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俊威

✍ dations ◷ 2025-08-21 12:04:20 #史俊威

史俊威(1979年8月26日—),是台湾乐团鱼丁糸(同时也是苏打绿)鼓手也是创始团员之一,同时也是摄影师与基督徒。史俊威是乐团中继主唱吴青峰后的主要词曲创作者,词曲创作作品如〈频率〉、〈漂浮〉、〈当我们一起走过〉、〈我们走了一光年〉,较近期作品如〈Tomorrow will be fine〉、〈沙发里有沙发Radio〉等等,并曾参与向左走向右走音乐剧配乐专辑制作及编曲。

自苏打绿2001年创团之初即担任鼓手,与主唱吴青峰负责乐团主要词曲创作,知名作品如〈频率〉、〈漂浮〉、〈四季狂想〉、〈当我们一起走过〉、〈无眠〉、〈Everyone〉等,近期代表作为〈Tomorrow will be fine〉,该曲亦为苏打绿休团三年后首次发表之作。

除词曲创作外,史俊威亦担任苏打绿专辑制作人、编曲人等要角,更曾担纲谢安琪专辑《第二个家》部分歌曲的制作人。

在音乐领域之外,史俊威曾多次参与几米音乐剧的演出,于2008年以苏打绿身份参与音乐剧《向左走,向右走》,于剧中饰演左边乐团,亦担纲音乐创作、编曲。2017年参与音乐剧《地下铁》,饰演法官。

史俊威对摄影十分热衷,于2014年出版个人摄影集《With or Without You》,更多次举办摄影展,于2015年举办个人首场摄影展《Halo》,2017年举办个人摄影展《HALO-GEOMETRY》,2017-2018年举办个人摄影展《InsideOut》。

频率一曲为小威的代表作品,收录在2005年发行的苏打绿同名专辑中。以下表列出已发表创作。

于奥丁丁集团的 OwlTing NFT Marketplace上架【蜂蜜人参,生声不息】小威 X Taco 联名NFT作品。

相关

  •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英语:International Military Tribunal for the Far East;日语:極東国際軍事裁判/きょくとうこくさいぐんじさいばん Kyokutō kokusai gunji saiban */?),又称
  • 达尔汉达尔汉(满语:ᡩᠠᡵᡥᠠᠨ,穆麟德:;1590年-1644年),清初将领。郭络罗氏。初隶镶黄旗满洲,后改隶正蓝旗满洲。扬书之子,母沾河姑,舅舅是太祖努尔哈赤。太祖时,随其父扬书率部归附后金,任牛
  • 向天湖山向天湖山,位于台湾苗栗县南庄鄉中部,约在原住民赛夏族举办矮灵祭的南祭场-向天湖南方2公里处,峰顶海拔1225米,为台湾小百岳之一。该山峰地处中港溪两大支流-大东河与南河的分水岭
  • 刘谦 (卫生部副部长)刘谦(1956年2月-),生于北京,籍贯云南昆明,中国共产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官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1981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1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研究员。1978年9月到1983年8月,在山西医学院医疗系学习。1984年4月到1995年8月,历任卫生部科技教育司科员、主任科员、副处长、处长。其间,1993年2月到5月在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学习、1993年5月到1994年5月,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技术工程中心做访问学者。1995
  • 天鹅座61GJ 820 A/B, Struve 2758 A/B, ADS 14636 A/B,V1803 Cyg A/B,GCTP 5077.00 A/B V1803 Cyg,HD 201091, HIP 104214,HR 8085, BD+38°4343, LHS 62 HD 201092, HIP 104217,HR 8086, BD+38°4344, LHS 63 天鹅座61(英语:61 Cygni),又称贝塞尔星(英语:Bessel's Star)、皮亚齐飞行之星(英语:Piazzi's Flying
  • 40号美国国道40号美国国道(英语:U.S. Route 40)是一条东西方向的美国国道。该公路连接了新泽西州大西洋城和犹他州萨米特县,全长2,285.74英里。于西马里兰地区,40号美国国道在格兰茨维尔(Grantsville)附近,由宾夕法尼亚州进入马里兰州。在马里兰州内的大部分路段也被称为国家大路( National Pike)。40号美国国道的目前主干线进入马里兰州西北端后不久就与68号州际公路与219号美国国道会合于14号交流道,而旧线仍称为国家大路,目前大部被划为所谓40号美国国道景观公路(Scenic U
  • 323年
  • 埃罗·莱赫托宁埃罗·莱赫托宁(芬兰语:Eero Lehtonen,1898年4月21日-1959年11月9日),芬兰男子田径运动员,主攻五项全能。他曾代表芬兰参加1920年和192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田径比赛,共获得二枚金牌。
  • 信仰寻求理解信仰寻求理解来自拉丁文“Fides quaerens intellectum”,是奥古斯丁(354-430)和坎特伯雷的安瑟伦(c. 1033-1109)强调的神学方法,在这种方法中,人们从对上帝的信仰开始,并在这种信仰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基督教真理。安瑟伦在他的著作《证据》第二至第四章(Proslogion (II-IV) )中第一次使用这个表达。它阐明了信仰与人类理性之间的密切关系,而这是安瑟伦神学与哲学思想的关键——在信仰中探求万物。这意味着,我们只是在理智上理解我们已经相信的东西。也就是说,从时间顺
  • ed (文本编辑器)ed是用于Unix和类Unix操作系统的行编辑器。它是Unix操作系统在1969年8月开发出来的最初部分。它仍旧是POSIX和Open Group的基于Unix的操作系统标准的一部分,与更加完备的全屏编辑器vi并列。ed文本编辑器是Unix操作系统最初的三个要件之一:汇编器、编辑器和shell,它们是Ken Thompson在1969年8月于AT&T贝尔实验室在PDP-7上开发的。ed的很多特征来自qed(英语:QED_(text_editor))文本编辑器,它是Thompson的母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