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宾斯基反射

✍ dations ◷ 2025-08-13 03:31:10 #神经系统,婴儿,反射

巴宾斯基反射是一种在刺激足底时出现的神经反射现象,常被用来观察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情况,和诊断成人脊髓和脑部疾病。

用钝物从脚后跟向前轻轻地摩擦足底的外侧缘,可能会产生以下三种结果:

这种伸肌反射可以解释为脊髓损伤。

几个月大的新生儿通常都会表现出这种伸肌反射。用手指轻划婴儿脚底外侧,他的拇扯会缓缓地上跷,其余各趾则呈扇形张开。这是由于新生儿的中枢神经通路(锥体束及大脑皮层)还未成熟,因而该反射不受大脑皮层抑制。该反射约在6-18个月逐渐消失,但在睡眠或昏迷中仍可出现。2岁后若再出现此反射,一般是锥体束受损害的表现。 

该反射现象最早由法国波兰裔神经学家巴宾斯基(Joseph Jules François Félix Babinski,1857年—1932年)所发现,故得名。

相关

  • 鼠绦虫缩小膜壳绦虫(学名:Hymenolepis diminuta)是一种食源性(英语:Foodborne parasites)寄生虫, 属于绦虫纲圆叶目,可引致膜壳绦虫病(hymenolepiasis)。这种线虫以昆虫作中间宿主,最终会感
  • 第二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简称海军军医大学,对外又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位于上海市杨浦区翔殷路800号,隶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1997年,第二军医大学成为国家“211工
  • 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又可以称为复层鳞状上皮,由不同层数的细胞所组成,其细胞形状由底部的立方状逐渐转变成表面的扁平状。基底细胞可持续分裂,新形成的细胞会逐渐推向游离表面,之后便会
  • 非参数统计非参数统计分析(英语:nonparametric statistics),或称非参数统计学,统计学的分支,适用于母群体分布情况未明、小样本、母群体分布不为常态也不易转换为常态。特点在于尽量减少或不
  • 肿瘤坏死因子α1A8M, 1TNF, 2AZ5, 2E7A, 2TUN, 2ZJC, 2ZPX, 3ALQ, 3IT8, 3L9J, 4TSV, 5TSW· cytokine activity ·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binding · protein binding · id
  • 职业训练中心劳动部劳动力发展署(简称劳动部劳发署)是中华民国劳动部所属机关,负责中华民国就业服务、全国技术士技能检定与技术士证照业务、身心障碍者及特定对象就业训练、外籍劳工聘雇许
  • 马辰坐标:3°20′S 114°35′E / 3.333°S 114.583°E / -3.333; 114.583 马辰(印尼语:Banjarmasin,又译班贾尔马辛)为印度尼西亚南加里曼丹的首府,座落于加里曼丹岛巴里托河及马塔普
  • 三门峡三门峡市,古称陕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市境东接洛阳市,南界南阳市,西与陕西省渭南市、商洛市相邻,北隔黄河与山西省运城市相望。地处豫西山区和
  • 300<< 30030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 300310320330340350360370380390>><< 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 300是299与301之间的自然数。371 = 33 + 73 + 13,所以是水仙
  • 杂种优势杂种优势(Heterosis)是一个用在遗传学和人工育种上的术语。杂种优势是指杂交种通过继承其父母的不同的优势,可能获得一个更好的生物特性(但是也可能杂交后只继承了父母各自的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