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曼尼希反应
✍ dations ◷ 2025-04-25 04:45:44 #曼尼希反应
曼尼希反应(Mannich反应,简称曼氏反应),也称作胺甲基化反应,是含有活泼氢的化合物(通常为羰基化合物)与甲醛和二级胺或氨缩合,生成β-氨基(羰基)化合物的有机化学反应。一般醛亚胺与α-亚甲基羰基化合物的反应也被看做曼尼希反应。反应的产物β-氨基(羰基)化合物称为“曼尼希碱”(Mannich碱),简称曼氏碱。反应中的胺一般为二级胺,如哌啶、二甲胺等。如果用一级胺,反应后的缩合产物在氮上还有氢,可以继续发生反应,故有时也可根据需要使用一级胺。如果用三级胺或芳香胺,反应中无法生成亚胺离子,停留在季铵离子一步。胺/氨的作用是活化另一个反应物醛。甲醛是最常用的醛,一般用它的水溶液、三聚甲醛或多聚甲醛。除甲醛外,也可用其他醛。反应一般在水、乙酸或醇中进行,加入少量盐酸以保证酸性。含α-氢的化合物一般为羰基化合物(醛、酮、羧酸、酯)、腈、脂肪硝基化合物、末端炔烃、α-烷基吡啶或亚胺等。若用不对称的酮,则产物是混合物。呋喃、吡咯、噻吩等杂环化合物也可反应。曼氏反应通常需在高温下和质子溶剂中进行,反应时间长,容易生成副产物。早在1895年便有人发现以酚作酸组分的曼尼希碱,并申请了专利。 之后,Tollens、L. Henry、Duden、Franchimont等人发现了其他类型的曼尼希反应,包括以硝基烷和伯硝胺作酸组分的反应,但都没有意识到这些反应所具有的普遍意义。1912年,卡尔·曼尼希用沙利比林和乌洛托品反应,得到了一个难溶于水的沉淀。此产物的结构在一年内得到了解释, 促使了他对这一类含活泼氢化合物、甲醛和胺之间的反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奠定了曼尼希反应的基础。很多生物碱都是通过曼尼希反应合成的。托品酮的合成是曼尼希反应的经典例子,被认为是全合成中的经典反应之一。1901年,Willstätter首先合成了这个化合物,用的是环庚酮作原料,通过14步反应,总产率仅为0.75%。1917年,罗伯特·鲁宾逊以丁二醛、甲胺和3-氧代戊二酸为原料,在仿生条件下,利用了曼尼希反应,仅通过一步反应便得到了托品酮。 反应的初始产率为17%,后经改进可增至90%。 反应示意见下图,机理见 。反应的机理如下图所示。羰基质子化,胺对羰基发生亲核加成,去质子,氮上的电子转移,水离去,可以得到一个亚胺离子中间体。以二甲胺作原料,这个中间体为N,N-二甲基-亚甲基氯化铵,在70年代由Kinact等人首先发现。它具有很强的反应性,可以使很多在通常条件下难以进行的反应得以顺利进行。亚胺离子作为亲电试剂,进攻含活泼氢化合物的烯醇型结构,失去质子,便得到产物。产物曼氏碱比较稳定,以它作原料,经甲基化与Hofmann消除反应,或在蒸馏时和碱作用下发生的分解反应,可以得到α,β-不饱和酮。后者可以与亲核试剂发生麦克尔加成等反应,是很有用的合成前体,但由于它一般不稳定,容易聚合,故通常采用曼氏碱分解生成不饱和酮,并使其在原位与其它试剂发生反应。曼尼希反应会产生两个原手性碳原子,因此产物是两对对映异构体。可以经过手性诱导,使反应生成立体选择性的产物。首个不对称曼尼希反应于2002年报道,是以(S)-脯氨酸作手性催化剂的反应,如下图所示。反应物醛上的取代基越大,syn型产物的比例越大。。
相关
- 慢性慢性病是一种持续或长期的健康状况或疾病。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的定义为持续超过三个月的病症,又或者是因病或先天造成的永久性伤害。常见慢性病包括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
- 临床研究临床研究(Clinical research)是医疗科学的分支,确认药物、医疗设备、诊断及治疗的安全性及效能,这可以用来预防、治疗、诊断或是缓解疾病中的症状。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clinical
- 超导态超导体(superconductor),指可以在特定温度以下,呈现电阻为零的导体。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是超导体的两个重要特性。超导体电阻转变为零的温度,称为超导临界温度,据此超导材料可以分
- 感应耦合等离子体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英语: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缩写:ICP)是一种通过随时间变化的磁场电磁感应产生电流作为能量来源的等离子体源。如图2,总共有三种不同的ICP供能装置。ICP源
- 行行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四十四个(六划的则为第二十七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行部归于六划部首。行部只将字左右夹在一起为部字。且无其他部
- 池塘池塘又称池溏,也有地方方言称为地塘、埤塘、陂塘。池塘是指比湖泊小的水体。界定池塘和湖泊的方法颇有争议性。一般而言,池塘是小得不需使用船只而多采竹筏渡过的。另一个定义
- UTC-8UTC−08:00时区比协调世界时慢8小时,使用区域如下:使用UTC-8为夏令时间的地方:
- 生命游戏康威生命游戏(英语:Conway's Game of Life),又称康威生命棋,是英国数学家约翰·何顿·康威在1970年发明的细胞自动机。它最初于1970年10月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马丁·葛登能的
- 瓢虫瓢虫为鞘翅目瓢虫科(学名:Coccinellidae)圆形突起的甲虫的通称,是体色鲜艳的小型昆虫,常具红、黑或黄色斑点。别称为胖小、红娘、花大姐、金龟、金龟子(但金龟子实际上是指另一种
- PET酶PET酶(PET水解酶,PETase)是由2016年在日本堺市的一处垃圾掩埋场之中所发现的大阪堺菌(Ideonella sakaiensis)制造出来的一种水解酶。PET酶能将PET塑胶降解为其单体单-2-羟乙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