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霍洛维奇

✍ dations ◷ 2025-09-10 21:31:37 #莫霍洛维奇
安德里亚·莫霍罗维奇(克罗地亚语:Andrija Mohorovičić,1857年1月23日-1936年12月18日)是著名的克罗地亚气象学家及地震学家,他也是莫氏不连续面的发现者。莫霍洛维奇出生在欧帕地雅附近的佛罗斯科(Volosko)。他的父亲名字也是安德里亚,是制作锚的铁匠。年轻的莫霍洛维奇非常喜欢海,和一位船长的女儿 Silvija Verni 结婚,生了四个儿子。莫霍洛维奇一开始在他的家乡受基础教育,后来到邻近的城镇里耶卡就读文科中学,1875年前往布拉格研读数学及物理学,科学家恩斯特·马赫就是他的教授之一。在15岁时莫霍洛维奇已会意大利文、英文、法文,后来也学会了德文、拉丁文及古希腊文。莫霍洛维奇一开始在札格雷布的体育馆担任教职(1879 -1880),后来到奥西耶克的学校教书。他在1882年到位在 Bakar 的皇家航海学校教书,地点在里耶卡附近,持续九年的时间。1893年起,他成为南斯拉夫科学艺术院的通讯会员,也到札格雷布大学的哲学系教授地球物理学及天文学,一直到1917年为止。1898年他成为南斯拉夫科学艺术院的会员,也是编外讲师(private docent)。他在1910年成为大学的领衔助理教授。莫霍洛维奇在 Bakar 的皇家航海学校任教时开始接触气象学,他对气象学感兴趣到一个程度,以致于他在1887年建立了地区性的气象站,后来针对克罗地亚及斯洛文尼亚地区的 Observation of Precipitation 机构作系统性的气象观察、量测、分析,也制作一些量测或分析时需要的仪器。1891年基于他的要求,他调到札格雷布的学校,在1892年在 Grič 建立气象站,对全克罗地亚地区提供气象方面的服务,同时也在大学教授地球物理学及天文学。在1892年莫霍洛维奇观测到一个非凡的气象现象,那就是1892年3月31日位在 Novska 的龙卷风,这个龙卷风卷起13吨火车车厢及50名乘客,丢到50米远的地方。他也观测1898年在 Cazma 附近的旋风,也研究札格雷布市的气候。他最后一篇气象学的论文在1901年发表,提出大气温度会随着高度而递减。他长年观察云所累积的资料成为他学位论文《On the Observation of Clouds, the Daily and Annual Cloud Period in Bakar》的基础,也使他在1893年得到博士学位。在1909年8月8日发生了地震,震中在萨格勒布东南方 39 公里的 Pokuplje。之前在附近安装了许多的地震仪,而这些地震仪在地震中记录许多宝贵的资料。莫霍洛维奇认为当地震波行进到二种不同介质的交界面时的,地震波会折射和反射,就像光通过棱镜的情形一様。而当地震时会出现二种不同的地震波:P波及S波,二种地震波在土壤中以不同的速度前进。在分析地震仪记录的资料后,因着地震波的行为,莫霍洛维奇发现地球的地壳和地幔中有一个不连续面,因此提出两者是由不同的成分所组成,是第一个提出此理论的科学家。莫霍洛维奇的理论可以解释地震波在通过特定深度时速度会改变,也可以说明来自地壳的岩石及来自地幔的岩石其成分的差异。根据他整理的资料,他认为地壳的深度约有54公里。今天我们知道海洋的地壳约有6-9公里,而陆地的地壳约有25-60公里。地壳及下方地幔之间的不连续面称为“莫氏不连续面”。后续有关地球内部的研究证实了存在于所有大陆及海洋以下的不连续层。莫霍洛维奇许多想法都超越他所在的时代,一直到许多年后学者研究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研究深层地震、将地震震中定位、探索地球模型、设计地震仪、利用风能、防范冰雹及进行其他地球科学的研究时,才真正的了解莫霍洛维奇的思考及观点。莫霍洛维奇在1921年退休。他是20世纪最杰出的地球科学家之一。为纪念他的贡献,将月球背对地球的一侧,一个直径51公里的陨石坑命名为莫霍洛维奇。在1996年,8422号小行星也命名为莫霍洛维奇,其公转周期5年又48天。克罗地亚海军的一艘教练舰也命名为莫霍洛维奇。

相关

  • 在几何学中,边或棱是指几何形状中连接顶点的几何结构。在一般常见的几何图形如多边形、多面体和多胞体中,边是连接两个顶点的线段,而边长指这线段的长度。而在一些较复杂的空间
  • 颅咽管瘤颅咽管瘤是发生于颅咽管(Landzert's canal)的先天性良性肿瘤,多见于少年和儿童,从胚胎期颅咽管的残余组织发生,好发于蝶鞍上垂体结节部上端,少数位于鞍内,向鞍上发展,个别见于蝶窦或
  • 人类增强人体增强(英语:Human enhancement)是指那些希望通过自然或人工的手段暂时或永久的克服现在人体局限的尝试。这个术语有时适用于使用技术手段选择或改变人类的素质和能力,而不管
  • 尼克·何伦亚克尼克·何伦亚克(英语:Nick Holonyak,乌克兰语:Микола Голоняк,1928年11月3日-),出生于伊利诺伊州齐格勒,美国物理学家,于1962年发明了第一台实用的可见光发光二极管,担任
  • 约瑟夫·布拉克约瑟夫·布拉克(Joseph Black, 1728年4月16日-1799年12月6日)是英国籍的医生和化学家。他重新发现二氧化碳、比热及解说潜热的概念。他也是格拉斯哥大学的医学教授(同时担任化学
  • CD2211IGR、​1JQH、​1K3A、​1M7N、​1P4O、​2OJ9、​2ZM3、​3D94、​3F5P、​3I81、​3LVP、​3LW0、​3NW5、​3NW6、​3NW7、​3O23、​3QQU、​4D2R、​4XSS、​5HZN3480
  • 指代指代(coreference)为语言学中为了避免已经出现的字词重复出现在文章的句子上,导致语句结构过于赘述和语意不够清晰,所以使用代词(pronouns)或是普通名词(common nouns)来代替已经出
  • 赖远明赖远明(1962年8月-),中国寒区工程、土木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生于江西龙南。1983年毕业于江西理工大学,1986年在兰州交通大学获硕士学位,1999年
  • 高登高登可以指:
  • 肯特·贝克肯特·贝克(英语:Kent Beck,1961年-),美国著名软件工程师与作家,在软件工程方面有很大的贡献。他是Smalltalk软件的开发者,设计模式的先驱,测试驱动开发的支持者,也是极限编程的创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