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垣公一

✍ dations ◷ 2025-02-24 02:02:34 #1947年出生,在世人物,山形县出身人物,业余天文学家,日本天文学家,彗星发现者,超新星发现者

板垣公一(1947年11月12日-),日本的实业家兼业余天文学家,山形大学的荣誉博士,在山形县的山形市居住。板垣公一发现为数众多的新天体,他发现的超新星数量是日本首屈一指的。除了超新星,他发现的新星数量也不少,包括2013年海豚座新星。

板垣公一对天文的兴趣始于1962年。1963年,受到池谷薰发现新彗星的刺激,开始搜索彗星。1968年,板垣公一独立发现“C/1968 H1”彗星。自此,又花了三十年以上的时间来搜索彗星,可惜一无所获。1998年,世界各地的天文台开始用大型望远镜来搜索彗星,特别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计划,令业余天文学家发现的彗星数量锐减。到了2000年,板垣公一改为搜索超新星。2001年5月17日,板垣公一发现第一颗超新星,位于“NGC 5534”星系的“2001bq”。

2008年起,在金田宏的协助下,又再一次搜索彗星,并于同年9月10日,在天鹰座与宝瓶座的边界附近发现一颗13等的彗星。后来有专家指出,这颗彗星其实是失落了110年的“D/1896 R2”,就是说板垣公一重新发现一颗彗星,找回天文学史失落的一环。2009年3月14日,在鲸鱼座发现新彗星“C/2009 E1”。这颗彗星被名命为“板垣彗星”,是继6年前的“工藤-藤川彗星”之后,再一次由日本人发现的彗星。

在此之前,日本的天文爱好者已经发现几十颗彗星。

由板垣公一发现的超新星(包括独立发现)的名单如下:

(※)2010年1月5日,在猎犬座的NGC 4214星系附近,发现了超新星2010u。不过,其后发现这个其实不是超新星,而是一颗变星。

相关

  • 交感神经系统交感神经(拉丁语: Sympathicus)和副交感神经共同组成自主神经系统。大部分的器官受到两者的共同支配,大部分情况下,两者相互拮抗(例外:唾液分泌),因而可以实现对该器官的精细调节,实
  • 下斜肌下斜肌(英语:Inferior oblique muscle 或 obliquus oculi inferior)是个薄薄的、狭长的肌肉位于眼窝底部腹侧的边缘,附着于上颌骨(肌肉起端)和眼睛腹侧、下方、外侧的表面(插入),受动
  • 披头族披头族(英语:Beatnik)是大众媒体创造出来的一种刻板印象,盛行于1950年代至1960年代中期,展现的是1950年代“垮掉的一代”文学运动中肤浅的一面。有关披头族的桥段包括伪智主义(pse
  • 阿尔派恩阿尔派恩县(Alpine County)是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东部的一个县,县治马克利维尔。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2000年统计,共有人口1,208,其中白人占73.68%、印第安人占18.87%。
  • 亚历山大·卡拉乔杰维奇亚历山大·卡拉乔杰维奇(塞尔维亚语:Александар Карађорђевић、英语:Alexander Karađorđević,1806年10月11日-1885年5月3日)是塞尔维亚公国大公,卡拉乔治
  • 南屯老街南屯老街,位于台湾台中市南屯区,主要在万和路与南屯路口一带,包括南屯路与万和路交叉处的三角街,以及南屯市场与万和宫。南屯老街长约200米,昔称“犁头店街”,老街两侧保留许多古
  • 北京哈罗英国学校哈罗北京国际学校(Harrow International School Beijing)是一所北京朝阳区崔各庄乡何各庄村国际学校,2005年建立。哈罗北京国际学校是哈罗公学所属学校。哈罗北京国际学校教语
  • 施泰因万德山 (上施瓦布山脉)坐标:47°39′54″N 14°44′50″E / 47.66500°N 14.74722°E / 47.66500; 14.74722施泰因万德山(德语:Steinwand),是奥地利的山峰,位于该国东南部,由施泰尔马克州负责管辖,属于上
  • 法尔可法尔可(Falco),本名约翰·“汉斯”·赫策尔(Johann "Hans" Hölzel,1957年2月19日-1998年2月6日),奥地利流行音乐歌手,作品广受传唱欢迎。1986年以《摇滚阿玛迪斯(德语:Rock Me Amadeus
  • 蔡东旭蔡东旭(韩语:채동욱,1959年1月2日-),大韩民国首尔市人,韩国政治人物、第39任大韩民国监察总长。毕业于首尔师范大学附属高中,后考入首尔大学法学院,并深造研究生院。1982年,通过了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