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英国-阿富汗战争

✍ dations ◷ 2025-05-16 08:06:12 #19世纪亚洲战争,英国战争,阿富汗战争,1870年代亚洲

英国 大英帝国

第二次英国-阿富汗战争,是1878年至1880年间发生的一场英国与阿富汗之间的战争。当时阿富汗处于巴拉克宰王朝的希尔·阿里汗统治时期。英军损失惨重,但英国获得了阿富汗的外交权。


第一阶段


一支由约5万名战斗人员组成的英军,大部分是印度土兵,被派往军事行动,在三个不同的地点穿越阿富汗。惊恐的谢尔·阿里汗试图亲自向俄罗斯沙皇求助,但由于无法成功,他回到马扎里沙里夫,于1879年2月21日去世。


阿里清真寺的战役,发生1878年11月21日,英军攻入开伯尔山口。在陆军中尉 塞缪尔·詹姆斯·布朗对决阿富汗部队的吴拉姆·海德尔·汗。阿富汗将军拒绝允许英国特使进入该国的罪行被视为攻击阿里清真寺堡垒的借口,作为战争中的首战。 尽管遭受了许多挫折,包括一半的部队失去或延迟并完全错过了战斗,英国人很幸运,阿富汗人在一夜之间放弃了他们的位置。

攻入首都

1879年9月3日,在喀布尔的英国居民皮埃尔卡瓦尼亚里爵士和他的护送人员被叛乱的阿富汗军队屠杀,开始了第二次英国 - 阿富汗战争的。在弗雷德里克·罗伯茨少将的指挥下,组建了一支部队并命名为喀布尔野战部队。10月6日,罗伯茨在Chariasab击败阿富汗军队后于10月13日进入喀布尔。

第二阶段

阿富汗军民在阿尤布汗的指挥下,在1880年发动反攻。1880年7月27日阿富汗军以25000人的优势击退二千人的英军。接着围攻]。

第三阶段

9月1日,英军在坎大哈击溃阿尤布汗军,平定叛乱。英国拥立阿卜杜勒·拉赫曼为新阿富汗埃米尔(王)。



相关

  • 金刚烷衍生物金刚烷(化学式:C10H16,三环癸烷)是无色晶状固体,有樟脑气味。化学性质稳定,对光稳定,亲油性强,天然存在于石油中。它是分子式为C10H16的异构体中最稳定的。金刚烷的碳架结构相当于是
  • 奈米粒子纳米颗粒(nanoparticle),指纳米量级的微观颗粒。它被定义为至少在一个维度上小于100纳米的颗粒。小于10纳米的半导体纳米颗粒,由于其电子能级量子化,又被称为量子点。纳米颗粒具
  • Cmsub2/subOsub3/subCurium sesquioxide三氧化二锔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m2O3。锔能形成两种氧化物:三氧化二锔和二氧化锔(CmO2),其中前者更为常见。锔的氧化物都是固体,不溶于水但溶于无机酸。
  • 关税联盟欧洲(深灰)  —比荷卢联盟(前称比荷卢经济联盟,也经常称呼为荷比卢)是由3个相邻的君主立宪西欧国家: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组成的联盟,为低地国。原名Benelux是一混成词,由三国的名
  • 刘振基刘振基(?-?),字克成,山东青州府莒州沂水县人,民籍,明朝政治人物。山东乡试第八名举人。隆庆五年(1571年)中式辛未科三甲第一百三十二名进士。曾祖刘冔,知县;祖父刘度,岁贡生;父刘直,母李氏。
  • 苏联内务部队内务部内卫部队(俄语:Внутренние войска Министерства внутренних дел,缩写为ВВ)是俄罗斯联邦负责保卫国内主要目标、维护国内公共
  • 海曼·明斯基海曼·菲利普·明斯基(英语:Hyman Philip Minsky,1919年9月23日-1996年10月24日),美国经济学家,生于伊利诺伊芝加哥,曾为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经济学教授。他的研究试图对金融危机
  • 蒙得维的亚国家权利义务公约蒙特维多国家权利义务公约(英语:Montevideo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and Duties of States,简称:蒙特维多公约 / Montevideo Convention)是1933年12月26日于第七届美洲国家国
  • 算数阶层算术阶层是递归论或可计算性理论中的概念,将自然数的子集按照定义它们的公式的复杂度分类。设 ϕ ( x ) {\displays
  • 东史郎东史郎(1912年4月27日-2006年1月3日),日本京都府竹野郡丹后町人。1937年8月应征编入“中国派遣军”,为第16师团第二十联队士兵,曾参与了1937年12月开始的南京大屠杀,以及天津、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