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牙本质
✍ dations ◷ 2025-09-18 13:19:29 #牙本质
牙本质(dentin),也称为象牙质,是构成牙齿主体的微黄色组织,介于牙釉质与牙髓之间。牙本质的组成70%为无机物(主要为钙和磷),20%为有机物,10%为水分。硬度低于牙釉质,高于牙骨质。和牙釉质不同的是,它终身都会继续不断地生长,因此当有蛀洞产生会自行长出新的牙本质修复。牙本质内外贯穿牙本质小管。
相关
- 泰诺福韦替诺福韦二吡呋酯(英语:Tenofovir disoproxil),商品名韦瑞德(英语:Viread)惠立妥或其它,是一种用于治疗慢性乙肝以及预防和治疗HIV感染/艾滋病的药物。这种药物属于逆转录酶抑制剂,可
- 心杂音心杂音是血流通过心脏瓣膜时产生的心音,可以用听诊器听见。心杂音有两种类型。功能性杂音(生理杂音)主要由心脏以外的生理构造造成;病理性杂音则是由心脏构造异常所引起。功能性
- 地图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即某种地图投影,将地球或其他星球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通过概括和符号缩绘在平面上的图形。按照统一的设计和要求编制的多幅地图的汇集被称作“地图
- 固态固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状态,是四种基本物质状态之一。与液体和气体相比,固体有固定的体积及形状,形状也不会随着容器形状而改变。固体的质地较液体及气体坚硬,固体的原子之间有紧
- 查士丁尼法典《民法大全》(Corpus Juris(亦作Iuris) Civilis),又称《查士丁尼法典》或《国法大全》,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编纂的一部汇编式法典,完成于公元529至565年。严格来说,《
- 尼伦伯格-马特伊实验尼伦伯格-马特伊实验是1961年5月15日美国生物学家马歇尔·沃伦·尼伦伯格与其当时的博士后研究员J·海因里希·马特伊(英语:J. Heinrich Matthaei)完成的一项实验。该实验破译了
- 假体假体或假肢(英语:Prosthesis 或 Prosthetic implant)指人造肢体,用来取代肢体的功能障碍(不论暂时性或永久性),或是用来掩饰肢体伤残。与义体(如义乳、假鼻子、假发、假牙)最大的不同
- 旅行旅行指以步行或交通工具进行的“长距离”位移,亦指为观赏不同景色及了解异与自身文化的差别而到不同城市、地区、国度或到遥远陌生地区参观、游玩、体验的文化概念。与旅游最
- 异叶足纲透色门(Percolozoa)是古虫界的一门,包括许多可以在变形虫、鞭毛虫、囊状形态之间切换的物种。
- 遍在远洋杆菌远洋杆菌属(Pelagibacter),目前仅包括遍在远洋杆菌(P. ubique)一个种,可能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细菌(估算数量级有1028)。早在1990年,就已在马尾藻海中得到属于α-变形菌的rRNA序列,此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