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希帕提娅
✍ dations ◷ 2025-08-07 06:35:15 #希帕提娅
希帕提娅(古希腊语:Ὑπατία,生于约350年-370年之间,死于415年3月),又译作海芭夏、海帕西娅,著名的希腊化古埃及新柏拉图主义学者,是当时名重一时、广受欢迎的女性哲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占星学家以及教师,她居住在希腊化时代古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对该城的知识社群做出了极大贡献。根据后世研究显示,她曾对丢番图的《算术》(Arithmetica)、阿波罗尼奥斯的《圆锥曲线论》(Conics)以及托勒密的作品做过评注,但均未留存。从她的学生辛奈西斯(英语:Synesius)写给她的信中,可以看出她的知识背景:她属柏拉图学派──虽然我们只能假设她曾采纳普罗提诺的学说(普罗提纳斯为公元三世纪时的柏拉图门人,也是新柏拉图学派的创始者)。另外有少许证据显示,希帕提娅在科学上最知名的贡献,为发明了天体观测仪以及比重计。她最后被暴徒迫害杀死。2009年其生平被改编成西班牙电影《城市广场》搬上银幕。希帕提娅为席昂(英语:Theon of Alexandria)之女,席昂身为亚历山大图书馆最后一位研究员,既是希帕提娅的父亲,也是她的导师。希帕提娅并未在亚历山大博物馆中执教,而是在自己的家中讲学。约在公元400年时,希帕提娅成为亚历山大城中柏拉图学派的领导者,讲授数学与哲学,学生中亦有许多知名的基督徒。希帕提娅没有肖像传世,但在十九世纪作家与艺术家的想像中,她具有女神雅典娜般的美貌。391年,亚历山大城的主教提阿非罗(英语:Pope Theophilus of Alexandria)摧毁了城内的一些异教信仰中心,其中可能包括亚历山大博物馆,并确定包括了塞拉皮雍(英语:Serapeum)神庙(这座庙宇敬拜埃及夜神塞拉皮斯,也是亚历山大图书馆的子图书馆)。同年,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一世颁布禁令,禁止各种类型的异教崇拜,此后,整个罗马帝国的基督徒都投入了打击异教的行列,开始摧毁各种已基督教化的异教会所──尽管在禁令颁布之前,这种现象就已经蔚为风潮。希帕提娅就身处于当时的“异教徒”与基督徒的冲突之间。当基督徒要求彻底夷平异教信仰,以巩固基督教与罗马皇帝的地位时,两方可说已无达成共识的可能。虽身为异教徒,希帕提娅仍受到许多基督徒的崇敬,后世的一些基督教作者甚至将她的地位提升为美德的象征,常被描写成至死仍保处女之身。《苏达辞书》便是资料来源之一,《苏达辞书》中描写她将女性卫生用品掷向一个求爱者,借此拒绝他的追求。但各种她身后出现的描述常互相矛盾,因此不完全可靠。而她的同代人──基督教史学家索克拉蒂斯在他的所著的《教会史》(Ecclesiastical History)当中,对希帕提娅做出如下描绘:她的学生辛奈西斯后来成为托珞麦斯地方的主教(Bishop of Ptolomais),辛奈西斯对老师同样既敬且爱,而从他写给希帕提娅的信件中,也揭示了公元五世纪早期亚历山大城内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在某一封信中,他抱怨某些在其他领域失败后便转向研究哲学的人:在这封信中,他也告诉希帕提娅“同一个人”指控他私藏“未经修订”的图书,这暗示当时的书籍往往为了服务基督教的教条,而被重新编写──希帕提娅身世之神秘恐怕与此不无关系,正是因为如此,后世才难以找到关于她生平较为可靠、精确的线索。关于希帕提娅遭受暴民攻击而死的说法,各来源版本颇有不同。有的说,这是地方基督徒自发性激起的行为,亚历山大城的总主教亚历山大的区利罗因为跟总督欧瑞斯提斯(英语:Orestes (prefect))(Orestes)间有矛盾,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说,这是罗马皇帝直接支持的阴谋;有的说,这是一群无法无天、“血统鄙俗”的暴民所为(从来没有文献提到过军人参与此事),而其中不只有基督徒,一样也有非基督徒。