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壶

✍ dations ◷ 2025-04-03 17:05:23 #投壶
投壶,是众人轮流将箭杆投抛至酒壶内的游戏,乃古中国自春秋时代到清末时流行于汉民族的游戏,也流传到朝鲜半岛、日本、越南。早期为上层贵族宴会余兴节目,后来见于各阶层。《礼记·投壶》:“投壶者,主人与客燕饮,讲论才艺之礼也。”书中也记载先秦投壶的规则和方法。投壶游戏的礼节繁琐,投壶之前,主客之间要请让三次才能进行。参加投壶的宾主,包括侍从,都要受礼的约束。中:计分桶。《左传·昭公十二年》载:“晋侯以齐侯宴,中行穆子相,投壶。”这是投壶最早的记载,意思是晋昭公宴请齐景公,由中行穆子担任傧相,饮宴中以投壶来游戏。当时,晋侯先拿箭杆来投壶,中行穆子替晋侯说祝词:“寡君中此,为诸侯师。”齐侯本就不服晋国做盟主,听了祝词更不高兴,也拿起箭杆说祝词:“寡人中此与君代兴。”会后,士文伯责备中行穆子说:“你为什么要说这样的祝词呢?须知壶是很容易投中的啊!”宋吕大临在《礼记传》中云:“投壶,射之细也。燕饮有射以乐宾,以习容而讲艺也。”投壶来源于射礼。由于庭院不够宽阔,不足以张侯置鹄;或宾客众多,不足以备弓比耦;或者有些宾客射箭不行,故而以矢代箭、以壶代侯,以乐嘉宾,以习礼仪。投壶起先是半礼仪活动,这种活动在宴会上得到推广,变成一种体育娱乐活动。东汉前,投壶“礼”的意味较浓,魏晋南北朝向技艺多样化发展,以增强娱乐性。秦汉以后废除射礼,投壶便成为一种宴宾的娱乐。南阳汉画像石中有《投壶图》,图中间是主宾两人对坐投壶,旁有侍者三人。投壶虽然已不是正规的礼仪,但仍是一种高雅的活动。《东观汉记》记载,东汉祭遵取士皆用儒术,对酒娱乐,必雅歌投壶。投壶和雅歌连在一起,成为儒士生活的特征。。汉代的投壶方法较之春秋战国时期有极大改进。原来的投壶是在壶中装满红小豆,使投入的箭杆不会跃出。汉代不在壶中装红小豆,并改木矢为竹矢,以增加弹性使箭杆跃出,抓住重投;可以一连投百余次,谓之为“骁”。《西京杂记》说,汉武帝时有一个名叫郭舍人善投壶,可以“一矢百余反”、“每为武帝投壶,辄赐金帛。”《献帝春秋》:“袁绍闻魏郡兵反,与黑山贼等数万人共覆邺城,杀郡守。坐中家在邺者,忧怖失色,或起而啼泣。绍观督引满投壶,言笑容止自若。”魏晋时投壶的技巧又有所发展。《隋书.经籍三》记载:投壶经四卷,《投壶变》一卷,晋左光禄大夫虞潭撰;《投壶道》一卷,郝冲撰。可惜这些著作只有《投壶变》留传下来,但也反映出,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投壶有关投壶之著作也不少。孙盛《晋阳秋》载,有一位叫王胡之的人,可闭上眼睛投壶,百发百中。石崇家里有个伎女,可以隔着一架屏风投壶,也是百发百中。晋代在广泛开展投壶活动中,对投壶的壶也有所改进,即在壶口两旁增添两耳。在投壶的花式上就多许多名目,如“依耳”、“贯耳”、“倒耳”、“连中”、“全壶”等。文献中第一次出现有关“投壶乐舞”的记载。隋代因投壶盛行之故,所以也将其编入舞蹈中,以舞的内容来表达投壶之情节。《隋书卷十五.志第十音乐下》记载:“炀帝不解音律,略不关怀。后大制艳篇,辞极淫绮。令乐正白明达造新声,创万岁乐、藏 、乐、七夕相逢乐、投壶乐等。”《古金图书集成.投壶部杂录》曰:“骁壶乐,隋炀帝所制也。”《旧唐书卷二十九.志第九音乐二》记载:“骁壶,疑是投壶乐也。投壶者谓壶中跃矢为骁壶,今谓之骁壶者是也。”一位叫薛眘惑的人能背对投壶。《朝野佥载》:“薛眘惑者,善投壶,龙跃隼飞,矫无遗箭,置壶于背后,却反矢以投之,百发百中。”宋代司马光对投壶已有悖于古礼为不满,便著述《投壶新格》根据古礼之义对投壶做全面的总结。他还对投壶的名称和计分规则,把一些含有技巧的花样动作删掉,以“礼”的眼光做修改。明代,投壶规则进入多样性发展。明《投壶奏矢》纪录当时的投法有一百四十种之多。谢肇淛《五杂俎》说:“今之投壶名最多,有春睡、听琴、倒插、卷帘、雁衔芦、翻蝴蝶等项,不下三十余种。”明朝一些皇帝爱玩投壶,明画《明宣宗行乐图》中,便留下朱瞻基投壶的情景。小说《金瓶梅》的西门庆擅长投壶。明神宗随葬品中有不少精妙的酒器,投壶便是其中之一。一位叫苏乐壶的人,被人称为“投壶绝”。沈榜《宛署杂记》记录能背身投壶,还能用三枝箭同时向三个壶投射,且从不失手。清代投壶日趋衰落,但直到清朝末年宫中也还在流传。北京中山公园内还有投壶亭,保存六只古代铜质投壶。民国初年,尊孔复礼之风甚盛,孙传芳在南京组织婚丧祭礼制会,并提倡投壶,拉拢一些知名的学者参加。鲁迅在《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一文中,对章太炎参加投壶表示不满。这里的投壶,已是尊孔复礼的象征。《古事类苑.游戏部》搜录《礼记.投壶》及《颜氏家训.杂艺》。其中列一些投壶游戏的方法如:杂耳投、投耳法、参投法、奇投法、一箸法、一骁法。圣武天皇嗜爱投壶,去世后,皇后藤原光明子将上皇的遗物全部捐献给东大寺,其中还建立目录《东大寺献纳帐》,其中,游戏具有棋、双陆、投壶、弹弓等。正仓院御物院中遗有投壶之壶、箭等物,其形式与唐略。所藏的投壶具为金铜制,有狮子、花卉、飞鸟等图像,而且其管形耳非常特别。投壶矢则存有二十三枝,矢镞为木制。《日本的游戏》记载仅壶的种类就有三十八种以上。壶的口径分五寸、四寸、三寸、二寸半、二寸、一寸六分、一寸五分;两耳的口径分三寸、二寸五分、一寸五分、一寸、七分、四分,还有高耳、低耳、环耳、贯耳的区别。投的矢分汉竹矢、羽矢、晋筹;长度分九扶、五扶、四扶、三扶。 此书也收录司马光的《投壶新格》投壶二十式图。中国学者范生认为这是传到日本去的南宋古本,有“绍兴丁卯孟冬潘洪尊识”题记;而且这古本多一投矢手势,可以补中国古籍的佚失。除投壶外,日本以扇代箭,演变为投扇(日语:投扇興),其方法与投壶同。《隋书卷八十一.列传第四十六东夷》:“百济之国,其俗尚骑射,读书史…..有投壶、摴蒲、握槊、弄珠之戏。”《新唐书·高丽传》:“高丽其君居平壤城,俗喜弈、投壶、蹴鞠。”越南传入投壶的年代不明,盛行于阮朝宫廷,是当时宫中流行的玩意,嗣德帝和保大帝都擅长投壶。

