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架

✍ dations ◷ 2025-04-03 12:36:22 #十字架
十字架曾作为一种古代死刑的刑具。《新约圣经》希腊文版圣经记载耶稣曾被犹太教宗教领袖拘送到罗马帝国驻犹太总督彼拉多,之后被判处此刑。所以基督十字也是基督教重要的象征。在欧美文学中,一般用十字架比喻苦难。作为刑具的十字架,曾流行使用于巴比伦波斯帝国、大马士革王国、犹大王国、以色列王国、迦太基和古罗马等地,常用以处死叛教者、异教徒、奴隶和没有公民权的人。在当时的社会,这种死刑方式是一种忌讳,一年通常只会处死数人,对象是极度重犯。公元337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下令禁用此刑具。现每年在菲律宾的复活节,愿体验耶稣被钉死的信徒还使用此刑具作为一种仪式。刑具的形状是两条架成十字形的原木。行刑前,犯人会先行背着十字架的横木游街,直至走到行刑场所。行刑方法是先把犯人的双手打横张开,并用长钉穿过前臂两条骨之间,把手臂钉在一条横木上,再把横木放在一条垂直的木上,再把双脚钉在直木上面,然后把十字架竖起来,任他慢慢死去。若时限到了之前犯人还未死去,看守者会把犯人的双腿打断,加速犯人的死亡。因为钉在十字架上的死囚由于背部紧贴十字架,无法令肺部有充足扩张的空间纳入新鲜空气,故呼吸时需依靠双腿撑起全身,令背部稍微离开十字架。双腿若被打断,犯人亦无法撑起身体,最终因缺氧窒息而死亡。源于圣经中,耶稣屈尊就卑、纡尊降贵、舍己为人,经历种种苦难,犠牲自己为人类受苦受难至死,为纪念此事,纪念衪对人类的爱,并警醒世人要因为自己的罪而悔改,因此以衪受刑的刑具作整个教会的标志,亦指出教会应该以谦逊、刻苦的生活去成圣自己、圣化他人及转化世界。就天主教而言,一般放置十字架会有的原则: a.放于当眼位置 b.每个空间一个 c.十字架通常置于每个空间最高及最中心的位置外围以简约为主,室内以有耶稣像的苦架为主,然而,决定使用什么样式的十字存是由该堂区的设计师与堂区神父拟定。如神父或堂区没有特别要求,都会以传统的拉丁十字架作标志。在日本,使用的十字架称之为(磔)。用该刑具执行的死刑被称为磔刑。而磔在中国指的是凌迟。日本江户时代中期以后开始有十字架处死的磔刑和称为锯挽(鋸挽き)的情况。磔刑适用于犯人破坏关所、伪造货币、伤害主人和亲人等的情况,锯挽适用于犯人杀死主人和亲人的情况。受刑者会从小传马町的牢房中被带出并游街示众。磔刑的情况是游街后被带往刑场。锯挽的情况是把头以外的部分埋在地下两日,之后再执行磔刑。处刑是公开执行的,牢内的犯人如果在认罪后在狱中死去,则会以盐渍的方式保存尸体,经判决后继续执行处刑。首先,在刑场脱去犯人的衣服,把手、足、胸、腰部等用绳索捆绑在刑柱上(为了让长枪能刺到身体,会露出两乳和腹部,把一部分衣服剥去,用布束著身体中央),然后把刑柱竖立在地面。刑柱的形状根据性别而有所不同,男性用“キ”(卄转90度)形的柱子,而女性用“十”字形的柱子;男性用股间部来承重,而女性用脚下的承重台来承重。检察使的与力(辅佐官)收到弹左卫门(日语:弾左衛門)的手代(日语:手代)(小吏)的准备和报告后,任命同心(治安官)确认受刑者是本人。持长枪的死刑执行者属于非人身份,与手代一起站在磔柱的左右,最初把长枪交叉放在受刑者的面前(被称为“見せ槍”)。随着“阿利也阿利也(アリャアリャ)”的大叫声,把长枪扭刺入右腹至左肩,不断穿刺受刑者的身体(正式的做法是把枪刃从肩部突出一尺),之后再贯穿左腹至右肩,不断以同样的次顺左右交互地用长枪贯穿。受刑者主要会因为大量出血而陷入休克状态,被刺两至三次就会死亡,但是尸体仍然会被重复穿刺30多次。情况相当凄惨。与西洋的十字架刑的过程和方式完全不同,事实上是以长枪执行的死刑。通过对消化器官至肺等的范围内脏给予损伤,而且长枪会刺到骨和令到受刑者呼吸困难,比起斩首的痛苦大得多。最后用长柄连上罪人的髷并令面部向上,用长枪由右至左贯穿受刑者喉咙(被称为“止めの槍”)。尸体被放置三日曝晒后,非人会将其放入洞穴中。之后尸体会被鸟和野犬等处理。在东京都品川区的铃森刑场遗迹中,有为了竖立磔柱而使用的基石残留。江户时代前期之前,执行磔刑的方法有很多,藩和大名的执行方法有相当大的差异。有“串刺刑”等名称在记录中,实际就是磔刑。但是在小说中描述,用长枪刺入肛门的方法,在现实中技术上的执行相当困难。在海岸满潮时,把受刑者的头放入海中的磔刑被称为“水磔”,但是那是倒吊受刑者,另一种“磔刑”。《古兰经》第5章33节:“敌对真主和使者,而且扰乱地方的人,他们的报酬,只是处以死刑,或钉死在十字架上,或把手脚交互著割去,或驱逐出境。这是他们在今世所受的凌辱;他们在后世,将受重大的刑罚。”21世纪兴起的恐怖组织伊斯兰国也使用钉十字架作为处决方式之一。普遍认同的受刑者包括:斯巴达克斯起义失败后,被克拉苏俘虏的六千名奴隶,被钉死在从卡普亚通往罗马城的阿庇亚大道沿线的十字架上。 另外,基督教非传统教派之一耶和华见证人,则引证考古文献认为耶稣其实是死在一根直立的木柱上。

