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61火神式机炮

✍ dations ◷ 2025-09-06 02:48:01 #M61火神式机炮
M61火神式机炮(M61 Vulcan,中文通常简称成M61机炮、火神炮)是一种由美军开发的六管连发机关炮,经常被装载在战斗机、直升机上作为高射速近距离火炮系统。通用代号GAU-4(GAU是“航空用火炮”,Gun, Aircraft Unit的缩写),口径为20mm,其航空用版本被赋予M61的代号,与M39同为美国军机上常见的固定武装。美国海军航部队使用包括M61A1与M61A2在内,两种规格稍有不同的版本,而美国空军的F-16和中华民国空军的经国号等战机则搭载了轻量化的M61A1机炮版本。M61是一种使用外力驱动六支枪管滚动运作、气冷、电子击发的加特林机枪。其中使用在F-14雄猫式战斗机与F/A-18黄蜂式战斗攻击机上的M61A1可以选择液压或冲压(Ram Air)方式驱动,采电子控制,搭配无弹链填弹系统(Linkless Ammunition Feed System),极限射速可达每分钟7200发,但实际运作时可选择每分钟4000发与每分钟6000发的两种射速。至于轻量化的M61A2型目前则搭载在F-22、F-CK-1及F/A-18大黄蜂战机之上。在F-14雄猫战机上的M61最大载弹量可达676发(一说750发),而F/A-18则为578发,使用美军的20mm口径、无连结M-50或PGU系列电子击发弹(英语:Electronic firing)(Electrically Primed Ammunition)。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代,当时美军的战斗机或轰炸机都是配备老旧的勃朗宁M2 .50(英寸)口径重机枪,最大射速约为1200rpm,射速甚至还比不上早在1860年代就已开发出来的加特林机枪(Gatling Gun)。为了改善这问题,美国陆军军械兵在1946年时决定重新启用被封存了一段时间的加特林理论,着手开发一种射速可以超过6000spm的高速火炮系统,并希望能透过多根炮管回转方式同时达到高速射击时降低枪管温度与减少磨蚀的目标。1946年6月,主力军品商通用电气(GE)承包到这项开发计划并且将其命名为“火神计划”(Project Vulcan),要求研发一款6管、最大射速7,200rpm的空用机炮,成为火神炮称呼的由来。在19世纪时多管机炮采用人力转动作为枪械动力来源,而20世纪的飞机上则使用涡轮喷射发动机产生足够枪支转动的电力,此设计比气体后座推进更加可靠。1949年,GE完成原型机炮T45,使用15毫米(0.6英寸)子弹,地面测试的初步射速是2,500rpm,GE在1950年时呈报了十具.60口径的T45 A型原型机炮给军方评估,该型射速已提高到4,000rpm。1952年时又追加了33具T45 C型原型机炮,口径有.60英寸,20mm(T171)与27mm(T150)多种不同选择。在经过非常久的测试过程后,军方决定选择T171型20mm炮作为存续款式继续发展下去,并且在1956年时正式被美国陆军制定为标准系统。在火神炮的许多应用方式中,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在越战时,陆军常临时将M61安装于M113装甲运兵车上作为固定武装。而同款武器的空军用版本,则赋予M61“火神”的代号。M61火神式机炮的六根枪管在每转一圈的过程中只需轮流击发一次,因此无论是产生的温度或造成的磨蚀,都能限制在一最小程度内。但相对的,因为是六管轮动发射,因此仍然可以做到每秒钟高达100发的高速射击,给予战机驾驶在瞬间以最大火力击杀对手的能力。根据这个特性,M61主要被用于短程(低于2000呎,约600米)的空对空射击用途,弥补在这个范围内因为距离太短、应变时间不足而无法使用空对空导弹等较复杂装备的缺陷。虽然,对地面目标的扫射也被列为M61的次要用途,但实际上其作用效果有限,并不是很常被用到的一种功能。在弹头选择上,M61可以采用练习用的空包弹、API穿甲烧夷弹、与HEI高爆烧夷弹(英语:High explosive incendiary)等不同选择。M61家族的机炮在军队里服役已经超过半个世纪,是套稳定性无庸置疑的系统。在航空运用上,第一架搭载M61系列机炮的飞机是F-104星式(Starfighter)战斗机,不过M61在F-104机上测试时弹链与击发过的弹壳在高速抛弃可能对机身造成外物损伤(英语:Foreign object damage),为此美军开发出无弹链供弹装置的改良型M61A1,M61A1随后成为美制战机的固定装备,包括F-105、F-106后期型、F-111、F-4与B-58(英语:Convair B-58 Hustler)等数款战斗机与轰炸机全都搭载过M61。现行正在使用M61机炮的机种包括了美国空军的F-15、F-16,与最新锐的F-22“猛禽”(Raptor)隐形战斗机及中华民国空军的F-CK-1经国号战斗机,在美国海军航空部队中F/A-18是搭载M61的主要航空母舰舰载机种,但在过去F-14尚未退役前也曾是M61的主要使用单位。

相关

  • 核酶核酶(英语:ribozyme,又译核糖酶),又称核酸类酶、酶RNA、类酶RNA,是具有催化特定生物化学反应的功能的RNA分子,类似于蛋白质中的酶。在核酶的发现之前,酶,其被定义为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 其它元素分类化学序是指一组化学元素,其中各元素的物理和化学特征从位于该序列一端的元素渐进地变化到位于另一端的元素。早在元素周期表出现之前就已发现了化学序的规律,人们试图通过它来
  • 土生华人峇峇娘惹(马来语:Baba Nyonya或者Peranakan),又称土生华人或海峡华人,是指15世纪初期到17世纪之间开始定居在马六甲、印尼、新加坡、泰国和缅甸一带的中国明代、清代移民后裔。这
  • 斯佩耳特小麦斯佩耳特小麦(学名:Triticum spelta)是一种小麦。它在青铜时代到中世纪时的部分欧洲地区都是重要的农产品。如今在中欧仍有种植,作为一种健康食品重新在市场中出现。斯佩耳特小
  • 噻虫啉噻虫啉(英语:Thiacloprid),又称赛果培,是一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它的作用机理(英语:mechanism of action)与其它的新烟碱类似,通过刺激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英语:nicotinic acetylcholine
  • 唐庚唐庚(1071年-1121年),字子西,眉州丹棱(今四川眉山市丹棱县))人。唐庚是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进士,利州司法参军,为宰相张商英所赏识。绍圣四年(1110年),除京畿路提举常平。张商英罢相后,被贬
  • 散瞳瞳孔放大(英语:Mydriasis),也称瞳孔散大,是指瞳孔变大的情况,和瞳孔缩小(英语:myosis)相对。这个词通常用来指在没有医生干涉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症状,但有时也可指代医生出于治疗需要
  • 超我在心理动力论中,本我、自我与超我是由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之结构理论所提出,精神的三大部分。1923年,弗洛伊德提出相关概念,以解释意识和潜意识的形成和相互关系。“本我”(完全
  • 甘露糖-6-磷酸甘露糖-6-磷酸(英语:Mannose-6-phosphate,缩写M6P)是一个在免疫系统中与凝集素结合的分子,M6P可由磷酸甘露糖异构酶(英语:mannose phosphate isomerase)转化为果糖-6-磷酸。尿苷二磷
  • 两小无猜条款两小无猜条款是1999年4月23日增订的中华民国法律条文,许多国家或地区都有类似的法律条文,意指年轻人因为年少轻狂,而触犯法定强奸者,得以减轻或免除其刑,或者由公诉变为告诉乃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