此外还有说法认为,希帕提娅参与叛乱活动,故而难逃一死。索克拉蒂斯在《教会史》中如此描写她的死亡:她是政治嫉妒的受害者,在那段日子里这种现象很常见。由于她经常与欧瑞斯提斯晤面,在基督徒中便有谤言流传,说就是她在阻挡欧瑞斯提斯与总主教和好。也因此,有些基督徒就受到怒火与执迷的热血驱使,由一个名叫彼得(Peter)的礼拜朗诵士为首,埋伏在希帕提娅返家的路上,将她拖出马车,带到一所叫做西赛隆(Caesarion)的教堂中脱个精光,以砖瓦杀死了她并将她分尸。她伤痕累累的四肢则被带到一个叫做辛那隆(Cinaron)的地方焚烧。这事件的臭名满天下,不只是针对西里尔而已,而直指整个亚历山大城的基督教会。这件事发生在四旬斋斋期的三月里,是西里尔担任主教教职的第四年(公元415年)、霍诺里乌斯第十次、迪奥多西一世第六次担任罗马执政官时。公元七世纪的尼奇乌主教约翰(Bishop of Nikiû),对她的死有如下的叙述,他显然是取材自所奎德,但做出不同结论,并将希帕提娅描写成一个巫婆:那段日子的亚历山大城里出现了一个女哲学家,一个叫做希帕提娅的异教徒。她所有的时间都投入魔法、天体观测仪以及乐器上,以她恶魔的巧计哄骗许多人。该城的地方长官对她过度尊崇,因为她也以魔法将他玩弄于股掌之间,他再也不像从前那样固定上教堂……一群虔信上帝的信仰者聚集在一起,跟随着司法官彼得的指引──他现在是完美的信徒,全心敬信耶稣基督──开始搜寻这个以魔力诱惑官员与市民误入歧途的异教女人,当他们发现她的下落,便上前接近,发现她高高地端坐在椅子上,为了让她下来,他们将她拉到地上,带到一所名叫西赛隆的大教堂中,撕去她的衣服,将她带到大街上拖行示众,直到她死去。他们又将她带到一个叫做辛那隆的地方,以火焚烧她的尸体,于是所有的人围绕着总主教(patriarch)西里尔,称他为‘提阿非罗再世’,因为他摧毁了亚历山大城中偶像崇拜最后的余毒。爱德华·吉本在他的《罗马帝国衰亡史》中,则有如下叙述(后来的《史密斯希腊罗马传记与神话大辞典》(Smith's Dictionary of Greek and Roman Biography and Mythology)中,几乎逐字照录):数学家席昂之女希帕提娅,受其父学说启蒙,她以渊博的评注,精准完备地阐释阿波罗尼奥斯与丢番图的理论;她也在雅典与亚历山大城公开讲授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哲学。这位谦逊的处子颜如春花初绽,却有成熟智慧,她拒绝情人的求爱,全心教导自己的门徒。最荣耀、最显赫的大人物们,个个迫不及待地想要拜访这位女哲人。而西里尔以嫉妒之眼,盯视她讲学处门前云集的冠盖车马、随从奴隶。于是在基督徒间谣言悄悄散开,他们说席昂之女是罗马官方与大主教之间握手言和的唯一绊脚石。这块绊脚石很快就被移开了,在一个致命的日子里,在四旬斋的神圣斋期里,希帕提娅被从她的两轮车中扯出,衣物给撕得稀烂,一路拖到教堂,并遭礼拜朗诵士彼得(Peter the reader)、一群蛮人与残忍的狂热分子们,以徒手毫无人性地屠戮致死,尖锐的蚌壳将她的肉从骨上刮下,还在颤抖的断肢则被投入火中。正义的调查与惩罚最后因适时奉上的礼物而作罢,但希帕提娅的谋杀案,已在亚历山大的西里尔的人格与信仰上,印下无法拭除的污点。《天主教百科全书》则称:422年发生的几场暴乱里,其中一场让行政长官卡利斯图斯(Callistus)丧了命,而另一场则是对女哲学家希帕提娅的谋杀。希帕提娅是位备受尊崇的教师,属新柏拉图学派,年高(据说也)德邵。她是欧瑞斯提斯的朋友,许多人认为,就是她在总主教跟总督之间作梗,阻挠两方言和,于是,一群以读经士(lector)彼得为首的暴民,将她拖到一间教堂里,以陶器碎片将她的肉刮下,直至死亡。根据所奎德所言,此事对亚历山大城的基督教教会及当时的总主教而言,都是极大的污点。但是,读经士并不算是神职人员(Scr.,V, xxii),而所奎德也并无暗示此事必须归咎于西里尔本人。固然达马斯基奥斯曾做出如此的控诉,但那都是事后诸葛的后世论证,况且,他本就憎恨基督徒。神学家索丹与赫比(Soldan and Heppe)则曾提出论证,认为希帕提娅可能是第一个受到基督教会势力迫害的所谓“女巫”。许多站在批判教会立场的作者也指称,希帕提娅“以铁钩将骨肉扯离”的死法,似乎符合君士坦丁二世对巫术明正典刑的方式。