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王仁三郎

✍ dations ◷ 2025-04-18 07:39:36 #1871年出生,1948年逝世,神道,大本,京都府出身人物,预言家,日本废除死刑运动者,国学院大学校友,日本世界语者

出口王仁三郎(1871年8月27日-1948年1月19日)是日本的一位宗教家,为新兴宗教大本教的圣师。他为大本教教义的整理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大本教实质上的创始人。

原名上田喜三郎(うえだ きさぶろう)。后来大本教的教主出口直在御笔先中,将其名字写作了同音的“鬼三郎”。由于厌恶“鬼”字,因此将“鬼”字改为了在日语训读中同音古代名人的“王仁”(日语中皆发音为:おに / oni)。

出口王仁三郎于明治四年七月十二日(旧历)出生在京都府龟冈市的穴太,为农民上田氏的长子,原名上田喜三郎。其祖母上田宇能是《日本言灵学》作者中村孝道的妹妹,也是一个对神道民俗有研究之人。喜三郎小时候体质虚弱无法上学,只得跟随祖母学习神道。据说后来成为附近出名的“八耳”(指直觉和理解力优异的人)神童。

1883年,在混乱的时代里,13岁的喜三郎成为村中小学的代课教师,后来又成为小学的正式教师,但两年后就辞职归田。1893年一边在园部町的牧场工作一边积累经验,1896年自主创办了穴太精乳馆,开始从事挤奶和卖牛奶的行业。

1898年,喜三郎自称得到了松冈芙蓉(一说为天狗)的召唤,随神使前往龟冈市境内的灵山、高熊山进行神道的修业。后来每年10月都会前往山中修业,并前往京都府绫部市访问出口直,两人一起创立了大本教。翌年7月,出口直自称接受神示,在绫部扩大了教团,最终使大本教成为了日本非常有影响力的宗教团体。

1900年,喜三郎与出口直的第五女出口澄结婚,并入赘成为出口直的婿养子,改名出口王仁三郎。

1906年,进入皇典讲究所(今国学院大学)教育部本科学习2年。毕业后在建勋神社短期供职。此后购买了龟山城作为大本教教团的根据地,并收购了大正日日新闻以宣传教义。

1921年,发生第一次大本事件,出口王仁三郎被以不敬罪、违反新闻纸法的罪名关押入狱,在监狱中开始口述《灵界物语》。1923年作了将世界语引入传教活动的试图。

1924年2月出狱,流亡中国。受到马贼卢占魁的邀请前往蒙古地区活动。同年6月遭到张作霖的袭击而被俘,准备处决;但枪毙前其日本人的身份被证实,出口王仁三郎同植芝盛平等6名日本人被释放。同年归国。

1934年7月22日,出口王仁三郎在九段会馆成立了社会运动团体“昭和神圣会”,支持者超过了800万人,广泛展开运动。1935年发生第二次大本事件,出口王仁三郎再次被投入监狱。他被控以违反治安维持法,在二审判决中认定无罪;但大审院又冠以不敬罪的罪名。1942年被保释出狱。

1945年二次大战日本投降后,日本颁发大赦令,但出口王仁三郎仍未被赦免。1946年2月,大本教教团新设了爱善苑一处的活动地。1947年10月,日本刑法改正后,不敬罪被废除,出口王仁三郎方才被赦免。

晚年的出口王仁三郎退隐于绫部,以美术和制作陶器自娱。1948年1月19日逝世,享年76岁。葬于绫部的天王平。

日本美术工艺社的主干事加藤义一郎对出口王仁三郎自制的工艺品作出了很高的评价。植芝盛平所创立的合气道受到了其大本教的深远影响。

此外,相传出口王仁三郎曾准确地预言了关东大地震的发生;在1942年假释出狱之际,曾高声喊道:“我出来之日就是日本战败的开始!”(私が出た日から日本の負け始めや!)而在1945年广岛原子弹爆炸之前,出口王仁三郎也预言广岛的末日即将到来,劝诫广岛的居民立即疏散。(原文:広島は最後にひどい目に遭う。広島在住の者は疎開しなさい。)

相关

  • 亚瑟·米勒阿瑟·艾许·米勒(英语:Arthur Asher Miller,1915年10月17日-2005年2月10日),生于美国纽约,美国犹太裔剧作家及玛丽莲·梦露的第三任丈夫,他以剧作《推销员之死》、《萨勒姆的女巫》
  • 打狗英国领事馆官邸打狗英国领事馆文化园区包含两座建于1879年的英式建筑及一条登山古道,领事馆位于台湾高雄港(清打狗港)口北岸的哨船头码头边,是当时英国政府于打狗掌理领事业务工作的重要据点。
  • 北极海北冰洋(英语:Arctic Ocean)又称北极海、北大洋,北极洋,位于北极圈内,大致以北极点为中心。北冰洋是世界五大洋中最小最浅的。面积1405.6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大洋面积的3.6%。平均深
  • 晚秋《晚秋》(韩语:만추,英语:Late Autumn)为1966年韩国爱情文艺电影,于1966年12月11日上映,片长95分钟,由韩国著名导演李晚熙执导,扈贤赞监制,大洋电影公司出品、制作及发行,由申星一(朝鲜
  • 张又天张佑天(Jacky Chu,1979年8月22日-),本名祝钒刚、张又天,是台湾男歌手。是前台湾男子偶像团体183club的主唱。哥哥亦为歌手祝锵博。
  • 碉堡山战役邦克山战役(英语:Battle of Bunker Hill)或译碉堡山战役,亦称布里德山战役(Battle of Breed's Hill),是美国独立战争波士顿之围期间的一场军事冲突,发生于1775年6月17日查尔斯镇北部
  • 邦克山战役邦克山战役(英语:Battle of Bunker Hill)或译碉堡山战役,亦称布里德山战役(Battle of Breed's Hill),是美国独立战争波士顿之围期间的一场军事冲突,发生于1775年6月17日查尔斯镇北部
  •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四条修正案宪法正文I ∙ II ∙ III ∙ IV ∙ V ∙ VI ∙ VII其它修正案 XI ∙ XII ∙ XIII ∙ XIV ∙ XV XVI ∙ XVII ∙ XVIII ∙ XIX ∙ XX XXI ∙ XXII ∙ XXIII ∙
  • 马里纳·斯托达德·埃克尔斯马里纳·斯托达德·埃克尔斯(Marriner Stoddard Eccles,1890年9月9日 - 1977年12月18日),生于犹他州洛根市,美国银行家、经济学家,曾任美国联邦准备理事会主席(1934年-1948年)。而19
  • 函谷关函谷关,是中国古代著名关隘。故址在豫西灵宝县旧城西南,因“路在谷中,深险如函,故以为名”。与雁门关、仙霞关、剑门关并称中国四大古关口。函谷关最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由秦国所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