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盆地

✍ dations ◷ 2025-11-09 22:06:34 #台中盆地
台中盆地是台湾中部一座盆地地形,于台中市丰原区至南投县名间乡之间,并跨境于彰化县芬园乡下茄荖一带,面积约380平方公里,是台湾最大的盆地。台中盆地的形成年代,大约于中坜期,相当于上更新世,是伴随着大肚台地、八卦台地的生成,造成地层下陷(东侧形成车笼埔断层,西侧形成彰化断层),此为盆地的雏型,而后经长时间河川冲积,形成现今台中盆地。台中盆地北起大甲溪南岸,与后里台地相望,南至浊水溪北岸,与竹山丘陵(亦称斗六丘陵)遥望;盆地中央有乌溪流经为界,以北则东西夹于雾峰山地(三汀山丘陵)、大肚台地,以南则东西介于南投丘陵、八卦台地。台中盆地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度自北端丰原起,宽度约9.5公里左右,向南渐宽,至台中市区(原台中市)已达最大宽度约16公里,之后便渐缩减,至草屯剩下约6公里左右的宽度,继续向南至名间风隙,是盆地最南端且最窄达800米,此段狭长地势,地理学家富田芳郎称之“名间地峡”,但实际而言,这处地峡是属风隙,与地峡的定义不同。整体而言,地形呈现南北高、中间低,总面积约为370平方公里。台中盆地内平坦地势,是由大肚溪支流的乌溪、大里溪、筏子溪从山上挟带泥沙冲刷下来所形成的联合冲积扇,主要构成的冲积扇有:古代大甲溪冲积扇、太平至雾峰山麓野溪冲积扇、雾峰至草屯乌溪冲积扇、草屯至名间猫罗溪冲积扇,因此盆地全境地质是以砾石、砂与黏土构成的冲积层,盆地东侧偶有野溪于山口留下的阶地堆积层。台中盆地的地势则是以扇顶位于乌溪桥附近为盆地最高点,海拔约95米左右,沿乌溪向西流去乌日附近,海拔已降至盆地最低点约25米左右,自此便脱离台中盆地。整体而言,盆地是呈由东向西的倾面。位居台中盆地正中央的乌溪冲积扇,流经九九峰、土城平原,自象鼻坑附近出山,对岸即茄荖山,位于草屯镇御史里,为乌溪环流丘,自北麓流经,形成两山对望的隘口景观,自此出山便形成网流状的广大冲积扇。日出时的台中盆地东缘(台中都会区)黎明前的台中盆地东缘

相关

  • 基因遗传遗传学是研究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史前时期,人们就已经利用生物体的遗传特性通过选择育种来提高谷物和牲畜的产量。而现代遗传学,其目的是寻求了
  • 双螺旋双股螺旋由两条螺旋曲线相互缠绕而成。自然界中最常见的双股螺旋是核酸DNA。
  • 狭鼻小目见内文狭鼻小目(Catarrhini)是灵长目简鼻亚目中三个小目之一,包含了旧世界猴(猴总科)及猿(人猿总科)。后者再细分为长臂猿科及人科。以往认为人类及其已灭绝的近亲或祖先是一个独立
  • 16固体、 液体、 气体氧族元素是指元素周期表上第16族(ⅥA族)的元素,位于氮族元素和卤素之间。氧族元素包含氧(O)、硫(S)、硒(Se)、碲(Te)、钋(Po)、钅立(Lv),其中氧、硫、硒为非金属,碲为类金
  • 国家地理(2013年12月)《国家地理》(英语:National Geographic),原名《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 Geographic Magazine),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官方杂志,在国家地理学会1888年成立后的9个月开始
  • 康拉德·格斯纳康拉德·格斯纳(德语:Conrad Gesner,1516年3月26日-1565年12月13日),瑞士博物学家、目录学家。他的五卷本巨著《动物史》涵盖广泛,且配有精确的插图,被认为是动物学研究的起源之作。
  • 多姆山省多姆山省(法语:Puy-de-Dôme)是法国奥弗涅-隆-阿尔卑斯大区所辖的省份。该省编号为63。5个海外省及大区
  • 姆潘巴现象所谓姆潘巴现象(Mpemba effect)的多种表述:亚里士多德、弗兰西斯·培根和笛卡尔均曾以不同的方式描述过该现象,但是均未能引起广泛的注意(注意亚里士多德的描述与上述大不相同)。1
  • 伊曲康唑伊曲康唑(商品名为斯皮仁诺),发明于1984年,是一种三唑类(英语:triazole)抗真菌剂,适用于真菌感染的病人。这种药物一般口服或静脉注射。伊曲康唑的作用机制与其他氮唑类抗真菌药物一
  • 马克斯·普朗克天体物理研究所马克斯·普朗克天体物理研究所(德语:Max-Planck-Institut für Astrophysik)为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的一个研究所,马克斯·普朗克天体物理研究所是世界上理论天体物理学领域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