和软件工程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排错过程一般要求参与者熟悉系统的正常运作状态及近期的变更历史,并通过系统排除的方法将问题一步步简化。
- 二巯丙醇二巯基丙醇(INN:Dimercaprol)也称二巯丙醇、抗路易士药剂、BAL、双硫代甘油,是一种解毒药。最早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牛津大学的生化学家们研制出,当时是作为生化武器路易
- 啮虫总目啮虫目(学名:Psocodea)是由传统分类的啮虫目(亦有简化作
- 干贝干贝、甘贝,又称玉珧、元贝、珧柱、江珧柱、瑶柱、江瑶柱、干瑶柱、带子,为一种海鲜食品原料,来自瓣鳃纲异柱目扇贝科和江珧科贝类动物的后闭壳肌。干贝是特指干燥后的产品,烹调
- 蒋廷锡《清代学者象传》第一集之蒋廷锡像蒋廷锡(1669年-1732年),江苏常熟人。字酉君、杨孙,号南沙、西谷,又号青桐居士。中国清代政治人物、画家。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己卯科举人,康熙四十
- 朝鲜经国典《经国大典》是朝鲜王朝的法律文献,被誉为“国家的立国磐石”。它确立了朝鲜的官职制度、官衙机构等,当中的官职在1469年制定以后虽然有所变动,但在总体上还是遵行《经国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