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维尔德鲁普

✍ dations ◷ 2025-04-18 13:28:44 #海洋学,流量单位

斯维尔德鲁普(sverdrup),是海洋学使用的流量计量单位,符号是Sv, 等于106 立方米每秒 (0.001 km3/s, 或约为264 百万美国加仑每秒). 这一计量单位使用海洋学家哈拉尔德·斯维德鲁普(Harald Sverdrup)的名字命名。几乎专门用于表示洋流的流量。注意它并不是国际单位制,并且它的符号与国际单位制中放射性吸收的生物等效当量希沃特相冲突.

全世界由江河流入海洋的淡水的流量约为1 Sv.

墨西哥湾暖流的流量逐渐增加,从佛罗里达洋流的30Sv到西经55°处的最大值150Sv,其携带的热量几乎相当于大气层所输送的热量。

西风漂流在德雷克海峡的流量为125 ± 11 Sv

相关

  • Agsub2/subO氧化银(化学式:Ag2O)是对光敏感的棕黑色粉末;加热到100°C时开始分解,放出氧气及银 ,300°C时会完全分解;微溶于水,但在硝酸、氨水及氰化钾、硫代硫酸钠等溶液中极易分解。用于制取
  •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旅馆餐饮业基本情况中国大陆的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其中的普查对象中国大陆的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其中的普查对象住宿和餐饮业属于第三产业领域。2004年末,全国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
  • span class=nowrapAmClsub3/sub/span氯化镅(III)三氯化镅或氯化镅(III)是一种无机化合物,有强放射性。化学式为AmCl3。由于其α放射,它在暗处发出蓝绿色的光。三氯化镅可以由二氧化镅在四氯化碳蒸汽饱和的氩气(1:1)
  • 毫微闪焰毫微闪焰是出现在日冕,太阳外层的大气层,的非常小的闪焰。古德 (Gold) 是最早提出的微闪焰的假说,尝试用来解释日冕的加热,然后经尤金·帕克继续发展。依据帕克的说法,在磁重联的
  • 南越语南越语,古代岭南地区的南越族人使用的一种或一系列古代语言。旧有的错误观点认为它之后跟其他语言如古代汉语等相互影响演化成粤语、京语、黎语、壮语、侗语、瑶语、畲语、苗
  • 彭胜竹彭胜竹(1950年2月12日-),中华民国空军二级上将,籍贯湖北省武昌市,生于台南市,成长于客家村落,客语及台语流利,毕业于空军官校60年班、美国空军战争学院(英语:Air War College),为中华民国
  • 萨高区萨高区(索马里语:Degmada Saakow)是索马里的一个区,位于该国南部的中朱巴州,首府为萨高(英语:Saakow)。
  • 赫尔卢夫·温格阿道夫·赫尔卢夫·温格(丹麦语:Adolf Herluf Winge,1857年3月19日-1923年11月10日)是丹麦动物学家。在哥本哈根大学就学期间,温格对鼹鼠、鼩鼱和刺猬等哺乳动物产生了浓厚兴趣。
  • 周锡恩周锡恩(1852年-1900年),字伯晋,别号是园先生,湖北省黄州府罗田县人,清朝翰林。光绪九年(1883年),参加癸未科殿试,登进士二甲51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二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
  • 施望欠施望欠是唐代六诏之一的施浪诏王,住在矣苴和城。他后来与咩罗皮合攻南诏,不胜,更被南诏进兵威胁,施望欠与族人逃到永昌(今云南保山),把女儿献上南诏王乞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