相关

  • 固氮作用固氮作用(英语:Nitrogen fixation),简称固氮,指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氮气)转化为含氮化合物(如硝酸盐、氨、二氧化氮)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固氮以及人工固氮两种。自然固氮(Natural nitro
  • 重症重症医学(Intensive care medicine )是医学中的一个分支,诊断及管理会危及生命的疾病或是情形,会需要器官支持(英语:Organ support)及侵入性监测设备。在重症监护室中常见的设备有
  • 净迁移率这是一个关于各国净迁移率的列表,数据基于中情局的《世界概况》。正值代表净迁入,负值代表人口净迁出。
  •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英语:Sustainable Development,缩写:SD),或永续发展是指在保护环境的条件下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以不损害后代人的需求为前瞻的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这个术语使用
  • 曲霉属See List of Aspergillus species麹菌属(Aspergillus)是一个由几百种多细胞霉菌菌种所组成的菌属,在许多气候条件下皆可发现它们的踪影。麹菌属于1729年被皮耶尔·安东尼奥·米
  • 创伤后压力症候群创伤后压力综合征(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简称PTSD,又称创伤后遗症)是指人在经历过情感、战争、交通事故等创伤事件后产生的精神疾病。其症状包括会出现不愉快的想法、
  • 锕系化学锕系化学(Actinide chemistry)是核化学中的一个主要分支领域,研究锕系元素的反应以及其分子系统。锕系元素的名称得名自3族元素锕Ac。而锕系元素常会用An来表示。锕系元素中绝
  • 永福省永福省电子信息门户网站永福省(越南语:Tỉnh Vĩnh Phúc/.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Nom Ming","HAN NOM A","HAN NOM B",
  • 提谟克勒翁提谟克勒翁(英语:Timocreon),约活动于公元前5世纪前期。古希腊罗德斯的抒情诗人与挽歌作者,他由于支持波斯人占领该岛而被驱逐。他也是地米斯托克利和莫尼德斯的政人。他的诗作现
  • 萨摩斯岛萨摩斯岛(Σάμος),是希腊第9大岛屿,位于北爱琴、希俄斯岛以南,帕特莫斯岛和多德卡尼斯以北,东临安纳托利亚海岸。该岛面积478平方千米,岛上人口33,814人,是第9多人居住的岛屿,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