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奥·凡·杜斯伯格

✍ dations ◷ 2025-08-17 13:07:22 #1883年出生,1931年逝世,荷兰画家,乌特勒支人

特奥·凡·杜斯伯格 (荷兰语:Theo van Doesburg 荷兰语发音:,1883年8月30日 – 1931年3月7日)荷兰艺术家,擅长绘画、写作、诗歌以及建筑。以建立和领导荷兰风格派艺术闻名于世。

特奥·凡·杜斯伯格原名克里斯蒂安·埃米尔·玛丽·居伯,1883年8月30日生于乌特勒支,摄影师 威廉·居伯与亨莉埃塔·卡特琳娜·马哥丹特之子。短暂的表演和演唱训练经历之后,决心投入绘画事业。他一直将继父特奥多鲁斯·杜斯伯格视作亲生父亲,因此,其首批作品即署名特奥·杜斯伯格,后来又自行插入了“凡”。他于1908年进行了首次个展。1912以前,一直以为杂志供稿支撑绘画工作。虽然当时他自认为是一名现代画家,他的早期作品与阿姆斯特丹印象派并无二致,风格和主题都很有文森特·凡·高的影子。但1913年这种情况急剧转变。杜斯伯格读到瓦西里·康定斯基回忆自己1903到1913年绘画生涯的《回顾》一书,意识到绘画中包含有超越日常生活,仅仅来源于人的认识的更加高远和精神化的层面,而这只可能通过抽象来达成。而在1912年,凡·杜斯伯格就已经在11月9日的《单一》期刊第127号的艺术论文中批判过未来主义,认为“对于速度(无论何种形式:飞机、汽车或其他)的模仿性表达和绘画的特性是互相抵触的,绘画的至上源泉应当是内心世界。”1915年11月6日他又在同一刊物发表道:“蒙德里安真正看到了线条的重要性。几乎线条本身就成了艺术品;当被感知对象的表现放在首要位置时,任何人都必须严肃地观察。白色画布变得神圣。 任何多余的线条,任何错置的线条,任何不敬与随意的色彩,都将毁灭一切——亦即其崇高性。”

1915年(在他为期两年的军役途中),凡·杜斯伯格在一场画展评论的撰稿过程中,接触了年长自己8岁的画家皮特·蒙德里安的作品,而蒙德里安较早前亦对其画作有所关注。凡·杜斯伯格在其画作中看到了两人绘画理念的不谋而合:对现实的彻底抽象。展览结束后,凡·杜斯伯格立即与蒙德里安及相关艺术家取得联系,包括巴特·范·德·勒克、安东尼·科克、维尔莫什·胡萨尔以及J.J.P.欧得。1917年,他同这些艺术家一道创刊了《风格派》杂志。

尽管“风格派”运动成员众多,凡·杜斯伯格却扮演了在全欧范围内推广该运动的“使者”角色。他于1922年迁至魏玛,欲图给包豪斯校长沃尔特·格罗佩斯留下某种积极印象,以期扩大运动的影响力。

格罗佩斯尽管对大量现代艺术运动信条都予以接受态度,却并不认为杜斯伯格有资格成为包豪斯学校的教学成员。于是,杜斯伯格决心安身在包豪斯附近,开始吸纳那些对构成主义、达达主义和风格派的新观念怀有强烈兴趣的在校生。

尽管主要通信都依靠信件,凡·杜斯伯格和蒙德里安的友谊却维持了好些年。1923年凡·杜斯伯格携后来的妻子奈莉·凡·莫塞尔一同迁至巴黎。随着两人接触程度的加深,性格上的不合变得愈发暴露无遗:蒙德里安沉静内敛,凡·杜斯伯格却既热情又挥霍。1924年两人发生争执,最终导致了同年的(暂时)决裂。艺术史家对于决裂的理由有着不同的观点;通常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对绘画中线条方向的看法:蒙德里安拒不接受斜线,杜斯伯格却坚定维护斜线的动态感,也着实在艺术实践中广泛采取运用。蒙德里安实际上某种程度接受过斜线观念,例如在他的“菱形”画作当中,画布以45度角倾斜,但线条仍是地平线基准的。然而近年来,这一理论遭到了一些艺术史家的质疑,例如卡莱尔·布罗特坎普认为他们关于空间和时间的不同观念才是决裂的主要原因。决裂后,凡·杜斯伯格为自己的艺术设置了一种新概念,即以斜线为特征的基本要素主义,反对蒙德里安的新造形主义。

1929年两人在巴黎的咖啡厅偶遇,又达成了和解。


相关

  • 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livarius subsp. thermophilus (Orla-Jensen, 1919) Farrow et Collins 1984嗜热链球菌(拉丁学名 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同型发酵(homo
  • 阿纳帕阿纳帕(俄语:Ана́па)是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一个城市,是黑海沿岸的渡假胜地。2002年人口53,493人。阿纳帕交通设施有阿纳帕机场、火车站,一座小吨数轮船停靠之国际海
  • 补身汤补身汤,是狗肉汤的韩国称呼,是用一种用狗肉与白苏及玉米煮来三伏天里中伏食用的汤,但在韩国内外引起议论。朝鲜半岛的人很早已吃狗肉,庆尚南道一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狗骨,咸镜南道
  • 巴宾斯基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是一种在刺激足底时出现的神经反射现象,常被用来观察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情况,和诊断成人脊髓和脑部疾病。用钝物从脚后跟向前轻轻地摩擦足底的外侧缘,可能会产生以
  • 一街河一街河,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云南省西部,是元江上游礼社江段左岸支流,发源于南华县西部五街镇以南的鸡子地,西南流至一街乡大雪地村转西北流,经一街乡治,于南华与祥云县交界处转西南
  • 光榆光榆(学名:),又名无毛榆、苏格兰榆(Scotch elm、Scots elm),是榆属下的一种大型落叶乔木,高度可达40米,分布于爱尔兰到乌拉尔山脉的广大欧洲山区,向北分布范围可达北纬67度,是欧洲常见
  • 八四年夏天八四年夏天是一部2018年加拿大恐怖悬疑电影。由法兰西斯·西蒙、安娜·惠索及尤安-卡尔·惠索担任导演。剧本则由马特·莱斯利与Stephen J. Smith撰写。监制是孝恩·威廉森
  • 克里斯汀·奥托克里斯汀·奥托(德语:Kristin Otto,1966年2月4日-),出生于莱比锡,原民主德国女子游泳运动员,在198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一人独揽6枚金牌,是第一位在一届奥运会上夺得6枚金牌的女运
  • 帕拉乔莱帕拉乔莱(Palacole),是印度安得拉邦West Godavari县的一个城镇。总人口57171(2001年)。该地2001年总人口57171人,其中男性28364人,女性28807人;0—6岁人口6264人,其中男3150人,女3114
  • 蜡烛湾蜡烛湾是由网络漫画家兼作家克里斯·斯特劳布(Kris Straub)在2009年撰写的一个Creepypasta。该故事以虚构的电视连续剧《蜡烛湾》为中心,在故事中,这部连续剧只有一小部分人(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