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筒

✍ dations ◷ 2025-09-08 04:28:36 #火山学,岩石学

火山筒(英语:Volcanic pipe),是由深层火山因超音速爆发所形成的地下地质构造。火山筒被认为是一种火山道,由凝固岩浆形成的深而窄的锥体(外型为胡萝卜形),通常由两种特色的岩石所组成的——金伯利岩或钾镁煌斑岩。

这些岩石反映了火山深部岩浆源的组成,地球上富含了镁,但火山筒相对较少。它们是众所周知的钻石的主要来源,常为此被开采。

火山筒的形成为深层原始火山爆发的结果,被推向表面的岩浆中镁和挥发性化合物如水与二氧化碳的含量较多。这些火山的起源深度比其他火山至少多三倍,而随着岩浆向表面上升,压力慢慢减少,渐渐转化为气态而挥发。这种突然的膨胀使得岩浆迅速向上推动,造成火山筒的浅层超音速喷发。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很好的比方,就像是一瓶香槟酒的开瓶。

在金伯利岩里,岩浆将上面的物质直接喷发在岩浆柱上,而且并不像典型的火山那样形成很大的高柱;而取而代之的是,在岩浆地下柱下方的凹陷周围形成了凝灰岩环的低气泡。随着时间的推移,凝灰岩环可能会侵蚀到管中,通过填充冲洗出的喷出物,来平滑凹陷的金伯利岩。金伯利岩是世界大部分钻石产地,并且还包含其他珍贵宝石和半宝石,如石榴石、尖晶石和橄榄石。

钾镁煌班岩被认为与金柏利岩相似,除了岩浆中富含的沸水和挥发性化合物对上覆岩石具有腐蚀性之外,气体将岩浆向上推,导致更广泛的内部岩层(这种岩石的喷射也会形成凝灰岩环,如金伯利岩爆发)被火山灰和物料填充这个宽锥体,最后所形成的就是火山岩中表面大致平坦的马提尼玻璃形沉积物(固化岩浆和喷射物)。

相关

  • α-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英语:oxoglutar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缩写OGDC;或称英语:α-ketoglutarate dehydrogenase complex)是一个复合酶,因其在三羧酸循环中的作用而众所周知。
  • 8月15日8月15日是阳历年的第227天(闰年是228天),离一年的结束有138天。
  • 广韵《广韵》的全名是《大宋重修广韵》,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陈彭年等人奉诏,根据更早的《切韵》、《唐韵》等韵书修订成的一部韵书。这使得《广韵》成为中国古代第一部
  • 五南文化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英语:Wu-Nan Book Inc.,简称五南图书公司),是台湾的出版社,主要出版各学门教科书和工具书。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始于由杨荣川于1966年在苗栗县通霄镇五南里
  • 耽br /罗君主 · 首都 · 文学史 · 教育史电影史 · 韩医史陶瓷史 · 戏剧史韩国国宝 · 朝鲜国宝耽罗(韩语:탐라),是曾位于今日济州岛的古国名。耽罗国首次出现在历史上,是记载
  • 阿瑜陀耶王国阿瑜陀耶(1351年-1463年) 彭世洛 (1463年-1488年) 阿瑜陀耶 (1463年-1666年) 华富里 (1666年-1688年) 阿瑜陀耶 (1688-1767)大部分信仰上座部佛教 少部分信仰泰国中部:泰国北部:泰国南
  • 下一代网络下一代网络(英语:Next Generation Network,缩写为NGN),又称为次世代网络,是在一个统一的网络平台上以统一管理的方式提供多媒体业务,在集成现有的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基础上(统称FMC),
  • 内札萨克蒙古内札萨克蒙古(满语:ᡩᠣᡵᡤᡳ ᠵᠠᠰᠠᡴ ᠮᠣᠩᡤᠣ,穆麟德:)或内札萨克,后简称为“内蒙古”,指归附清朝较早的漠南蒙古各旗札萨克,地位在外札萨克之上,属于外藩蒙古。乾隆以后,内
  • 短耳丁蛎短耳丁蛎(学名:,台湾称短耳丁蛎),是莺蛤目丁蛎科丁蛎属的一种。主要分布于南海、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大陆、台湾,常栖息在潮间带,以足丝附着于岩石、珊瑚礁或贝壳上。
  • 萨莉·莱德萨莉·克里斯滕·莱德博士(Dr Sally Kristen Ride,1951年5月26日-2012年7月23日)是一位美国物理学家,曾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员,执行过STS-7以及STS-41-G任务。她在1978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