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宾斯基反射

✍ dations ◷ 2024-09-20 05:55:41 #神经系统,婴儿,反射

巴宾斯基反射是一种在刺激足底时出现的神经反射现象,常被用来观察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情况,和诊断成人脊髓和脑部疾病。

用钝物从脚后跟向前轻轻地摩擦足底的外侧缘,可能会产生以下三种结果:

这种伸肌反射可以解释为脊髓损伤。

几个月大的新生儿通常都会表现出这种伸肌反射。用手指轻划婴儿脚底外侧,他的拇扯会缓缓地上跷,其余各趾则呈扇形张开。这是由于新生儿的中枢神经通路(锥体束及大脑皮层)还未成熟,因而该反射不受大脑皮层抑制。该反射约在6-18个月逐渐消失,但在睡眠或昏迷中仍可出现。2岁后若再出现此反射,一般是锥体束受损害的表现。 

该反射现象最早由法国波兰裔神经学家巴宾斯基(Joseph Jules François Félix Babinski,1857年—1932年)所发现,故得名。

相关

  • 痉挛痉挛(英语:Spasm)是一块肌肉、一组肌肉、一个空心器官(如:胃)发生急剧而不自主的收缩,或是一个开口处的类似急剧收缩。有时会有疼痛感及机能障碍,但往往无害,且会在数分钟之后消失。
  • 泰伦提乌斯泰伦提乌斯(拉丁语Publius Terentius Afer,公元前195/185-公元前159/161)是一位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剧作家。柏柏尔人后裔。他的喜剧在公元前170–公元前160首次得以演出。泰伦提
  • 摩尔根兽属摩尔根兽属(学名:Morganucodon)又称摩根齿兽或摩根锥齿兽,为早期的哺乳动物,生活在三叠纪,最早出现在2亿500万年前。化石大部分在英国的威尔士被发现,但是在中国云南也发现过它们的
  • 静止膜电位静息电位,或称静态电位、静止电位、静止膜电位、休息电位、休息膜电位(英文:resting potential),是神经元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细胞膜内外存在的恒定电位差。其主要成因源于钠钾
  • 地磁赤道处的两倍在电磁学里,有两种偶极子(dipole):偶极子的性质可以用它的偶极矩描述。电偶极矩( p {\displaystyle \mathbf {p} }
  • 行星系行星系(英语:planetary system),又称行星系统,是围绕某恒星公转的各种天体的集合,其中包括行星、卫星、小行星、流星体、彗星和宇宙尘埃。太阳和它的行星系统包括地球在内,合称为太
  • 寿康太妃博尔济吉特氏寿康太妃(1599-1665年),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显示她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卜图哈萨尔的后裔。科尔沁左翼前旗炳图郡王孔果尔之女,纳穆赛之孙女。清太祖之
  • 郑氏家庙郑成功祖庙为奉祀郑成功的郑氏家庙,为明永历十七年(1663年)郑经所建之专祠,奉祀其父郑成功与其母董氏。该庙位于中华民国台南市中西区(台湾府城宁南坊五帝庙街)。台湾纳入清版图后
  • 崄暮归岛崄暮归岛(日语:嶮暮帰島/けんぼっきとう Kenbokki tō */?)是日本北海道厚岸郡滨中町琵琶濑岸边700米的无人岛。东西长2千米,南北宽0.7千米,面积4平方千米,周长5千米,岛上最高点海
  • 第二次百年战争第二次百年战争(the Second Hundred Years' War,1689年-1815年)是一些历史学家使用的历史分期术语,用以描述从约1689年至1815年间英国(起先为英格兰王国,后为大不列颠王国和大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