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黄素

✍ dations ◷ 2025-05-15 21:31:51 #玉米黄素
玉米黄素或玉米黄质(Zeaxanthin)是叶黄素的异构体。他是视网膜含有二种类胡萝卜素的其中一种,主要存在于黄斑部分,其他部分则是以叶黄素为主。辣椒粉 (西餐)、玉米和番红花的独特色泽,都因含有玉米黄素而来。玉米黄素也是一种欧盟认可的食用色素,E编码为E161h。 枸杞子中含有大量的玉米黄质。玉米黄素和叶黄素有相同的分子式且互为异构体。该异构体不属于立体异构体,两者的唯一差异在于一端环内双键的不同位置。该差异使得叶黄素具有三个手性中心,而玉米黄素只有两个。由于对称性,玉米黄素的(3R,3'S)与(3S,3'R)的立体异构体是一致的。因此,玉米黄素只有3个手性异构体。其中(3R,3'S)手性异构体称为 内消旋-玉米黄素。天然的玉米黄素形态为(3R,3'R)-玉米黄素。眼睛的黄斑部主要含有(3R,3'R)-玉米黄素与内消旋-玉米黄素,且含有非常少量的(3S,3'S)构型的玉米黄素。有些报告连结高摄取食物提供的玉米黄素和老年黄斑变性(AMD)的低发病率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退化性眼睛疾病研究(AREDS), 但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可评估饮食或摄取抗氧化剂可以预防或治疗老年黄斑变性。对于亚种群中接触到高氧化压力的人比较有可能出现些许好处,例如重度吸烟者或极度营养不良的人。 2005年美国FDA拒绝了一个由Xangold申请的合格健康声明(Qualified Health Claims),理由为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补充玉米黄素可以预防AMD。玉米黄素是在自然界中最常见到的类胡萝卜素醇,它是辣椒粉、玉米、番红花和其他多种植物的颜色来源。 玉米黄素也可被分解形成苦藏花素(英语:Picrocrocin)和番红花醛(英语:Safranal)两种物质,它们分别是形成番红花苦味和独特香气的物质。 蛋、菠菜、枸杞、羽衣甘蓝、芜菁、半结球莴苣、西兰花、西葫芦、奇异果、玉米、豌豆、莙荙菜和抱子甘蓝等食物都是可以得到玉米黄素和叶黄素的好来源。

相关

  • 发炎炎症反应、炎性反应,俗称炎症,是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致炎因子及局部损伤所发生的防御性为主的反应,中心环节是血管反应,是生物组织受到外伤、出血或病原感染等刺激,激发的
  • 系统生物学系统生物学(Systems biology),是一个试图整合不同层次信息以理解生物系统如何行使功能的学术领域。通过研究某生物系统各不同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例如,与细胞信号传送
  • 萤光素萤光素(Luciferin,源于拉丁语:lucifer,意思是“光明带来者”,词根是:lux,“光明”的意思)是一个通用名称,泛指所有 在生物中发现,能产生生物光的化合物。萤光素一般透过由一种酶作催化
  • 女权运动第二波女性主义(英语:Second-wave feminism)是女性主义者的一场社会运动,最早开始于1960年代初的美国,最终波及至整个西方世界和其他地区。尽管社会运动持续到1980年代初,但是该波
  • 毛蟹毛蟹可以指:
  • 戊糖戊糖(英语:Pentose),又称为五碳糖,是一种含有5个碳原子的单糖。在1号碳上有醛基的称为五碳醛糖(戊醛糖);2号碳上有酮基的称为五碳酮糖(戊酮糖)。戊醛糖有3个手性中心,因此可能有8种旋光
  • 真皮真皮层(拉丁语、德语、英语、西班牙语: Dermis、法语、葡萄牙语: Derme)是位于表皮与皮下组织之间的一层皮肤,其由两层组成——乳头层与网状层。真皮的结构组成是胶原蛋白、弹
  • 后期中世纪后期 (Late Middle Ages),或称中世纪晚期、中世纪末期、中古后期、中古晚期、中古末期,是历史学者用来描述14世纪至15世纪(约1300年-1499年)欧洲历史的术语。中世纪晚期位
  • 性冲动欲力(英语:Libido),早期音译为力必多,该术语由西格蒙德·佛洛伊德提出,欲力是身体内部的兴奋状态的本能,其欲念、动机的来源或力量。 常指性欲。指人或某些动物见到、摸到、想到或
  • 水利水利工程(Hydraulic engineering)是为了控制、利用和保护地表及地下的水资源与环境而修建的各项工程建设的总称。土木工程中着重于水流体的自然运动与人工输送及利用的一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