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地幔

✍ dations ◷ 2024-10-06 03:56:43 #下地幔
地幔(德语:Erdmantel;英语:mantle;法语:manteau;原于拉丁语:mantellum,意为斗篷),台湾称作地函,位于地壳之下,地核之上,和地壳以莫氏不连续面为界,和地核间则以古氏不连续面为界。厚度约2900公里。化学成分主要是含铁、镁的硅酸盐,平均密度是3.3–5.5 g/cm3。地幔含石榴子石、辉石、橄榄石及其他类型的岩石。占地球体积的83%,总质量的68%。由于P波及S波皆可通过地幔,故推测地幔主要为固体构成。地幔可分成上部地幔、过渡带及下部地幔。上部地幔约为地壳以下至深度400公里处,包含部分岩石圈及软流圈,岩石圈部分厚约100公里。古登堡认为上部地幔有一激波低速带(low-velocity zone, LVZ),此带的P波及S波的波速皆越深越慢,其顶端约在地面以下70至100公里,底部则约200至250公里深处,激波低速带的上方为岩石圈,此带相当于软流圈。P波及S波的波速减慢表示岩石的刚性降低,岩石部分融熔为较具有塑性的岩石,可能是岩浆出现或是有极热的岩石存在。于低速带以下的波速又会开始增加。上部地幔的组成方式有两种说法,一说为由双辉橄榄岩所组成,矿物以辉石及橄榄石为主,并含有少量尖晶石及石榴子石,相当于澳洲地球内部学家泰德‧林伍德(英语:Ted Ringwood)所创立的玄橄岩成分,为玄武岩及橄榄岩以1:3所组成的结合体。另一说为由榴辉石所组成,含有约等量的石榴子石及辉石。过渡带顶部约地表以下360至400公里,底部约深650至700公里处,P波及S波的波速在此带突然增加,此带也是最深震源所存在之处。此带的形成和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无关,而是和结晶构造或相的变化有关。于过渡带的下部因压力增加使橄榄石分解为密度较大的简单氧化物,如氧化铁、氧化硅、氧化镁等,但详细的矿物组成仍在研究中。此处的矿物因高压而变得较有弹性,密度加大,进而增加了波速。下部地幔为地表下700至2900公里深处,其下方即为地核。越往深处波速缓慢增加,是因压力增大所造成,岩石的化学成分及岩相则少有变化。主要组成成分可能为密度高的硅酸盐或硅、镁的氧化物(氧化镁、氧化硅),氧化铁占约10至12%,另含有少量的氧化钙、氧化铝及氧化钠等。

相关

  • 碳氢键碳-氢键是指碳原子与氢原子之间的共价键,是有机化合物中最常看到的共价键。碳-氢键的键长约1.09 Å (1.09 × 10−10 m),键能约413 kJ/mol,相关于98.7kcal/mol(参见下方的表)。碳
  • A区中央行政区(俄语:Центра́льный администрати́вный о́круг,罗马化:Tsentralny administrativny okrug)是莫斯科的12个行政区划之一,于1918年1
  • 表面等离子共振表面等离子被光激发被叫做平面的表面等离子共振(英语: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或纳米尺寸金属结构的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英语: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LSPR)。
  • 世界遗产世界遗产(英语:World Heritage;法语:Patrimoine mondial),是一项由联合国支持、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负责执行的国际公约建制,以保存对全世界人类都具有杰出普遍性价值的自然或文
  • 超过100万欧洲人定居黑脚(法语:Pied-Noir)是指生活在法属阿尔及利亚的法国或欧洲公民,亦可指1956年前生活在法属突尼斯和摩洛哥的法国公民。特别地,黑脚指出生在阿尔及利亚的欧洲定居者后裔,比如法国
  • 谢苗诺夫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谢苗诺夫(俄语:Николай Николаевич Семёнов,1896年4月15日-1986年9月25日),苏联医生和化学家,出生于俄罗斯萨拉托夫。他最大的贡献
  • 北海油田北海油田是世界著名的石油集中出产区,每日生产大约600万桶。位于大西洋的陆缘海——北海,它是介于欧洲大不列颠岛、挪威和欧洲大陆之间,所出产之石油为沿岸英国,挪威,丹麦和荷兰
  • 増井祯夫增井祯夫(日语:増井 禎夫/ますい よしお Masui Yoshio,1931年1月1日-),日本裔加拿大细胞生物学家,推动1980年代细胞周期研究大发展的关键人物。盖尔德纳国际奖得主、拉斯克基础医学
  • 特洛伊城坐标:39°57′26″N 26°14′19″E / 39.95722°N 26.23861°E / 39.95722; 26.23861特洛伊(古希腊语:Τροία,或Ίλιον,拉丁语Troia,或Ilium),古希腊时代小亚细亚(今土耳其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