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中语

✍ dations ◷ 2025-09-13 01:01:29 #闽中语
闽中语,又称闽中话,是通行于福建省中部山区部分县市的一种闽语。使用闽中语的人主要在福建中东部的三明市市区及其管辖下的永安市和沙县。在中国大陆,闽中语被当做汉语的一种方言,因此又被称为闽中方言。闽中语可以分为三明话(旧称三元话)、永安话、沙县话(沙阳方言)三种方言。古代以沙县话为代表方言,今日则以永安话为代表方言。闽中语使用人口低于100万,是闽语支中使用人数最少、适用范围最窄的一种语言。同其他闽语一样,闽中语也脱胎自古代汉语。昔日,福建中部一带隶属于建安郡。425年(南朝宋元嘉二年),分延平(南平)南乡地立沙村县(今沙县),仍隶属于建安郡。因此闽中语与闽北语关系很密切。昔日,沙县这一带的行政中心,因此当时的闽中语以沙县话为代表方言。1452年,沙县人邓茂七起兵反抗明朝统治,被朝廷镇压,沙县人口大量减少,新兴的永安县(今永安市)逐渐取代沙县的位置,成为当地的行政中心。今日的闽中语,以永安话为代表方言。闽中语流行的范围比较窄,仅流通于三明市区、永安、沙县三地,相对于四周的语言是弱势语言。自20世纪50年代起,外省和操其他闽语的大量人口流入三明,使闽中语受到巨大冲击。再加上三明市政府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影响,今日能够流利使用闽中语的人已经为数不多。闽中语三个方言音韵体系不尽相同,它们都有17个声母和6个声调,差别主要体现在韵母的发音和声调的实际音值上。在两字拼合组成一个词时,可能发生“连读变调”的现象,即前一个字因后一个字的声调而发生声调变化,后字则一律不变调。各方言都有各自的连读变调规律,但不尽相同。三明话则是快说变调、慢说不必变调。闽中语各方言的声调不论数量还是种类皆相同,唯各方言声调的实际音值不同。闽中语声母系统同闽南语比较接近,次浊声母m、n、ng只在鼻化韵前出现,如同口元音相拼要念成b、l、g。韵母方面,和闽南语相同,有鼻化元音,而闽东语、闽北语都没有鼻化元音。但除鼻化元音外,只有一个鼻音韵尾,沙县为-ng,永安为-m。跟福州话及厦门话只有一套塞擦音不同的是,闽中语区别舌尖前和舌叶音。此外闽中语有入声调无入声韵,入声通常不带塞音韵尾。闽中语各方言与闽南语的泉州话是闽语中少数几种能够将上声区分阴阳的方言。

相关

  • 反转录酶结构 / ECOD(RNA-dependent DNA polymerase,RDDP)逆转录酶是一类存在于部分RNA病毒中具有逆转录活性、能以单链RNA为模板合成DNA的酶。由逆转录酶催化逆转录合成的DNA称为互补D
  • Halal清真(阿拉伯语:حلال‎;拉丁字母转写:ḥalāl 或 halal 或 halaal),阿拉伯语原意为“合法的”。在非穆斯林国家,“清真”指的是符合伊斯兰教规条可食用的食物,与符合犹太教教规的
  • 公升,通常简称为升,是容量计量单位,符号为l。过去曾经采用小写手写体 ℓ {\displaystyle \ell } 作为符号,但由于印刷不方便,所以改
  • 奎里纳尔宫奎里纳莱宫(意大利语:Palazzo del Quirinale),现为意大利总统府,坐落于罗马七丘之一奎利那雷山,1871年罗马并入意大利王国,这座原本是教宗的宫殿被改为意大利国王的王宫。1946年以
  • 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破伤风梭菌(学名:Clostridium tetani)是一种梭菌属的杆状专性厌氧菌,外观类似网球拍和鸡腿,是破伤风的病原体。医学导航:病菌细菌(分类)gr+f/gr+a(t)/gr-p(c/gr-o药物(J1p、w、n、m、疫苗)
  • 蟾酥蟾酥,亦称蟾毒素,是中药材攻毒杀虫止痒药的一种,该药材出自于《药性论》一书,有解毒止痛的功效。蟾酥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眶蟾蜍(Duttaphrynus me
  • 沙洲沙洲,是指河流、湖泊或沿海因波浪、水流、海流等堆积作用所形成的细长笔直的堤状砂砾沉积地形,通常在浅水处形成。沙洲是河流中和海滨、湖滨带出露水面的沙滩。可以是河流中的
  • 历史分期历史分期即历史时期的划分:381。试图将历史进行划分,然后得到一个描述性的抽象概念,为具有相对稳定特征的历史时间段提供方便的术语。历史学的一种研究方法:381。然而,给任何“
  • 十恶十恶,在佛教中指十种严重程度之恶行。包括:一杀生。二不与取。三欲邪行。四虚诳语。五离间语。六麁恶语。七杂秽语。八贪欲。九瞋恚。十邪见。行此十种恶行所造之业称十恶业,会
  • 商法商法(英语:Commercial law),或称商事法,是关于企业与商业交易规范的总称。民商分离是在民法典之外制定商法典,商事上的规定皆在商法典中加以规定。1807年的法国商法典、1817年的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