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传导

✍ dations ◷ 2025-05-17 17:25:21 #电学,电现象

电传导(英语:electrical conduction)是指介质内,载电荷的粒子的运动。称这些粒子为电荷载子。它们的运动形成了电流。这运动可能是因为感受到电场的作用而产生的,或是因为载子分布的不均匀引发的扩散机制的结果。对于不同的物质,电荷传输的物理参数也不同。根据物质电传导性的不同可以分为导体和绝缘体。常见的导体有金属,电解质溶液或液体。常见的绝缘体有干燥的木材、塑料、橡胶。

欧姆定律明确地描述了金属和电阻器的电传导。欧姆定律阐明,电流与外加的电场成正比,在一个物质内,由于外加的电场 E {\displaystyle \mathbf {E} \,\!} 而产生的电流密度 J {\displaystyle \mathbf {J} \,\!} ,可以用方程表达为

其中, σ {\displaystyle \sigma \,\!} 是物质的电导率;

或者,

其中, ρ {\displaystyle \rho \,\!} 是物质的电阻,是 σ {\displaystyle \sigma \,\!} 的倒数。

在半导体元件里,电传导是由电场作用和扩散这两种物理机制共同引发的。因此,电流密度可以表达为

其中, D {\displaystyle D\,\!} 是扩散常数, q {\displaystyle q\,\!} 是电荷量, n {\displaystyle n\,\!} 是电子的体积密度。

由于电子的电荷量是负值,载子是朝着电子密度递减的方向移动。因此,对于电子,假若电子密度的梯度是正值,则电流是负值;假若载子是空穴,则必须将电子密度 n {\displaystyle n\,\!} 改换为空穴密度 p {\displaystyle p\,\!} 的负值:

对于线性异向性物质, σ {\displaystyle \sigma \,\!} ρ {\displaystyle \rho \,\!} D {\displaystyle D\,\!} ,都是张量。

设想外电场 E {\displaystyle \mathbf {E} \,\!} 作用于某物体。在这物体内,电荷量为 q {\displaystyle q\,\!} 的自由电子,感受到电场力 F = q E {\displaystyle \mathbf {F} =q\mathbf {E} \,\!} ,会呈现加速运动。

没有任何障碍阻止这运动,自由电子的速度会变的越来越大。然而,每经过一段时间 t {\displaystyle t\,\!} ,自由电子会碰撞到其它原子的阻碍,使其速度回归为热速度 (thermal velocity) 。这样,自由电子的运动会呈现不断的加速与碰撞。每一次碰撞,累积的动量 P {\displaystyle \mathbf {P} \,\!} 平均为

其中,角括弧代表平均程序。

所以,电流密度 J {\displaystyle \mathbf {J} \,\!}

其中, n {\displaystyle n\,\!} 是电子密度, v {\displaystyle \mathbf {v} \,\!} 是自由电子的平均速度, m {\displaystyle m\,\!} 是电子质量。

这经典模型是由保罗·德鲁德于 1900 年提出,称为德鲁德模型。从这模型得到了一个重要结果:电流密度与电场成正比,比例是物质的电导率 σ {\displaystyle \sigma \,\!}

在电解液里的电流是载有电荷的离子流。例如,施加电场于 Na+ 和 Cl– 的溶液。那么,钠离子会不断地移向负极;而氯离子会往正极移动。在正常状况下,氧化还原反应会发生于电极表面,将氯离子的电子释放出来,经过导线传输到另外一端,让电子被钠离子吸收。

