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中语

✍ dations ◷ 2025-02-23 02:00:03 #闽中语
闽中语,又称闽中话,是通行于福建省中部山区部分县市的一种闽语。使用闽中语的人主要在福建中东部的三明市市区及其管辖下的永安市和沙县。在中国大陆,闽中语被当做汉语的一种方言,因此又被称为闽中方言。闽中语可以分为三明话(旧称三元话)、永安话、沙县话(沙阳方言)三种方言。古代以沙县话为代表方言,今日则以永安话为代表方言。闽中语使用人口低于100万,是闽语支中使用人数最少、适用范围最窄的一种语言。同其他闽语一样,闽中语也脱胎自古代汉语。昔日,福建中部一带隶属于建安郡。425年(南朝宋元嘉二年),分延平(南平)南乡地立沙村县(今沙县),仍隶属于建安郡。因此闽中语与闽北语关系很密切。昔日,沙县这一带的行政中心,因此当时的闽中语以沙县话为代表方言。1452年,沙县人邓茂七起兵反抗明朝统治,被朝廷镇压,沙县人口大量减少,新兴的永安县(今永安市)逐渐取代沙县的位置,成为当地的行政中心。今日的闽中语,以永安话为代表方言。闽中语流行的范围比较窄,仅流通于三明市区、永安、沙县三地,相对于四周的语言是弱势语言。自20世纪50年代起,外省和操其他闽语的大量人口流入三明,使闽中语受到巨大冲击。再加上三明市政府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影响,今日能够流利使用闽中语的人已经为数不多。闽中语三个方言音韵体系不尽相同,它们都有17个声母和6个声调,差别主要体现在韵母的发音和声调的实际音值上。在两字拼合组成一个词时,可能发生“连读变调”的现象,即前一个字因后一个字的声调而发生声调变化,后字则一律不变调。各方言都有各自的连读变调规律,但不尽相同。三明话则是快说变调、慢说不必变调。闽中语各方言的声调不论数量还是种类皆相同,唯各方言声调的实际音值不同。闽中语声母系统同闽南语比较接近,次浊声母m、n、ng只在鼻化韵前出现,如同口元音相拼要念成b、l、g。韵母方面,和闽南语相同,有鼻化元音,而闽东语、闽北语都没有鼻化元音。但除鼻化元音外,只有一个鼻音韵尾,沙县为-ng,永安为-m。跟福州话及厦门话只有一套塞擦音不同的是,闽中语区别舌尖前和舌叶音。此外闽中语有入声调无入声韵,入声通常不带塞音韵尾。闽中语各方言与闽南语的泉州话是闽语中少数几种能够将上声区分阴阳的方言。

相关

  • 头孢唑肟头孢唑肟(英文名Ceftizoxime)也称为“安保速灵”“安普西林”“头孢去甲噻肟”“去甲噻肟头孢菌素”或“去甲酰氧甲基唑肟头孢菌素”,是一种不经肠的第三代头孢菌素,常以头孢唑
  • 独立机构美国联邦政府的独立机构是存在于联邦行政部门(由内阁部长领导)之外的那些机构。然而,大多数独立机构是行政分支的一部分,仅少数是立法或司法分支的一部分。通过由国会通过的单独
  • 页,旧指书本每一张纸为一页,现指每张纸有编码的为一面为一页。它可用来当作文件的计量单位,例如“这个主题包含12页”。在一般书籍里,与封面相同方向的页面会称为正面,另一方向的
  • 腺瘤腺瘤(英语:Adenoma,/ˌædᵻˈnoʊmə/)是腺源性或腺状上皮组织产生的良性肿瘤。包括肾上腺、脑下垂体、甲状腺、前列腺等器官在内,许多腺器官都可能形成腺瘤。
  • 宪政古罗马政府与政治 系列条目罗马共和国前509年–前27年 罗马帝国前27年–1453年元首制西罗马帝国君主制东罗马帝国王政时代宪政(英语:Constitution of the Roman Kingdom) 共和
  • 比布县比伯县(Bibb County, Georgia)是美国乔治亚州中部的一个县。面积693平方公里。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153,887人。县治梅肯 (Macon)。成立于1822年12月9日。县名纪念
  • 卡特加特海峡坐标:56°55′42″N 11°25′41″E / 56.92833°N 11.42806°E / 56.92833; 11.42806卡特加特海峡(丹麦语:Kattegat,瑞典语:Kattegatt)是大西洋北海的一个海峡,是斯卡格拉克海峡的
  • 头颈部癌症头颈癌(Head and Neck Cancers)是指位于头颈部位,除了脑癌以外的其他恶性肿瘤。较常见有口腔癌、鼻咽癌,另外还有口咽癌、下咽癌、喉癌、鼻窦癌、唾液腺癌以及甲状腺癌等。头颈
  • 恐慌恐慌是一种强烈的突然性的感觉。恐慌的出现会支配人的正常思维和逻辑,取而代之的是焦虑感和本能的战斗或逃跑的行动。恐慌很可能在大型团体聚会或人群中出现,从而造成大规模恐
  • 海军军史馆海军军史馆建馆目的是为了让台湾人民更了解中华民国海军的历史,馆内展示海军从以前到现在所保存的文物。海军军史馆坐落于台湾高雄市左营区中华民国海军军官学校内。室内占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