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科幻

✍ dations ◷ 2025-08-03 11:36:39 #无限科幻

《无限科幻》(英语:)是拉里·肖主编、皇家出版社发行的美国科幻杂志。创刊号于1955年11月面世,刊有亚瑟·查理斯·克拉克讲述新星摧毁行星,揭示新星就是伯利恒之星的短篇小说《星辰》,获当年雨果奖最佳短篇小说奖。肖拿到的许多稿件作者都是当时科幻文学界名家,如布赖恩·阿尔迪斯、艾萨克·阿西莫夫和罗伯特·谢克里,但作品质量参差不齐。1958年,皇家出版社业主欧文·斯坦决定停刊,同年11月刊成为绝响。

十年后,斯坦旗下的蓝瑟图书出版社重新启用书名《无限》,出版平装本选集。1970至1973年共出版五卷,均由罗伯特·霍斯金斯(Robert Hoskins)主编,第六卷本已备齐素材,但因蓝瑟图书1973年底出现财政困难取消。

科幻文学作品早在20世纪20年代前就开始出版,但起初没有独立发行,直到1926年雨果·根斯巴克推出历史上第一本纯科幻杂志《惊奇故事》才改变局面。到了30年代末,科幻杂志市场呈现井喷,第二次世界大战引发的纸张短缺虽导致多家杂志停刊,但市场到20世纪40年来后期已开始复苏。1946年,美国市场仍在发行的科幻杂志降至八种,但到1950年已提升到20种,此后十年又有数十种问世,《无限科幻》便是其一。

1954年,欧文·斯坦(Irwin Stein)和海伦·斯坦(Helen Stein)创办皇家出版社(Royal Publications)并推出《名流》()和《我们的生活》(),均由拉里·肖(Larry Shaw)主编。肖之后离职主编汽车杂志,但在第二年《无限科幻》创刊后回皇家出版社担任新刊物主编。创刊号于1955年9月开始在报推销售,但封面标识的日期是11月。斯坦夫妇还在同月推出罪案文学杂志《可疑侦探故事》(),同样由肖主编,但在五期后改成科幻杂志并更名《科幻历险》()。

20世纪50年代末,欧文·斯坦决定创办两种媒体杂志,分别是《怪物游行》()和《怪物与怪形》(),从当时兴起的恐怖片和科幻片热潮中分一杯羹。销量不佳的《科幻历险》停刊,最后一期是1958年6月刊,《无限科幻》也逃不过同样命运,同年11月刊成为绝响。为削减最后两期的发行成本,斯坦从肖手中收回文章拍板权,购买并刊登低价素材。

1961年,欧文·斯坦和沃尔特·扎查柳斯(Walter Zacharius)创办蓝瑟图书(Lancer Books),肖于1963年获聘担任主编,后在1968年被罗伯特·霍斯金斯(Robert Hoskins)取代。霍斯金斯建议斯坦重启《无限科幻》,但财务预测结果表明图书需发行五万本才能盈利,斯坦觉得杂志基本不可能卖出这么多,平装本选集倒还有希望。《无限一号》()于1970年1月面世,之后三年又发行四卷,最后一卷是1973年的《无限五号》()。第六卷本已备齐素材,但出版社在11月破产,图书取消,霍斯金斯将手稿退回作者。

肖非常了解科幻文学,与许多名家关系友好,所以不时拿到高品质素材。创刊号杂志登有亚瑟·查理斯·克拉克的短篇小说《星辰》(),讲述行星被新星摧毁,地球上看到新星的光芒,表明它就是伯利恒之星。1956年6月,《无限科幻》刊登贝蒂·柯蒂斯(Betsy Curtis)执笔的续作。《星辰》获当年雨果奖最佳短篇小说奖,克拉克曾将该文投至英国《观察家报》,但未获任何奖项肯定,后又被美国多家出版物退稿,直到肖看到后买下。据克拉克回忆,《星期六晚邮报》就曾以“亵渎神明”为由退稿。

第二期杂志刊登哈兰·艾里森卖出的第一部科幻作品《萤火虫》(),肖还找来罗伯特·西尔柏格的许多早期文章发表。其他名作包括达蒙·奈特(Damon Knight)的《迪欧》()和布赖恩·阿尔迪斯(Brian Aldiss)的《谁能代替人》()。虽然肖能买到当时许多名家的作品,如艾萨克·阿西莫夫、罗伯特·谢克里、雷斯特·德尔·雷伊(Lester del Rey)、阿尔及斯·布德里斯(Algis Budrys)和杰克·万斯,但在科幻史学家约瑟夫·马尔凯萨尼(Joseph Marchesani)看来,许多作品都配不上作者的大名。最后两期杂志的主编权被出版社东家收回,肖对此颇为不满,而且杂志品质不佳, 马尔凯萨尼认为“令人郁闷都可以算是往好听的说”。

