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cago Pile-1

✍ dations ◷ 2025-09-05 15:44:55 #Chicago Pile-1
芝加哥1号堆(英语:Chicago Pile-1)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核子反应堆,由恩里科·费米、利奥·西拉德等人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建立,于1942年12月2日产生可控的铀裂变链式反应,最初输出功率为0.5瓦特,人类从此进入原子能时代。芝加哥1号堆是美国曼哈顿计划的一部分,其成功运转为1945年7月16日美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Trinity Test)奠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芝加哥1号堆的研究项目属于美国曼哈顿计划的一部分,由阿瑟·康普顿所领导的芝加哥大学冶金实验室负责,恩里科·费米为项目的实际领导。反应堆的具体位置位于芝加哥大学体育场Stagg Field下方。1942年12月2日,芝加哥1号堆内部成功产生可控的铀核裂变链式反应、开启了人类的原子能时代。恩里科·费米、阿瑟·康普顿、利奥·西拉德、尤金·维格纳等等共49位科学家在现场见证了这一时刻。芝加哥1号堆的成功运转为1945年7月16日美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爆炸奠基。芝加哥1号堆最初的输出功率为0.5瓦特,它由4万多个石墨块包围着1万9千片铀核燃料构成。费米将芝加哥1号堆的设备描述为“粗制的一堆黑色砖块和木料(a crude pile of black bricks and wooden timbers)”。它是由大量石墨和铀、镉、铟和银的“控制棒”,并且不像大多数随后的核反应堆,它没有辐射屏蔽或冷却系统。芝加哥1号堆于1943年停止运行,并被拆卸运输到芝加哥红门森林(Red Gate Woods),在那里被重新组装并安装了防辐射系统,成为了芝加哥2号堆(Chicago Pile-2, CP-2),而芝加哥2号堆所在的位置就是后来著名的美国第一个国家实验室阿贡国家实验室所在地。1967年,英国著名雕塑家亨利·摩尔设计制作的芝加哥一号堆纪念碑“核能(Nuclear Energy)”在芝加哥大学校园内建成,这个地点现在是一个美国国家历史名胜和芝加哥地标。

相关

  • 利德尔综合症李德尔氏综合征(Liddle's syndrome、假性醛固酮增多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Dominance (genetics))疾病、特征在于早期频繁严重的高血压,以及与低血浆肾素活性、代谢性碱中毒(
  • 鼻音 (辅音)鼻音是按发音方法分类的一类辅音。发音时,口腔中的气流通路被阻塞,软颚下垂,气流通过鼻腔,与气流从口腔流出的口腔辅音相对。 (少数的挤喉音可能同时具有口腔辅音与鼻音的性质。)
  • 质量投射器质量投射器,亦称质量加速器(Mass Driver),是一种利用电磁加速工具,基本原理是利用反复改变的电磁场来让磁化了的物体加速并投射出去。原理和磁浮列车以及磁道炮(电磁炮)相类似。质
  • 接合生殖水绵是水绵属(学名:Spirogyra)绿藻门物种的总称,又名石衣、水衣、水苔、石发、陟厘、侧梨、水青苔,是一种普遍生活在淡水里的真核多细胞藻类,因体内含有1-16条带状、螺旋形的叶绿体
  • 科里循环科里循环(英语:Cori cycle,以其发现者卡尔·斐迪南·科里和格蒂·科里(Gerty Cori)命名。指的是骨骼肌细胞通过糖解作用分解葡萄糖或肝糖获得能量,其产物丙酮酸经转化为乳酸,乳酸通
  • 女性不孕女性不孕症是发生在女子身上的不孕症,全球有近5千万女性受此困扰,盛行率在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北非及中东、中欧及东欧和中亚等地区最高。不孕的原因很多,包括(但不限)营养、
  • 贺贤土贺贤土(1937年9月28日-),浙江镇海(今属北仑区)人,中国理论物理学家,国家“863计划”首席科学家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他为中国核武器研究中作出了突出贡献。196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
  • 理查德·施特劳斯理查德·格奥尔格·施特劳斯(德语:Richard Georg Strauss,1864年6月11日-1949年9月8日),德国作曲家、指挥家。他与以写圆舞曲著称的小约翰·施特劳斯为代表的维也纳施特劳斯家族没
  • 旗帜旗帜或者旌旗泛指悬挂在杆上的布。旗上面通常绘有图案,具有标志性,用于传达讯息或分类。时至今日,旗帜也用于宣传或纯粹的装饰用。按其形状旗帜分为仿古旗、广告刀旗、锦旗、常
  • 西莫恩·德尼·泊松西莫恩·德尼·泊松男爵(法语:Siméon Denis Poisson,法语发音为/simeõ d̪əni pwasõ/,1781年6月21日-1840年4月25日),法国数学家、几何学家和物理学家。1798年,他以当年第一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