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尼希反应

✍ dations ◷ 2025-05-15 20:03:05 #曼尼希反应
曼尼希反应(Mannich反应,简称曼氏反应),也称作胺甲基化反应,是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通常为羰基化合物)与甲醛和二级胺或氨缩合,生成β-氨基(羰基)化合物的有机化学反应。一般醛亚胺与α-亚甲基羰基化合物的反应也被看做曼尼希反应。反应的产物β-氨基(羰基)化合物称为“曼尼希碱”(Mannich碱),简称曼氏碱。反应中的胺一般为二级胺,如哌啶、二甲胺等。如果用一级胺,反应后的缩合产物在氮上还有氢,可以继续发生反应,故有时也可根据需要使用一级胺。如果用三级胺或芳香胺,反应中无法生成亚胺离子,停留在季铵离子一步。胺/氨的作用是活化另一个反应物醛。甲醛是最常用的醛,一般用它的水溶液、三聚甲醛或多聚甲醛。除甲醛外,也可用其他醛。反应一般在水、乙酸或醇中进行,加入少量盐酸以保证酸性。含α-氢的化合物一般为羰基化合物(醛、酮、羧酸、酯)、腈、脂肪硝基化合物、末端炔烃、α-烷基吡啶或亚胺等。若用不对称的酮,则产物是混合物。呋喃、吡咯、噻吩等杂环化合物也可反应。曼氏反应通常需在高温下和质子溶剂中进行,反应时间长,容易生成副产物。早在1895年便有人发现以酚作酸组分的曼尼希碱,并申请了专利。 之后,Tollens、L. Henry、Duden、Franchimont等人发现了其他类型的曼尼希反应,包括以硝基烷和伯硝胺作酸组分的反应,但都没有意识到这些反应所具有的普遍意义。1912年,卡尔·曼尼希用沙利比林和乌洛托品反应,得到了一个难溶于水的沉淀。此产物的结构在一年内得到了解释, 促使了他对这一类含活泼氢化合物、甲醛和胺之间的反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奠定了曼尼希反应的基础。很多生物碱都是通过曼尼希反应合成的。托品酮的合成是曼尼希反应的经典例子,被认为是全合成中的经典反应之一。1901年,Willstätter首先合成了这个化合物,用的是环庚酮作原料,通过14步反应,总产率仅为0.75%。1917年,罗伯特·鲁宾逊以丁二醛、甲胺和3-氧代戊二酸为原料,在仿生条件下,利用了曼尼希反应,仅通过一步反应便得到了托品酮。 反应的初始产率为17%,后经改进可增至90%。 反应示意见下图,机理见 。反应的机理如下图所示。羰基质子化,胺对羰基发生亲核加成,去质子,氮上的电子转移,水离去,可以得到一个亚胺离子中间体。以二甲胺作原料,这个中间体为N,N-二甲基-亚甲基氯化铵,在70年代由Kinact等人首先发现。它具有很强的反应性,可以使很多在通常条件下难以进行的反应得以顺利进行。亚胺离子作为亲电试剂,进攻含活泼氢化合物的烯醇型结构,失去质子,便得到产物。产物曼氏碱比较稳定,以它作原料,经甲基化与Hofmann消除反应,或在蒸馏时和碱作用下发生的分解反应,可以得到α,β-不饱和酮。后者可以与亲核试剂发生麦克尔加成等反应,是很有用的合成前体,但由于它一般不稳定,容易聚合,故通常采用曼氏碱分解生成不饱和酮,并使其在原位与其它试剂发生反应。曼尼希反应会产生两个原手性碳原子,因此产物是两对对映异构体。可以经过手性诱导,使反应生成立体选择性的产物。首个不对称曼尼希反应于2002年报道,是以(S)-脯氨酸作手性催化剂的反应,如下图所示。反应物醛上的取代基越大,syn型产物的比例越大。。

相关

  • 化疗人体解剖学 - 人体生理学 组织学 - 胚胎学 人体寄生虫学 - 免疫学 病理学 - 病理生理学 细胞学 - 营养学 流行病学 - 药理学 - 毒理学化学疗法(英语:Chemotherapy),简称化疗(Che
  • 唐纳德·戴维森唐纳德·赫伯特·戴维森(英语:Donald Davidson,1917年3月6日-2003年8月30日)20世纪下半叶美国最为著名和活跃的哲学家之一。戴维森1917年3月6日生于美国麻省斯普林菲尔德。在早期
  • B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简称CLL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白血病 主要影响B细胞。B细胞来自于骨髓,在淋巴结中发育,它主要的功能是产生抗体。在CLL中,B细胞
  • 量子化学量子化学是应用量子力学的规律和方法来研究化学问题的一门学科。将量子理论应用于原子体系还是分子体系是区分量子物理学与量子化学的标准之一。目前认为最早的量子化学计算
  • 分布式计算在计算机科学中,分布式计算(英语:Distributed computing),又译为分散式运算。这个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分布式系统(Distributed system)如何进行计算。分布式系统是一组电脑,透过网络相
  • 剪接体剪接体(英语:Spliceosome)是一种由RNA与蛋白质剪接体次单位所组成的超大型复合物,用来将mRNA序列中转录自DNA模板的内含子移除,并将剩余的外显子连接起来(此过程称为剪接)。剪接
  • 黄土黄土一种浅黄或褐黄色的土,颗粒成分以粉土粒级为主(含量>50%),物质粒径均一,具孔隙,无层理,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富含碳酸钙,有时含硫酸盐或氯化物盐类,具有肉眼可见孔隙的第四纪陆相沉
  • 聚A尾多腺苷酸化(英语:Polyadenylation)是指多聚腺苷酸与信使RNA(mRNA)分子的共价链接。在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中,这是产生准备作翻译的成熟mRNA的方式的一部分。在真核生物中,多聚腺苷
  • 大卫·布儒斯特大卫·布儒斯特爵士 KH PRSE FRS FSA FSSA MICE(英语:Sir David Brewster,1781年12月11日-1868年2月10日),苏格兰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发明家及作家。布儒斯特在光学范畴
  • 孙昌璞孙昌璞(1962年7月-),辽宁普兰店人,中国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院士,中国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8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物理系,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