达蒙·奈特为杂志书评专栏撰笔,他的评论文集《寻找奇迹》()有相当一部分文章是在《无限科幻》首发。1958年,奈特为主编《如果》()杂志离职,最后三期的书评由西尔柏格接手。肖还开办定期专栏“号角”(),转载科幻爱好者杂志的文章。除创刊号封面画作由罗伯特·恩格尔(Robert Engle)提供外,其他各期均由埃德·艾姆许威勒(Ed Emshwiller)绘制。

《无限一号》是蓝瑟图书重启“无限”书名后出版的第一本选集,封面自称“图书形式的推想小说杂志”,但内容全部是虚构作品及简短介绍,完全没有之前杂志上刊登的非虚构内容和评论。《无限一号》再版克拉克的《星辰》,除此以外所有选集都没有转载或再版小说。第一卷还登有乔治·泽布罗夫斯基(George Zebrowski)的处女作《233号站的水雕师》()。无限系列选集共有五本,每本都刊有西尔伯格和巴里·纳撒尼尔·马尔茨伯格(Barry N. Malzberg)的小说,贡献作品的其他名家包括波尔·安德森、戈登·迪克森(Gordon R. Dickson)和克利福德·西马克(Clifford D. Simak),同时也不乏爱德华·布莱恩特(Edward Bryant)和迪安·雷·孔茨这样崭露头角的新人。

科幻史学家对《无限科幻》看法不一。迈克·阿什利(Mike Ashley)认为它“本质上是针对青少年读者的冒险杂志”,马尔凯萨尼认为肖的主编水平处在“中等梯队”。马尔科姆·爱德华兹(Malcolm Edwards)认为,《无限科幻》在“20世纪50年代早到中期新科幻杂志洪流中非常出众”,已经成为当时业界领先的科幻杂志。大卫·凯尔称赞杂志成就非凡,作家兼评论家阿尔及斯·布德里斯声称,拉里·肖主编的《无限科幻》“虽然短命,但却是不朽的杂志”。爱德华兹认为,20世纪70年代出版的选集“过得去,但也就那样儿”。

《无限科幻》共发行20期,均由拉里·肖主编,皇家出版社发行。创刊号是1955年11月刊,发行周期不定,1956年6月至1957年6月是双月刊,此后一年多基本保持每六周一期。1958年10月停刊时,肖还期望能改成月刊。卷号保持规则,前三卷均为六期,最后一卷两期。所有杂志均为文摘尺寸,128页,定价35美分。

五本选集均由罗伯特·霍斯金斯主编,1970、1971和1973年各一本,1972年两本。《无限一号》定价75美分,另外四本涨至95美分。

相关

  • 樋口一叶樋口一叶(1872年5月2日-1896年11月23日),生于东京,原名樋口奈津或樋口夏子,是日本明治初期主要的女性小说家。樋口一叶是日本平安时代一千余年后出现的第一位女作家。因肺结核病逝
  • 东中部列车东米德兰列车(英语:East Midlands Trains,EMT)是英国的一家提供铁路客运服务的公司,其所有者是捷达集团。公司的总部位于德比。东中部列车的主要服务范围是东米德兰兹,包括了林肯
  • 蒙提贝罗蒙特贝洛(Montebello, California,又译蒙提贝罗)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洛杉矶县的一座城市,是洛杉矶市的住宅和工业区。2000年人口59,564人。
  • PBY卡特琳娜水上飞机PBY卡特琳娜(英语:PBY Catalina)是美国团结飞机公司(Consolidated Aircraft Corporation)应1932年美国海军的海上巡逻机项目而开发的一款军用水上飞机,该型飞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
  • 师可以指:
  • 古希腊战争随着希腊黑暗时代的结束,人口显著增加的同时也恢复了都市文化,以及古希腊城邦的兴起。这些发展迎来了古代时期(公元前800-前480年)。就在这个时候,希腊人也开始组织城邦之间的战争
  • 百合 (艺术类型)百合(ゆり,Yuri)是ACG(动漫、游戏)和同人小说领域的概念,指女性之间的爱慕关系。这个词起源于日本。喜欢与欣赏百合的人,称为“百合控”。GL(ガールズラブ,Girl’s love)为和制英语,在
  • 冻肉冻肉(Frozen meat),又名雪肉,是经过冰箱或天然冰等冷藏处理的肉类。它相对于鲜肉、冰鲜肉、腊肉、咸肉等。冻肉始于温带及寒带地区有天然冰块,及后可以长途物流,仍减慢肉类细胞的
  • 中央文化宫 (乌兰巴托)中央文化宫,是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苏赫巴托尔广场东侧的一座大型综合性文化建筑。中央文化宫位于苏赫巴托尔广场东侧靠北。其西北侧是国家宫。其南侧是蒙古国家古典艺术剧院。
  • 黄尧 (教育政策专家)黄尧(1949年7月-),男,福建罗源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曾任国务院参事,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理事。1989年4月,任国家教委财务司处长。1992年1月,任政策法规司副司长。1995年2月,任成人教育司副司长,1997年2月,任司长。2008年9月,兼任教育部副总督学。2009年1月,被聘为国务院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