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磁感应
✍ dations ◷ 2025-10-18 19:48:04 #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英语: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是指放在变化磁通量中的导体,会产生电动势。此电动势称为感应电动势或感生电动势,若将此导体闭合成一回路,则该电动势会驱使电子流动,形成感应电流(感生电流)。迈克尔·法拉第是一般被认定为于1831年发现了感应现象的人,虽然Francesco Zantedeschi(英语:Francesco Zantedeschi)在1829年的工作可能对此有所预见。法拉第发现产生在闭合回路上的电动势和通过任何该路径所包围的曲面的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这意味着,当通过导体所包围的曲面的磁通量变化时,电流会在任何闭合导体内流动。这适用于当磁场本身变化时或者导体运动于磁场时。电磁感应是发电机、感应马达、变压器和大部分其他电力设备的操作的基础。感应电动势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给出:其中对于除了特殊情况外,一般来说,绕着同一区域有N匝回路的线圈,电磁感应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表明其中进一步的,楞次定律给出了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如下:所以楞次定律决定了上面方程中的负号。导体以垂直于磁感线的方向在磁场中运动,在同时垂直于磁场和运动方向的两端产生的电动势,称为动生电动势。动生电动势是由于导体中载流子在磁场中运动受到垂直于磁场和运动方向的洛仑兹力的作用,在导体内移动的结果。当洛仑兹力和导体内电势差产生的电场力平衡时,导体两端电动势稳定。此时:E
=
B
L
v
{displaystyle {mathcal {E}}=BLv}E
{displaystyle {mathcal {E}}}
是导体两端电动势,
B
{displaystyle B}
是磁感应强度,
L
{displaystyle L}
是产生电动势的两端的距离,
v
{displaystyle v}
是导体运动速度。导体棒接入一个回路时,动生电动势也可以认为是由于导体运动,使得回路面积改变而使磁通量变化,产生的电动势。E
=
Δ
Φ
Δ
t
=
B
Δ
S
Δ
t
=
B
L
Δ
x
Δ
t
=
B
L
v
{displaystyle {mathcal {E}}={frac {Delta Phi }{Delta t}}={frac {BDelta S}{Delta t}}={frac {BLDelta x}{Delta t}}=BLv}由于导体置于变化的磁场而产生的电动势,称为感生电动势。变化的磁场会产生涡旋电场,导体中载流子在其中运动一周降低的电动势就是感生电动势,满足:E
=
Δ
Φ
Δ
t
{displaystyle {mathcal {E}}={frac {Delta Phi }{Delta t}}}电磁感应原理用于很多设备和系统,包括:
相关
- 属属(英语:genus,拉丁语:genus)是生物分类法中的一级,用于生物学中的生物和化石生物以及病毒的生物分类。在生物分类的层次结构中,属位于种之上和科之下。属名由拉丁词或希腊词或拉丁
- 奥斯河坐标:44°07′15″N 00°16′49″E / 44.12083°N 0.28028°E / 44.12083; 0.28028奥斯河是法国的河流,位于该国西南部,属于热利斯河的右支流,河道全长120公里,发源自贝尔纳代特
- 位移在物理学里,位移是位置的改变。假设从旧位置 r 1
- 红磨坊红磨坊(法语:Moulin rouge),位于法国巴黎十八区皮加勒红灯区,靠近蒙马特,是建于1889年的一个酒吧,与巴黎奥林匹亚音乐厅同属于约瑟夫·欧勒。皮加勒红灯区是一个具有18世纪风貌的街
- 欧洲联盟基本条约本文是 欧洲联盟的政治与政府 系列条目之一欧洲联盟诸条约(英语:Treaties of the European Union)为一系列于欧盟成员国间所缔结的国际条约,这些条约为欧盟中具有如同宪法地位的
- 季风气候季风(又称季候风)是周期性的风,随着季节变化,并且盛行风向(40%以上风频)季节切变达120度以上(按照传统定义,非全球性季风定义)。主要发生在季风亚洲(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西非几内
- 禁色禁色是被一些科学研究者宣称的在普通情况下无法看见的颜色,这些颜色是由成对的互补色组成,而这些互补色会相互抵消,使得人眼在一般情况下看不见它们。比如黄的蓝色、蓝的黄色、
- 布朗马达布朗马达是奈米或分子装置,以热趋动程序(化学应用)来控制及用来产生指向性的运动及做机械能或电能的功。这个小马达在粘性远大于惯性的环境下运用,而且热噪声使得它有如在龙卷
- 黑质黑质(Substantia nigra,拉丁语意为“黑色的物质”)是中脑的一个神经核团。黑质的位置位于中脑背盖部(tegmentum)和大脑脚之间。黑质不是一个均一的核团,它可分为结构和功能上都相
- 宝墩文化巴蜀所属政权变更史系列条目宝墩文化(公元前2500年-公元前1750年)是分布在成都平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与三星堆文化有密切的关系。目前被中国考古界认为是成都平原迄今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