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确认偏误
✍ dations ◷ 2025-08-08 00:35:16 #确认偏误
确认偏误(或称确认偏差、证实偏差、肯证偏误、验证偏误、验证性偏见、我方偏见,英语:Confirmation bias)是个人选择性地回忆、搜集有利细节,忽略不利或矛盾的资讯,来支持自己已有的想法或假设的趋势,属其中一类认知偏误和归纳推理中的一个系统性错误。当人们选择性收集或回忆信息时,又或带有偏见地解读信息时,他们便展现了确认偏误。这种偏见尤其显见于带有强烈情绪的问题和传统观念上。例如,人们面对情伤,大多难以割舍,会在反复的情绪中来回摆荡挣扎,过程中不断回顾并对自己给予合理的解释与交代,直到身心得到平衡安顿为止。回顾与重新认知的过程会建构一个新的认知事实,它受到个人价值观、家人或传统社会的压力、或宗教信仰等批判或趋避的影响,而倾向采取对自己较为有利的说法或选择性的认知,以合理化整个事件,进而化解外部压力并获得身心上的平衡。像例如说主张废除死刑的人将实际上不明确的死刑吓阻效果给当成死刑吓阻力不存在的证据,以及忽略支持死刑有更强吓阻效果的研究;或主张某宗教团体是邪教的人将该宗教经典中一些荒诞迷信的内容,及该团体一些信徒像是不顾配偶反对携带自家小孩参加宗教活动等偏激的行为,给当成该团体是邪教的证据,却忽略宗教经典的内容或部分信徒偏激的个人行为,与一个团体是否是邪教未必相关;或者相信算命的人听到命理师讲的话之后,就采信命理师的话,并把自己过去发生的事情当中,和命理师讲述的相似的部分,给当成算命准确的证据;又例如当谈及枪支管制问题时,人们常偏好支持自己原立场,观点,也倾向将模棱两可的事实做有利于自己的解释。偏见的搜索、理解和回忆,常被用来说明态度极化(即使争论双方都依附于相同的根据,争执仍变得极端)、信念固着(在反证出现后依然坚信原有看法)、非理性首因效应(即强烈的“先入为主”效应)及错觉相关(对二件偶然事件做无根据的连结的倾向)等现象。
相关
- 死亡勃起死亡勃起是人类男性在被处决(尤其是处以绞刑)后,尸体的阴茎会出现勃起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绞索对小脑施压, 已知与脊髓损伤也有关系。 死亡勃起发生后,阴茎会排出尿液或前列腺中
- SPSSSPSS是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的简称,为IBM公司的一系列用于统计学分析运算、数据挖掘、预测分析和决策支持任务的软件产品及相关
- 咪唑咪唑(英语:Imidazole),即1,3-二氮唑,是一个五元杂环芳香性有机化合物,化学式C3H4N2。它也是一个生物碱。白色或浅黄色固体结晶,可溶于水、氯仿、醇、醚,具有酸性,也具有碱性。氢原子
- 苏丹黑B苏丹黑B(C29H24N6)是一种重氮脂肪染色剂,用于染中性的脂质冰冻切片和一些脂蛋白的石蜡切片。正常情况下为黑褐色或黑色粉末状。苏丹黑B是苏丹染剂之一,可用来提取指纹以及给成髓
- 氨基酸合成氨基酸合成是生物代谢过程中由其他化合物合成各种氨基酸的一系列酶促生化反应。并非所有生物都能自身合成全部氨基酸,能在生物体内合成的氨基酸称为非必需氨基酸,不能在生物体
- 场致发射电子场致发射,简称场发(Field electron emission,field emission (FE))理论最早是在1928年由拉尔夫·福勒与罗特哈·诺德海姆(英语:Lothar Nordheim)共同提出,其原理当在两导电体间
- 意大利殖民地意大利殖民帝国(意大利语:Impero coloniale italiano)是由近代意大利所建立的殖民地帝国。而这个殖民帝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除了拥有意大利外,更支配着地中海和东非的其他属土
- 维尔塔宁阿尔图里·伊尔马里·维尔塔宁(芬兰语:Artturi Ilmari Virtanen,1895年1月15日-1973年11月11日),芬兰化学家,1945年获诺贝尔化学奖。1895年1月15日生于芬兰赫尔辛基。1924—1948年,
- 乔安·马萨格乔安·马萨格(加泰罗尼亚语:Joan Massagué,.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
- 也速迭儿卓里克图汗(蒙古语:.mw-parser-output .font-mong{font-family:"Menk Hawang Tig","Menk Qagan Tig","Menk Garqag Tig","Menk Har_a Tig","Menk Scnin Tig","Oyun Gurban U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