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春秋

✍ dations ◷ 2025-09-11 12:24:40 #史部载记类,史部霸史类,纪传体,辑本

《十六国春秋》是记载五胡十六国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北魏崔鸿撰写。

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私下撰写《十六国春秋》,当时北魏迁都洛阳,书籍“率多分散”,他只好“求之公私,驱驰数岁”,又“约损烦文,补其不足”。正始三年(506年),《十六国春秋》初稿大部完成,但仍缺“蜀录”。崔鸿又花了十余年时间访求常璩所撰《蜀书》。正光三年(522年),终于全书写毕。《十六国春秋》成书一百卷,“五胡十六国”之名因《十六国春秋》一书而得名。但本书虽然完成,却又因故未敢刊印。直到孝庄帝永安元年(528年),其子崔子元将《十六国春秋》缮写一本,奏献朝廷,藏于史馆。

《十六国春秋》突破既往传统,将各国国书改名为“录”,各国帝纪改名曰“传”,“不附正朔,自相君长”,记录各国史事时,系以各自之年号。各国国主之事迹,则按正史本纪之体例,不采用汉民族之“贵中华而贱夷狄”观念。又有序例、表、赞,体例完备。刘知几评价,“(崔鸿)考核众家,辨其异同,除烦补阙,错综纲纪,易其国书曰录,主纪曰传,都谓之《十六国春秋》,……由是伪史宣布,大行于时”。唐初修《晋书》大量采录《十六国春秋》的本文。赵翼称唐修《晋书·载记》,“尤简而不陋,详而不芜,视《十六国春秋》不可同日语也”。

《十六国春秋》最大缺点是记时有误、人物混淆,“多有违谬”,如“天兴二年,姚兴改号鸿始,而鸿以为改在元年;明元永兴二年,慕容超禽于广固,鸿又以为在元年;太常二年,姚泓败于长安,而鸿亦以为灭在元年。如此之失,多不考正。”

北宋初编成的《太平御览》仍大量抄录《十六国春秋》。此书在北宋中期已经残缺不全,剩二十余卷,司马光修《资治通鉴》时曾引用,但已非全书,故如无《资治通鉴》,今人难以窥得五胡乱华全貌。《崇文总目》已不列其名。明代屠乔孙、项琳以《晋书·载记》、《魏书》、《北史》、《册府元龟》、《资治通鉴》以及《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补缀而成辑本一百卷,仍题“崔鸿撰”,并署“屠乔孙、项琳之同订”,史料丰富,然欠考证,被清人斥为伪书,是今日的流行本;另外《汉魏丛书》中保存有十六卷本,十六国各为一录,记各国主五十八人,与《晋书》大同小异。康熙时宋荦曾在京西慈仁寺购得《十六国春秋》残本,并作诗以为纪念。清代汤球辑有《十六国春秋辑补》一百卷,所辑史料力求信而有征,并有考证工作,是研究十六国史的重要参考书。

注:据明辑本

注:据清辑本

相关

  • 迪纳利山迪纳利(北阿萨巴斯卡语支、英语:Denali,/dᵻˈnɑːli/,直译“高山”),1917年至2015年官方名称为麦金利山(另译作麦金利峰,英语:Mount McKinley),位于阿拉斯加州东南部、阿拉斯加山脉中
  • 两性异形两性异形(性别二态性)是指同一物种性两性之间的差别。最基本的两性异形是生殖构造(第一性征),但因为所有有性别的生物都有生殖构造的差异,一般来说两性异形主要用在指其他与生殖没
  • 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Sanjiao Meridian of Hand-shaoyang,SJ)是一条经脉,十二正经之一,与手厥阴心包经相表里。本经起于关冲,止于丝竹空,左右各23个腧穴。起于无名指尺侧端(关冲),向上出于手
  • 古提人库提人是扎格罗斯山脉(现伊朗和伊拉克边界)的游牧民族。他们的祖国常被称为苏美尔,库提人往往被认为是现代库尔德族的先驱。公元前1世纪,库提人就常出现于美索不达米亚低地,之后
  • 八打灵再也八打灵再也(马来语:Petaling Jaya,简称“灵市”或“PJ”),是马来西亚雪兰莪州人口最多的城市,隶属于八打灵再也市政厅。其面积为97.2平方公里,人口于2016年为638,516。该市北临士拉
  • 钡的同位素钡(原子量:137.327(7))的同位素,其中有5个同位素是稳定的。备注:画上#号的数据代表没有经过实验的证明,只是理论推测而已,而用括号括起来的代表数据不确定性。
  • 布洛克大学布洛克大学(英语:Brock University,中国大陆称布鲁克大学),是加拿大安大略省圣凯瑟琳斯的公立大学。它是加拿大唯一地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以内的大学也是尼亚加拉地区唯一的大
  • 第三大道919号第三大道919号(919 Third Avenue)是位于纽约市曼哈顿中城的一栋写字楼,建于1971年,具体位置为第三大道和东55街交叉口。建筑高615英尺(188米),共有47层楼。大楼由SOM建筑设计事务所
  • VericutVericut (通常拼写为 VERICUT), 是一款用于模拟机床加工的仿真软件 。它通常用于模拟机床刀具运动以及加工时材料去除过程,检测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或数控加工程序中的错误
  • 青楼梦《青楼梦》又名《绮红小史》,是清朝俞达所著的一部狭邪小说,共64回。《青楼梦》成书于光绪四年(1878年),作者对《红楼梦》推崇备至,书名是借着当时较有名声的《红楼梦》命名的,题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