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怒汉:大审叛

✍ dations ◷ 2025-11-13 05:32:43 #2007年电影,索尼经典电影,俄罗斯犯罪片,俄语电影,法律题材电影,重拍电影,法庭电影,车臣语电影

《12怒汉:大审叛》(),是一出于2007年上映的犯罪片,由俄罗斯导演和演员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执导,为雷金纳德·罗斯(英语:Reginald Rose)戏剧《十二怒汉(英语:Twelve Angry Men (play))》和薛尼·卢密电影《十二怒汉》的改编。

陪审团正在商议一个车臣青年有否谋杀其作为俄罗斯军官的后父。他起初看来是凶手,但一名陪审员(谢尔盖·麦可维斯基饰)投票表示青年无罪;由于该判决须由陪审员一致通过,陪审员唯有重新审视案件,他们逐一作出青年是被诬陷的结论。事实上,军官是被一名从事建筑业务的人所杀。陪审团的讨论多次穿插著青年战时的童年回忆片段。

首席陪审员指他确信青年并没有作案,但他指自己不会投票表示青年无罪,因为青年其后会被同一人杀害;最后,首席陪审员表明自己曾为一名情报机构人员,并同意投票表示青年无罪,又答应青年找出谋杀其后父的真凶。

《12怒汉:大审叛》在俄罗斯和外地的评价好坏参半。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指电影确认米哈尔科夫“精通于向观众探索及揭示人性和情感的复杂”;俄罗斯总统普京、电影制片人员、车臣共和国总统拉姆赞·卡德罗夫与印古什共和国总统穆拉特·查基科夫在普京住所观赏此电影,普京其后指电影令他“热泪盈眶”。

另一方面,俄罗斯反对派记者卓娅·斯维托娃认为电影“亲普京”,指首席陪审员为一情报机构人员(普京曾为克格勃效力),而最早指出青年无罪的陪审员代表俄罗斯反对派,长相酷似反对派政客佛利维亚·诺唯多斯卡雅(英语:Valeriya Novodvorskaya),而一名职业为电视制作人的陪审员是讽刺俄罗斯制片人德米特里·里斯列夫斯基(英语:Dmitry Lesnevsky)。

《12怒汉:大审叛》在2007年9月8日因其“一贯的优秀”(consistent brilliance)而获得金狮奖的特别奖项,并在第6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得到许多评论家的赞许。此电影被提名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相关

  • 搅拌棒搅拌棒,为一种化学实验设备,通常以玻璃或塑料制成。主要用于搅拌以加速化学实验中的溶解作用或使溶液混合均匀,过滤时引流,点测pH,蒸发时搅拌,引燃红磷等。
  • 贪污贪污,或在更广义上称为腐败,是指身在特定职位的人员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实行不诚实的、甚至是违法犯罪的行为。腐败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可能是直接触犯法律法规的
  • 引物引物(英文:primer),又译引子,是一小段单链DNA或RNA,作为DNA复制的起始点,存在于自然中生物的DNA复制(RNA引物)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中人工合成的引物(通常为DNA引物)。之所以需要引物是
  • 小笠原该世界遗产被认为满足世界遗产登录基准中的以下基准而予以登录:小笠原群岛(日语:小笠原諸島),又名波宁群岛(英语:Bonin Islands),是日本在西太平洋的一个群岛,位于东京以南1,000多公里
  • 满州满州,隋唐时中国的州。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所在高阳县(今河北省高阳县东旧城)。辖境相当今河北省高阳县一带。大业初年,废。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贞观元年(627年)又废。
  • 叙事叙事或记叙,最简单的意思,即是对于故事的描述,但在文学、符号学等领域成为重要的概念,有其特定的意义,并发展出专门探讨叙事相关问题叙事学这门学科。
  • 文化观光部2000年式文化观光部2000年式,亦称国语罗马字表记法(朝鲜语:국어의 로마자 표기법/國語의 로마字表記法 )为现在韩国所使用的韩国语(谚文)拉丁文字转写规则。2000年7月1日由大韩民国文化观
  • 生物性别和社会性别的区别生物性别和社会性别的区别(英语:Sex and gender distinction)是将一个人的生物性别(个人生殖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第二性征)与该人的社会性别区分开来。它可以指基于人的性别的性别角
  • 蒋干绪蒋干绪(1932年-1998年),朝鲜元山。朝鲜劳动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工作的卓越领导人,朝鲜人民军的缔造者之一及其现代化的领军人物和金日成元帅
  • 俄罗斯套《俄罗斯套》(德语:),2006年电影,德国艺术家卡琳·赫勒所作。该片片长达95小时,是最长的实验片之一。电影画面仿佛一张静止的照片,镜头中有一个骑着自行车的男孩、一条街道、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