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头龙亚目

✍ dations ◷ 2025-02-23 14:22:08 #厚头龙亚目
平头龙科 Homocephalidae董枝明,1978厚头龙亚目(Pachycephalosauria)又称肿头龙亚目,希腊文意思为“厚头蜥蜴”,是鸟臀目恐龙的一个演化支。大多数已知的厚头龙类生存在晚白垩纪的北美洲与亚洲。厚头龙类全是二足、植食性/杂食性恐龙,并具有厚头颅骨。有些物种的头颅骨呈圆丘状,顶部有数吋厚,其他的头部则是呈平坦或楔状。颅顶可能环绕者骨瘤(例如:厚头龙)、尖刺(冥河龙)、或是两者兼有(龙王龙)。在传统的分类法中,这些不同形状的颅顶,代表不同的属、科。但近年的研究多认为,不同形状的颅顶代表者圆颅顶厚头龙类的不同生长阶段。目前已知最早的厚头龙类包括:生存于侏罗纪中期吉尔吉斯的齿饰费尔干纳头龙、白垩纪早期德国的狭盘龙,但罗伯特·苏利文(Robert Sullivan)在2006年对这两种是否为厚头龙类提出质疑。厚头颅骨的功能仍在争论中。最常被提出的功能为厚头龙类以厚头颅骨彼此对撞,这个概念最早是在1955年被提出。科幻作家L. Sprague de Camp在1956年的小说《A Gun for Dinosaur》,提到这种头部互撞行为,之后这个印象深植于大众恐龙书籍。另有许多古生物学家也支持厚头龙类会以头部互撞,如同现今山羊与麝牛的行为。厚头龙类的脊椎连接方式,使它们的脊柱相当僵硬。从颈部形状,显示它们具有强壮的颈部肌肉。也有学者提出厚头龙类在互相撞击时,头部、颈部、与身体可呈平行状态,以承受撞击力道。但是,没有证据显示任何恐龙能够保持者这种姿态。相反地,从厚头龙类的颈椎与前部背椎显示出它们的颈部以S或U形状弯曲。此外,圆形的头颅骨可以减低撞击的表面。其他的可能用途包括:侧面碰撞、抵抗掠食动物、或者两者兼有。而它们的头部相当宽,可在侧面碰撞时保护内部的重要器官,而冥河龙鳞骨上的角,可增加侧面碰撞的效果,更增加了前者的可能性。2004年的一项骨组织学研究,反对头部互相撞击的理论。他们提出圆形颅顶是在短期内发育完成,而海绵状的颅顶骨头无法承受头部撞击,颅顶骨头的表面纹路只是快速生长后的结果,而非多次撞击后的伤痕。研究人员认为圆形颅顶是相当醒目的外表特征,可能具有物种内的视觉辨识功能。近年的两项生物力学研究,则认为圆形颅顶可以承受撞击力道。此外,颅顶骨头的表面纹路仍有可能是多次撞击后的伤痕。2010年的厚头龙类研究则反对视觉辨识功能的理论,因为同一物种内的颅顶形状并没有显著差异。由于厚头龙类的颅底形状类似,过去曾有许多属被错误地归类在一起,而有复杂的分类历史。至于角龙类、鸭嘴龙类,它们的额角、头冠形状有显著差异,比较有可能有物种内的视觉辨识功能。该研究支持厚头龙类以圆颅顶互相碰撞的理论,认为圆颅顶有生物力学上的功用。厚头龙亚目的著名属包括:厚头龙、剑角龙、冥河龙、倾头龙、以及龙王龙。大部分的厚头龙科化石是不完整的,通常是由颅顶部分的额顶骨(Frontoparietal bone)所构成。因为厚头龙亚目的属与种的分类几乎是根据头颅的特征,这导致它们的鉴别产生困难。过去常有物种被错误归类到这个演化支。玛君颅龙(Majungatholus)一度被认为是厚头龙类,现在被认为属于兽脚亚目阿贝力龙科,是玛君龙的一个标本。雅尔龙(Yaverlandia)起初也被认为是厚头龙科,最近在苏利文的2006年研究中,也被重新归类于兽脚亚目虚骨龙类。而个体发生学与性状使得厚头龙亚目的分类更加困难。常被认为是最原始厚头龙类的狭盘龙,被苏利文认为无法鉴定,而归类于鸟臀目的未定位属。在2007年,有研究人员提出龙王龙与冥河龙可能是厚头龙的未成年体。在2009年,另一个研究则也提出龙王龙、冥河龙、厚头龙是同一物种的不同成长阶段,而非三个独立的属。传统上,厚头龙亚目演化支分为两个科:平头龙科、厚头龙科。平头龙科包括平头龙与分类未明的丽头龙,厚头龙科则包括其余各属。厚头龙亚目最初是由Teresa Maryańska与Halszka Osmólska在1974年提出,当时为厚头龙亚目,只包含厚头龙科。后来的研究人员,例如麦克·班顿(Michael Benton),将厚头龙亚目改列为下目,与角龙下目、鸟脚下目共同属于角足亚目。在2006年,苏利文提出厚头龙亚目的重新分类。他认为Maryańska与Osmólska建立的厚头龙亚目与厚头龙科具有相同的生理特征,并无明显差异,因此是范围重复的分类单元。苏利文同时反对保罗·塞里诺(Paul Sereno)的系统发生学研究,塞里诺将厚头龙科定义为只包含具有圆颅顶的成员(例如剑角龙、厚头龙),而不包含其他原始的厚头龙类。在苏利文的版本中,厚头龙科的范围与班顿、赛里诺的厚头龙亚目范围相同。罗伯特·苏利文以颅骨特征作为厚头龙科的鉴定特征,尤其是额顶骨的形状。苏利文表示,某些颅顶平坦的物种曾被视为是原始物种,而被分为平头龙科、厚头龙科;但是,某些衍化物种的幼年个体的颅顶平坦(例如龙王龙),显示不能根据颅顶形状做为分类的依据。苏丽文版本的厚头龙科的颅顶包含平坦、圆顶形状。以下分类表主要依据罗伯特·苏利文的2006年研究,再加上近年新研究而调整:备注:在2011年,理察·巴特勒(Richard J. Butler)把分类不明的微肿头龙(Micropachycephalosaurus)、狭盘龙(Stenopelix)归类于角足亚目。以下演化树是根据汤玛斯·威廉森与汤玛斯·卡尔在2002年的研究。狭盘龙皖南龙雅尔龙 (目前被改归类于兽脚亚目)饰头龙平头龙剑角龙膨头龙圆头龙冥河龙厚头龙

