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生法

✍ dations ◷ 2025-05-18 03:42:14 #晶体学,相变

泡生法(Kyropoulos method)由俄罗斯人Kyropoulos(德语:Spyro Kyropoulos)发明的一种从熔融液体中生长单晶体的晶体生长法,现在广泛应用于蓝宝石单晶的生长。
泡生法区别于其他生长方法的最大特点是,放肩阶段和等径阶段晶体是有很大一部分在融体内部,由于结晶过程的自身特点,使得生长到一定程度,如果温度设定合适不需要向上提拉籽晶就能实现晶体不断结晶,完成生长。

泡生法(Kyropoulos method)的原理与提拉法类似。首先原料熔融,再将一根籽晶与熔体接触,如果界面的温度低于凝固点,则籽晶开始生长。为了使晶体不断长大,就需要逐渐降低熔体的温度,同时旋转晶体,以改善熔体的温度分布。也可以缓慢地(或分阶段地)上提晶体,以扩大散热面。放肩阶段与提拉法类似,停止或保持旋转,以调整各方向均匀生长,降低拉速使晶体长到预期的直径,然后保持或停止拉速,由于结晶过程的自身特点,在合适的温度梯度下,晶体能自行完成等径生长。晶体在生长过程中或生长结束时不与坩埚壁接触,这就大大减少了晶体的应力,不过,当晶体与剩余的熔体脱离时,通常会产生较大的热冲击。

泡生法最初被用于生长碱金属卤化物,由于其生长方法的小温度梯度的特点被前苏联圣彼得堡国家光学研究所(the state optical institute)的Musatov 改进用于生长蓝宝石。

鉴于泡生法被前苏联圣彼得堡国家光学研究所(the state of optical institute)首次应用于生长蓝宝石,在蓝宝石行业将泡生法又称GOI (the State Optica Institute),此外还有顶部籽晶冷却法,提拉泡生法以及中国改进之后的冷心放肩微量提拉法(SAPMAC)。生长过程如下:

1)把金属提拉杆低端籽晶夹具夹有的蓝宝石籽晶,浸入坩埚中温度高达2340K的熔体(氧化铝)表面;

2)严格控制熔体温度使其表面温度略高于籽晶熔点,即熔去少量籽晶,以使蓝色宝石单晶可于籽晶表面生长;

3)待籽晶与熔体完全浸润,再使熔体表面温度处于籽晶熔点,籽晶从熔体中缓慢向上提拉生长蓝宝石单晶;

4)严格控制调节加热器功率,使熔体表面温度等于籽晶熔点,以逐步实现蓝宝石单晶生长的缩颈、扩建、等径生长及收尾全过程。

相关

  • 米德拉什"米德拉什"(或译作"米德拉西"、"密德拉西",英语:Midrash),是犹太教对律法和伦理进行通俗阐述的宗教文献,为犹太法师知识的研究与犹太圣经的诠释。"米德拉什"是希伯来文מדרש的
  • 西普里安塔修斯·凯斯利乌斯·西普里亚努斯(拉丁语:Thascius Caecilius Cyprianus),英语化后成为居普良(英语:Cyprian, 约200年-258年),圣公会译圣西浦廉,又译西普里安,迦太基教会主教,基督教会
  • 凯布山纳夫在埃及神话中的克贝克塞努弗,或作凯夫山纳和凯布姗那夫(Qebshenuf,Kebechsenef,Kebehsenuf,Qebehsenuf)是葬礼之神、荷鲁斯的四个儿子之一,在他们看管的四个罐子(canopic jars)中他看
  • 判处判决也可以指:
  • 高锰酸盐高锰酸盐是高锰酸所形成的盐,含有四面体型的高锰酸根离子—MnO4−,其中锰的氧化态为+7,有强氧化性。高锰酸钾是最重要的高锰酸盐,为紫红色的针状晶体。酸性溶液中,高锰酸根离子被
  • 内务大臣内务大臣,指的可能是:
  • 卤化烷卤代烷烃或称卤代烷,是指烷烃分子中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卤素原子(氟、氯、溴、碘)取代的有机化合物,属于卤代烃。天然存在的卤代烃种类不多,大多数卤代烃属于合成产物。卤代烃一
  • 考底利耶考底利耶(Kautilya 或 Chanakya,约前350年-前275年)是公元前4世纪时的古印度政治家、哲学家,婆罗门,曾经协助旃陀罗笈多一世建立孔雀王朝。因为考底利那擅长权谋,所以后人称他为“
  • 和辻哲郎和辻哲郎(1889年3月1日-1960年12月26日)是日本哲学家、伦理学家、文化史家、日本思想史家,以‘古寺巡礼’‘风土’等著作知名。其伦理学体系被称作和辻伦理学。等
  • 高山市高山市(日语:高山市/たかやまし  */?)是日本岐阜县北部(飞驒地方)的一个市。现在的高山市,是2005年2月1日时旧高山市合并了周边的9个町村而成的。合并之后,该市成为日本面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