有些作者将希帕提娅之死视为“不理性的宗教迫害理性的异教”之象征,天文学家与科普作家卡尔·萨根便是其中之一,对于希帕提娅之死与焚烧亚历山大大图书馆等事,在他的《宇宙》(Cosmos)一书中,有栩栩如生的描写。再早期一点的作家如伏尔泰、爱德华·吉本也抱持类似的概念。波兰历史学家玛丽亚‧泽丝卡(Maria Dzielska)1995年曾出版一书《亚历山大城的希帕提娅》(Hypatia of Alexandria),对希帕提娅做了详尽的研究,关于希帕提娅之死,此书的解释是:这是基督教内两个派系斗争的结果,一方是希帕提娅支持的、鸽派的欧瑞斯提斯,另一方则是鹰派的西里尔。史密斯(Smith)也提出过这个观点,他说:“她被指控跟亚历山大城提督欧瑞斯提斯走得太近,这个罪名在神职人员间传了开来,他们于是认为她阻挠了欧瑞斯提斯跟总主教西里尔之间的友谊。”希帕提娅的生日一般被传述成某个较晚的日期,大概是基于她后期既成的罗曼蒂克形象──逝于青春正美的盛年。不过很多作者假设她约莫死在四十余岁时,也就是生于370年左右。而泽丝卡最新的论证是,她更有可能出生于350年左右,在大约六十余岁时遭害。
相关
- 健康信息学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医学信息学,或称卫生信息学或医学资讯
- 固氮作用固氮作用(英语:Nitrogen fixation),简称固氮,指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如硝酸盐、氨、二氧化氮)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固氮以及人工固氮两种。自然固氮(Natural nitro
- TNF-α1A8M, 1TNF, 2AZ5, 2E7A, 2TUN, 2ZJC, 2ZPX, 3ALQ, 3IT8, 3L9J, 4TSV, 5TSW· cytokine activity ·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binding · protein binding · id
- 空气空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气体混合。它主要由78%的氮气、21%氧气、还有1%的稀有气体和杂质组成的混合物。空气的成分不是固定的,随着高度的改变、气压的改变,空气的组成比例也会
- 马恩岛马恩岛(英语:Isle of Man,马恩语:Ellan Vannin,简称“Mann”)位于英格兰与爱尔兰之间的海上岛屿,而从更精确的地理角度来看,马恩岛正地处于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和爱尔
- 抗原呈递细胞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也称为抗原提呈细胞、辅佐细胞或抗原呈现细胞,是指在免疫应答过程中,能将抗原物质提呈给T细胞的一类辅佐细胞。APC是一群异质性细胞
- 血液检验项目正常参考值范围#血液学血液检验项目正常参考值范围(英语:Reference ranges for blood tests),指的是医疗保健专家从血液样品中选取的一组用来描述医疗检验结果的正常参考值。血液检验的测量值在临床中
- 对氨基水杨酸钠4-氨基水杨酸(英语:4-Aminosalicylic acid,又名对氨基水杨酸、氨基水杨酸或PAS)是一种用于治疗结核病的抗菌药。 它也被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 它通过抑制NF-κB及清除自由基而发
- 鸟胺酸鸟氨酸(英语:Ornithine)是一种α-氨基酸,其结构为NH2-CH2-CH2-CH2-CHNH2-COOH。鸟氨酸是精氨酸酶在催化精氨酸产生尿素时同时产生。因此,鸟氨酸是尿素循环的中央部分,以排出多余的
- 变旋现象变旋(英语:Mutarotation)是环状单糖或糖苷的比旋光度由于其α-和β-端基差向异构体达到平衡而发生变化,最终达到一个稳定的平衡值的现象。变旋现象往往能被某些酸或碱催化。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