相关

  • 双态性真菌双态性真菌可存在霉菌/菌丝/丝状形式或酵母形式的真菌。一个例子就是马尔尼菲青霉菌:,在室温下,它作为一个霉菌生长,在体温下,它作为一个酵母生长。一些物种是人类和其他动物重
  • 啮齿目源性松鼠形亚目 Sciuromorpha 河狸亚目 Castorimorpha 鼠形亚目 Myomorpha 鳞尾松鼠亚目 Anomaluromorpha 豪猪亚目 Hystricomorpha啮齿目是哺乳动物中的一目,其特征为上颌和下颌
  • 鸟类生理解剖学鸟类生理解剖学,或称鸟类躯体生理学,通常研究的是鸟类所独有的适应特征,这些特征通常都是为了适应飞行所需。鸟类通常拥有轻盈的骨架、轻且强壮的肌肉、能支撑高速新陈代谢和氧
  • 胼胝体胼胝体(拉丁语:Corpus callosum)是哺乳动物大脑的一个重要白质带。它连接大脑的左右两个半球。胼胝体是大脑最大的白质带,其中约包含2-2.5亿个神经纤维。大脑两半球间的通信多数
  • 比较基因组学比较基因组学(Comparative genomics)是基于基因组图谱和测序技术,对已知的基因特征和基因组结构进行比较以了解基因的功能、表达机制和不同物种亲缘关系的生物学研究。基因组
  • 肌动蛋白解聚因子肌动蛋白解聚因子(英语:Actin depolymerizing factors)是一个微丝蛋白家族, 用于调节肌动蛋白的装配与解聚。
  • 宗法制四配颜回 · 孟子 · 曾参 · 孔伋日本藤原惺窝 · 林罗山 · 室鸠巢新井白石 · 雨森芳洲朝鲜薛聪 · 权近 · 吉再 · 安珦 · 李穑李滉 · 王仁 · 李齐贤 
  • 蒂蒂亚·德朗厄蒂蒂亚·德朗厄(荷兰语:Titia de Lange,1955年11月11日-),荷兰遗传学家、细胞生物学家,纽约市洛克菲勒大学教授。1955年生于鹿特丹。1985年,在阿姆斯特丹大学获生物化学博士学位。之
  • 复旦大学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英语:Fudan University Press),是一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社,是复旦大学附设的出版社,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国权路579号。1981年5月,经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同意、中华人民
  • 捷运剑潭站坐标:25°05′04″N 121°31′30″E / 25.0844°N 121.5250°E / 25.0844; 121.525062,857人次(2019年7月) 第16名/108站剑潭站位于台湾台北市士林区,为台北捷运淡水信义线(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