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雷尔-颜过程

✍ dations ◷ 2025-11-08 07:19:57 #粒子物理学

德雷尔-颜过程(英语:Drell-Yan process)产生于高能强子散射。当一个强子中的夸克与另一个强子中的反夸克湮灭,产生一个虚光子或者Z玻色子,之后衰变到一对带有相反电荷的轻子。这个过程最早在1970年由西德尼·德雷尔和颜东茂提出用来描述高能强子碰撞中的轻子-反轻子对反应。实验上,最早由J.H. Christenson等在交变梯度同步加速器实验中的质子-铀碰撞中观测到。

在固定靶实验和碰撞实验中都有对德雷尔-颜过程的研究。它为描述高能核子中的组分部分子的动量分布parton distribution functions(PDFs)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此分布是计算强子碰撞中所有基本过程的基础。尽管这个分布可以从理论推导,但是目前对于强相互作用的一些简化使得推导难以实现。因此需要通过实验数据来得到。

使用德雷尔-颜散射可以探测质子中的味不对称。质子中的夸克海被认为产生于不区分上下夸克的量子色动力学(QCD)过程。对于强相互作用耦合常数的首项αs,质子束作用在氘靶上的Drell-Yan散射截面和质子束作用于质子靶上的Drell-Yan散射截面的比值为: σ p d 2 σ p p = 1 2 {\displaystyle {\frac {\sigma ^{pd}}{2\sigma ^{pp}}}={\frac {1}{2}}\left}

德雷尔-颜过程中产生的Z玻色子给研究Z玻色子到夸克的耦合提供了契机。主要的可观测量是两个轻子在 质心系中角分布的向前-向后不对称性。如果重的中性规范玻色子存在,它们可能在轻子对的不变质量谱中产生一个峰。

相关

  • 第三心音在心脏生理学中,第三心音(英语:Third heart sound,S3)是一种心音,由于其为心动周期第三个出现的心音而得名。第三心音是一种少见的额外心音,发生于主要心音"lub-dub"心音(第一心音与
  • 微流控微流控是一种精确控制和操控微尺度流体的技术,尤其特指亚微米结构的技术。 特别的,微意味着以下的特性:微流控利用对于微尺度下流体的控制,是一个包括了工程学,物理学,化学,微加工
  • 苦瓜烯醇苦瓜烯醇(英语:Momordenol,或称为豆甾-5,14-二烯-16-酮-3β-醇)是一种天然的豆甾烷型植物固醇,在1997年由S. Begum等于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的新鲜果实中发现,因而得名,可溶于乙
  • 铁路局机务段员工连栋宿舍铁路局机务段员工连栋宿舍,为建于日治时期的“铁道共济组合住宅”,属于“上埤头朱厝仑铁道部官舍”的一部分,位于台北市中山区。战后作为台湾铁路管理局基层的员工宿舍,住户多为
  • Mycoplasma鸡毒支原体 M. gallisepticum 生殖支原体 M. genitalium 人型支原体 M. hominis 猪肺炎支原体 M. hyopneumoniae 绵羊肺炎支原体 M. ovipneumoniae 肺炎支原体 M. pneumonia
  • 特万特佩克地峡特万特佩克地峡(西班牙语:Istmo de Tehuantepec)位于墨西哥东南部,处于墨西哥湾与太平洋之间,最窄处约220公里。连接北美洲和中美洲。属于下陷谷地,海拔一般不超过200米。坐标:17°
  • 莫华克河莫霍克河(英语:Mohawk River)是美国东北部的纽约上州地区的一条主要河流,在奥本尼汇入哈德逊河,流经过冰河时期时冰川所遗留下来的河道,穿越阿帕拉契山脉的北部,将纽约州分为卡兹奇
  • 大车前草大车前草(学名:)又名宽叶车前,是车前科车前属的一种植物。这种植物原产于亚洲北部和欧洲,但现已遍布全球。它在殖民时期被无意中带到美洲。这种植物能够在紧致的土壤生长,包括从前
  • 手写识别手写识别(英语:Handwriting recognition)是计算机在纸、照片、触摸屏或其他设备中接收并识别人手写的文字等信息的技术,主要应用于光学字符识别(OCR)。离线手写识别涉及到将图像中
  • 南大园乡南大园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南大园乡下辖以下地区:八里庄村、西马池村、南大园村、北刘各庄村、马町村、中马池村、五里铺村、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