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感应

✍ dations ◷ 2025-10-06 19:23:40 #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英语: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是指放在变化磁通量中的导体,会产生电动势。此电动势称为感应电动势或感生电动势,若将此导体闭合成一回路,则该电动势会驱使电子流动,形成感应电流(感生电流)。迈克尔·法拉第是一般被认定为于1831年发现了感应现象的人,虽然Francesco Zantedeschi(英语:Francesco Zantedeschi)在1829年的工作可能对此有所预见。法拉第发现产生在闭合回路上的电动势和通过任何该路径所包围的曲面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这意味着,当通过导体所包围的曲面的磁通量变化时,电流会在任何闭合导体内流动。这适用于当磁场本身变化时或者导体运动于磁场时。电磁感应是发电机、感应马达、变压器和大部分其他电力设备的操作的基础。感应电动势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给出:其中对于除了特殊情况外,一般来说,绕着同一区域有N匝回路的线圈,电磁感应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表明其中进一步的,楞次定律给出了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如下:所以楞次定律决定了上面方程中的负号。导体以垂直于磁感线的方向在磁场中运动,在同时垂直于磁场和运动方向的两端产生的电动势,称为动生电动势。动生电动势是由于导体中载流子在磁场中运动受到垂直于磁场和运动方向的洛仑兹力的作用,在导体内移动的结果。当洛仑兹力和导体内电势差产生的电场力平衡时,导体两端电动势稳定。此时:E = B L v {displaystyle {mathcal {E}}=BLv}E {displaystyle {mathcal {E}}} 是导体两端电动势, B {displaystyle B} 是磁感应强度, L {displaystyle L} 是产生电动势的两端的距离, v {displaystyle v} 是导体运动速度。导体棒接入一个回路时,动生电动势也可以认为是由于导体运动,使得回路面积改变而使磁通量变化,产生的电动势。E = Δ Φ Δ t = B Δ S Δ t = B L Δ x Δ t = B L v {displaystyle {mathcal {E}}={frac {Delta Phi }{Delta t}}={frac {BDelta S}{Delta t}}={frac {BLDelta x}{Delta t}}=BLv}由于导体置于变化的磁场而产生的电动势,称为感生电动势。变化的磁场会产生涡旋电场,导体中载流子在其中运动一周降低的电动势就是感生电动势,满足:E = Δ Φ Δ t {displaystyle {mathcal {E}}={frac {Delta Phi }{Delta t}}}电磁感应原理用于很多设备和系统,包括:

相关

  • 新城病病毒新城病(英文:Newcastle disease)是一种禽鸟传染病,由新城病病毒引致。此病毒在禽鸟间有很高的传染性和死亡率,现时没有治疗方法,但可以透过疫苗和消毒措施以减少其爆发之可能性。
  • 工奴《包身工》,中国现代作家夏衍所著的报告文学作品,写于1935年。《包身工》一文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叙述了上海等地包身工遭遇的种种非人的待遇,以及带工老板等人对他们残忍的压榨。
  • 爱德华·桑代克爱德华·李·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1874年8月31日-1949年8月9日),美国心理学家,心理学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几乎终生在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执教。他从研究动物的实
  • 过氧酸过氧酸(peroxy acid),简称过酸,是分子中含有过氧基 -O-O- 的酸类。可以分为无机过氧酸和有机过氧酸两类。过氧酸(盐)主要由碳族、氮族和氧族元素的含氧酸(盐)所衍生出。但周期表中,第三
  • 金亚秋金亚秋(1946年9月-),生于上海,原籍江西婺源,中国电磁波物理与遥感科学专家,复旦大学教授。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85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绿地率绿地率是一定范围内(例如一个城市、一个社区或一块建设用地)的绿地占比的一种城市规划指标,其具体定义、计算方法因地区而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
  • 实践实践可能指:
  • 铬酸铬酸,化学式为H2CrO4,是三氧化铬溶于硫酸以及铬酸盐/重铬酸盐酸化时生成的化合物之一。重铬酸是二分子铬酸脱水形成的多酸,化学式为H2Cr2O7。三氧化铬是铬酸的酸酐,室温下为橘红
  • 花甲花甲可能指下列其中一项:
  • 7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