相关

  • 胃溃疡消化性溃疡(英语:peptic ulcer disease,简称PUD),又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这是指胃、小肠前段(十二指肠)或幽门,有时也包含了食道下端的黏膜损伤(溃疡)。在胃发生的溃疡称作胃溃疡(英语:s
  • 成像一般情况下,在物理学中的成像是指光线经过折射、衍射或由小孔直线传播而在光屏投下的实像。正常情况下,菲涅耳透镜(螺纹透镜)、凸透镜、小孔能成实像。而凹透镜成虚像,不能被光屏
  • 循证实践循证实践(英语:Evidence-based practice,简称为:EBP),或循证实务,是一种跨学科的临床医学实践之方法,在1992年正式引入临床医学实践之后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循证实践始于医学上之循证
  • 苏埃托尼乌斯苏埃托尼乌斯(拉丁语:Gaius Suetonius Tranquillus,约69或75年-130年之后),罗马帝国时期历史学家,属于骑士阶级。他最重要的现存作品是从凯撒到图密善的12位皇帝的传记,即《罗马十二
  • 嫩肉粉木瓜蛋白酶(英语:papain),或简称木瓜酶、木瓜酵素,又称嫩精或木瓜粉,是存在于番木瓜果实中的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对于嫩化肉类起着重要作用,市面上更多称为松肉粉或嫩肉
  • 剪接体剪接体(英语:Spliceosome)是一种由RNA与蛋白质剪接体次单位所组成的超大型复合物,用来将mRNA序列中转录自DNA模板的内含子移除,并将剩余的外显子连接起来(此过程称为剪接)。剪接
  • 埃迪卡拉纪末期灭绝事件埃迪卡拉纪末期灭绝事件(英语:End-Ediacaran extinction)又称震旦纪末期灭绝事件,是一次可能发生在约5.42亿年前埃迪卡拉纪末期的大灭绝。该次事件包括疑源类生物的大型集体灭绝
  • 嫁接嫁接是园艺技术,其中植物的组织被结合以便一起继续其生长。组合植物的上部称为接穗(/ˈsaɪən/),而下部称为砧木。该技术最常用于园艺和农业贸易的商业种植植物无性繁殖。在
  • 惠更斯克里斯蒂安·惠更斯(荷兰语:Christiaan Huygens,1629年4月14日-1695年7月8日),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土卫六的发现者。他还发现了猎户座大星云和土星光环。惠更斯于1629
  • 无形体科无形体科(学名:Anaplasmataceae)是α-变形菌纲立克次体目下的一个科,包含4个已确定的属,均是专性细胞内寄生菌。已知四个属如下:无形体科下属的两个属中的细菌有引发人类患病的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