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gsubn/sub
✍ dations ◷ 2025-09-06 18:18:41 #g<sub>n</sub>
标准重力通常以 g0 或 gn 表示, 是在地球表面的水平线的由于地球重力而产生的额定加速度。大约为9.80665 m/s2 (approx. 32.174 ft/s2)。 这个数值被第三次国际度量衡会议(CGPM) 确立 (1901, CR 70)。标志 g 通常也指代重力, 但是 g 严格来说表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而这一加速度根据在地球位置的不同而不同 (参见 地球重力)。 标志 g 不应该与 G(重力常量)或者 g (没有斜体)(公克,重量单位,gram 的简称)混淆 。标志 g (英语又写做"gee")也被用作于加速的单位, 并用上面定义的数值(参见G力)。上面定义的 g0 的数值是在地球上额定的中间范围的数值,代表在海平面纬度约45.5°处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忽视空气阻力)。 它在数值上比地球的水平高度加速度大, 约为9.797645 m/s2。 虽然重力的实际强度由于地区的不同而不同, 为了测量和许多计算的目的,通常使用标准重力。重力加速度的标准单位(SI unit)(事实上,任何加速度), 也就是米每秒的平方(meters per square second), 也可被写作牛顿每千克(newton per kilogram)。其数值一致: gn = 9.80665 N/kg。 这种等价的形式表明:在地球表面,物体的重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每千克的质量, 地球承受额定力 9.80665 牛顿 (虽然实际数值略有不同)。因为重力加速度大小等于作用在单位质量(SI单位,1 千克)的力, 也被指重力场 与电场相似。用地球的质量(
M
⊕
{displaystyle M_{oplus }}
)和半径(
R
⊕
{displaystyle R_{oplus }}
):g
0
=
G
M
⊕
R
⊕
2
≈
9.81
m
/
s
2
{displaystyle g_{0}={frac {GM_{oplus }}{R_{oplus }^{2}}}approx 9.81,mathrm {m/s^{2}} }
相关
- interleukin 10n/an/an/an/an/an/an/an/an/an/a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白介素-10),也称为人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cytokine synthesis inhibitory factor,CSIF),是一种抗炎症细胞。在
- 元谋人元谋人(学名:Homo erectus yuanmouensis),又称元谋猿人或元谋直立人,是在中国发现的直立人化石。1965年发现于云南元谋上那蚌村附近,共计左右门齿两颗。后来还发现了石器、炭屑、
- 运动员运动员是指的是一个人拥有高于平常人的身体条件,耐力,以及敏捷度等等,也因为以上条件而擅长于运动竞赛。古希腊文中的竞赛便为“athls”,而竞赛者称做“athletes”。从更特定的
- 虫虫部,為漢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個部首中的第一百四十二個(六劃的則為第二十五個)。就繁體和簡體中文中,虫部歸於六劃部首。虫部通常以左、右、下方為部字。且無其他部
- 辛西娅辛西娅(Synthia,意译“人造儿”)人类历史上的首个人造生命,诞生于2010年,由美国生物学家克雷格·文特尔领导的J. Craig Venter Institute制造。研究共进行15年,耗资4000万美元。
- 混成词拼音文字中,混成词(英文:portmanteau或blend,又译为合音词、紧缩词、合并词、 混合词)指由最少两个词语或词语的一部分结合而成的词语或词素,该新词语的意义和读音集组成部分之成
- 国家调查局国家调查局(英语:National Investigation Agency,缩写为NIA)是印度政府为打击印度境内恐怖活动而设立的中央机构。 它是中央反恐执法机构,被授权在没有得到各邦特别许可的情况下,
- 李曙光李曙光(1941年2月15日-),中国地球化学家。出生于陕西咸阳。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化学专业。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 奥斯卡·闵考斯基奥斯卡·闵可夫斯基(Oskar Minkowski 1858年1月13日-1931年7月18日)德国生物化学家、布雷斯劳大学教授,胰岛素的发现者。数学家赫尔曼·闵可夫斯基的哥哥、天天物理学家鲁道夫·
- 爱德华·亚瑟·米尔恩爱德华·亚瑟·米尔恩,FRS(英语:Edward Arthur Milne,1896年02月14日-1950年09月21日),英国天文学家以及数学家。米尔恩早期的研究专注于理论天文物理。1932年后他亦致力于关于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