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爱德华·吉本
✍ dations ◷ 2025-10-23 04:47:23 #爱德华·吉本
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1737年5月8日-1794年1月16日),英国历史学家,著有《罗马帝国衰亡史》。吉本出生于伦敦附近的普特尼,父亲是国会议员,他是家中独子,10岁时丧母,由姑母抚养,年少时多病,喜欢读书,在《我的作品和生活回忆录》中吉本提到他早就发现历史是自己“特有的粮食”。1752年,14岁的吉本被父亲送往牛津,不到15岁就考取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但他父亲后来发现他对天主教感兴趣,当时在英国一个天主教徒会受到上流社会的排挤,他父亲立刻就把他送到瑞士洛桑,交给一位基督教新教导师。在洛桑期间,他参加过伏尔泰的聚会,学会了法语,开始用法语写作其第一部作品《论文学研究》(1761年正式出版)。1758年回国,吉本担任了两年军官,同时博览群书。此时受伏尔泰的影响,他改变了宗教观,不信仰特定宗教。1763年,他前往欧洲大陆旅游,在巴黎结识了狄德罗,也去了罗马,1764年他在罗马废墟上,开始有写作罗马帝国史的念头。1770年吉本的父亲去世,他定居伦敦开始经商。两年后,他开始写作《罗马帝国衰亡史》,出入上流社会的俱乐部,并于1774年进入国会。1776年《罗马帝国衰亡史》第一卷出版,立即取得成功,但他对早期基督教历史的如实写法,受到有些人猛烈的攻击,但许多著名的历史学家却认为他即使不过于高明,但也不逊色。吉本继续搜集材料编写,1781年《罗马帝国衰亡史》第二、三卷出版。1782年他定居洛桑,继续书写后三卷,1787年写完最后一章,回到英国,1788年所有手稿全部出版,受到各界如亚当·福格森、霍勒斯·渥波尔等名士的赞扬,吉本的好友亚当·斯密曾致函说:“凡我认识的品学兼具之人都一致同意,正是这本书使您成为当今欧洲全文学群体的领导标竿。”1788年11月,他被提名为皇家学会的一员,这之后他再次回到洛桑书写他的《回忆录》,直到1793年才回英国,回国不久即在伦敦家中去世。《罗马帝国衰亡史》包含许多详尽的考证,后来许多历史学家都引用这部书的材料。
相关
- 荨麻疹荨麻疹(hives、urticaria)是一种很常见的皮肤病,俗称风团或风疹块,有的地区叫鬼风疙瘩,中医称瘾疹,客语称冷瘼,是一种皮肤过敏。症状是局部皮肤忽然成块地红肿,发痒或刺痒。病灶时常
- 冷休克冷休克反应是生物突然遇冷的生理反应,特别是冷水。对于人类冷休克反应可能是浸入非常冷的水中 例如掉到薄冰下的水里。 寒冷的直接冲击造成非自主性吸入,如果在水中就会导致溺
-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英语:biotechnology),又称为生物科技,指利用生物体(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的细胞)来生产有用的物质或改进制程,改良生物的特性,以降低成本及创新物种的科学技术。根据不同的工
- real-time PCR即时聚合酶链式反应(英语: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是一种在DNA扩增反应中,以萤光染剂侦测每次聚合酶链锁反应(PCR)循环后产物总量的方法。此实验法已被众多科学家采
- 拉丁-法利希语支拉丁-法利希语支是印欧语系意大利语族的一个分支,包括拉丁语和法利希语。这些语言在意大利和拉齐奥地区使用,之后拉丁语成为罗马帝国的唯一通用语言。法利希语的使用者逐渐减
- 甲氟喹美尔奎宁(Mefloquine),常见商品名疟宁(Lariam),为一种治疗及预防疟疾的药物。当用于预防时,需在暴露疟原虫前一至二周开始用药,每周一次。暴露后则须维持四周,每周一次。本品可用于治
- 伊莎贝尔·阿佳妮伊莎贝尔·雅丝敏娜·阿佳妮(法语:Isabelle Yasmina Adjani,1955年6月27日-),生于法国巴黎,法国电影女演员与歌手。 迄今为止,阿佳妮保持着凯撒奖最佳女主角获奖的最多次纪录(共5次),分
- 人类灭绝人类灭绝是未来学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课题。人类之所以灭绝的可能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由于各类自然灾害或者是人类的行为本身。人类灭绝之后,地球的生态系统则会大幅重塑。不过其中
- 塞缪尔·亚当斯塞缪尔·亚当斯(Samuel Adams,1722年~1803年),美国革命家、政治家、开国元勋,约翰·亚当斯堂兄。生于麻萨诸塞州波士顿,毕业于哈佛大学。他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是自由之子(茶党)的创建者
- 活性碳活性炭(英语:Active charcoal),亦称活性碳(英语:Active carbon)、活化炭(英语:Activated charcoal;Activated char)或活化碳(英语:Activated carbon),是黑色粉末状或颗粒状的碳物质。活性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