水-冰混和物和某些称为质子导体 (proton conductor) 的固态电解质,含有可移动的正价氢离子。对于这些物质,电流是由移动的质子形成的。

在某些电解质混合物里,一群鲜艳着色的离子形成了移动的电荷。这些离子的缓慢移动所形成的电流,可以用人眼直接地观察到。

对于空气和一些普通气体,假设施加的外低于击穿电场阈值,电传导的主要电荷载子是由放射性气体、紫外光和宇宙射线造成的相当少数量的可移动离子。由于电导率非常低,气体是电介质或绝缘质。但是,一当施加的外电场超过击穿值时,由于电场力的作用,自由电子呈加速运动,动能变得相当大,足够以碰撞机制来制造更多的自由电子,或用雪崩击穿的机制将中性气态原子或中子电离。这程序形成了等离子体,含有很多的可移动的电子和正离子,使等离子体的物理行为变得就像一个导体。这程序的传导路径上,会有光波发射出来,像电光 (spark) 、电弧、闪电等等。

等离子态是一种物质态。当气体的分子或原子的一些电子被电离时,称此状态的物质为等离子体。非常高的温度,或强大的电场或磁场的作用,会产生等离子体。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当施加电场时,等离子体的电子会比很重的正离子更快加速。大部分的电流是由电子形组成的。

由于在理想真空 (perfect vacuum) 内,没有任何带电粒子,这种真空就好像理想绝缘体(应该算是目前所知最棒的绝缘体了)但是,通过场致电子发射 (field electron emission) 或热离子发射 (thermionic emission) 的机制,金属的电极表面会发射自由电子或离子于真空,因而使得真空内的一部分区域变得具有传导性。当热能超过金属的功函数时,就会产生热离子发射,金属会发射出热离子。当金属表面的电场有足够的强度来引发量子隧穿效应时,就会出现场致电子发射,促使金属原子射出电子于真空。

相关

  • 扫墓扫墓,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闽南人称扫墓(sàu-bōng)、挂纸(kuì-tsuá)、探墓厝(thàm-bōng-tshù),如有携带三牲等供品,才称作“培墓”(puē-bōng)。客家人则呼为挂纸(koa-chṳ́)、福
  • 地衣... no changes ... no changes ... no changes ... no changes ... no changes ... no changes ... no changes ... no changes ... no changes ... no changes ... no cha
  • 咆哮的二十年代咆哮的二十年代(英语:Roaring Twenties,有时为Roarin’ Twenties)是指在1920年代期间发生的西方世界和西方文化的术语。这是一个持续经济繁荣的时期,在美国和西欧具有独特的文化
  • 闪锌矿闪锌矿(英语:Sphalerite)是种由锌和铁结合的硫化物。晶形常为四面体状。纯闪锌矿近于无色,但随着成分中铁含量的增加由浅黄、黄褐、棕甚至黑色,因此难鉴定。具有完全的菱形十二
  • 玉蜀黍玉米(学名:Zea mays)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是全世界总产量最高的重要粮食作物。同时也可以当作饲料使用,还有在生物科技产业作为乙醇燃料的原材料。而且玉米更在各个化工领域被
  • 泰雅语泰雅语(泰雅文:Atayal、Tayal),亦称泰雅尔语,是南岛语系的一种,用拉丁文字书写,为台湾泰雅族的民族语言。分布地域极广,一般学者将其与赛德克语一并归于泰雅语群(Atayalic)。目前台湾
  • 阿基里斯腱跟腱,又称为阿基里斯腱(源于希腊神话中的“阿基里斯之踵”),是位于小腿后侧的肌腱。跟腱是人体中最粗壮有力的肌腱。它长约为15厘米,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英语:Soleus muscle)向下融
  • 英格兰足球联赛英格兰足球联赛(英语:English Football League,缩写EFL),前称“足球联赛”(英语:The Football League),是英格兰俱乐部(亦包括少数威尔士的俱乐部)分级别以循环对赛形式的比赛,包含三个
  • 高频主动式极光研究计划阴谋论高频主动式极光研究项目(英语:High Frequency Active Auroral Research Program,常缩写为HAARP),是一个由美国空军、美国海军、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及阿拉斯加大学所共同合作的电
  • 支配性策略优势策略又称为支配性策略(Dominant Strategy)。在一个博弈当中,假设你能选择的策略为 { x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