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中间时期

✍ dations ◷ 2025-05-01 18:01:58 #第三中间时期
第八第十第三中间时期,即古埃及自法老拉美西斯十一世于公元前1070年代死后,至普萨美提克一世于前664年驱逐第二十五王朝的努比亚统治者、创立第二十六王朝之前的一段时期。这段时期的特色是王权崩解分离。即使拉美西斯十一世在位时,第二十王朝正逐渐失去对底比斯的控制,当地祭司的权力则逐渐坐大。拉美西斯十一世死后,继承人斯门代斯一世从塔尼斯统治埃及,而底比斯的阿蒙大祭司则在第二十一王朝时统治埃及南部。事实上,这种分裂的意义大于其表面情况所示,因为两方的祭司与法老都是来自同一个家族的。舍顺克一世于前945年(一说前943年)把埃及重新统一,建立第二十二王朝,舍顺克一世的祖先是来自美什维什(Meshwesh,原本来自古利比亚)的移民。埃及因此享有超过一个世纪的稳定,但特别在奥索尔孔二世(Osorkon II)统治时期过后,国家实际上分裂成两部分,第二十二王朝的舍顺克三世(Sheshonk III)在前818年控制了下埃及,而塔克洛特二世(Takelot II)及其子奥索尔孔(即后来的奥索尔孔三世(Osorkon III))则统治中部和上埃及。在底比斯,两方势力爆发内战,分别是宣称自己是法老的皮杜巴斯特一世(Pedubast I)与塔克洛斯二世/奥索尔孔B的现有宗族。两股势力持续互斗,冲突要直到奥索尔孔B在舍顺克三世在位第39年完全击倒对手后方告平息。奥索尔孔着手建立上埃及利比亚王朝,该王朝的统治者按时序为奥索尔孔三世、塔克洛特三世(Takelot III)、鲁德阿蒙(Radamun),但这王朝很快就随鲁德阿蒙之死以及当地城邦由各城统治者(如赫拉克利奥坡里斯的帕夫乔阿维巴斯太特(Peftjaubast)、赫尔摩坡里斯的尼姆罗特(Nimlot)以及底比斯的伊尼)起义而崩离瓦解。南方的努比亚乘此分裂及政治乱局而占尽优势。皮耶于在位第二十年时发军埃及,上任努比亚统治者卡施塔(Kashta)在强迫塔克洛特三世之妹、祭师“阿蒙神的崇拜者”舍频维帕特(Shepenupet I)收养他的女儿阿曼尼尔迪斯一世(Amenirdis I)为其继承者的时候,已将努比亚王朝的影响力扩延至底比斯。二十年后,继任的法老皮耶约在前732年挥军北上,击败了数股当地埃及统治者的联合军队,这些统治者包括帕夫乔阿维巴斯太特(Peftjaubast)、塔尼斯的奥索尔孔四世(Osorkon IV)、莱翁特坡里斯(Leontopolis)的伊乌普特二世(Iuput II)及塞易斯的特弗纳赫特(Tefnakht)。皮耶创立第二十五王朝,并委任被打败的统治者为各省总督。皮耶死后由其弟沙巴卡继位,之后再分别由皮耶的两个儿子沙巴塔卡及塔哈尔卡继位。第二十五王朝时重新统一的埃及版图重回新王国时期般大。一些法老,如塔哈尔卡沿尼罗河河谷(包括孟斐斯、卡纳克、卡瓦(Kawa)、 博尔戈尔山等地)兴建或重修神庙及纪念碑。第二十五王朝以其统治者撤回至他们的精神故乡那帕达(Napata)为终结。那里(埃尔-库鲁(El-Kurru)及努里(Nuri))的努比亚金字塔是首批在尼罗河河谷的金字塔,兴建时期达数个世纪,埋葬了第二十五王朝的所有法老。那帕达王朝之后是库施王朝,后者于那帕达及麦罗埃(Meroë)发展蓬勃,起码直至公元2世纪为止。埃及的国际威望在此时已大幅下跌。盟友已经牢牢地纳入了亚述的势力范围之内,约自前700年起,问题已经变成“何时”(而不是假如)两方会爆发战争。撇除埃及的版图及财力不论,亚述有较多木材供应,而埃及在这方面则长期匮乏,导致亚述能够生产较多所需木炭作炼铁之用,从而令亚述获得更多铁兵器。亚述于前670年入侵埃及,这成了两国的关键分野。结果,塔哈尔卡及继承人,其侄坦沃塔玛尼不时与亚述发生冲突。公元前664年,亚述施予最后一击,洗劫了底比斯及孟斐斯。取而代之,埃及自前664年,即坦沃塔玛尼死前的整整八年,进入第二十六王朝,亚述扶植的附庸法老于在位时期带领埃及政治独立。普萨美提克一世是第一个被视为统一整个埃及的皇帝,他定都塞易斯,在位五十四年间为国家带来稳定。其后四位的塞易斯统治者,自前610年至前525年间继续为埃及带来和平繁荣的局面。可惜在近东地区,波斯这股新势力正在壮大。普萨美提克三世继承父亲阿摩西斯二世仅六个月,就必须在培琉喜阿姆(Pelusium)面对波斯帝国的大军。波斯人已经取得巴比伦,而埃及根本就不是对手。普萨美提克三世被打败,然后匆匆逃至孟斐斯,但终难逃被俘虏入狱的命运,之后他在波斯首都苏萨被处死,波斯国王冈比西斯二世继承了法老的正式称衔。史家对于这段时期评价之所以各有分歧,原因众多。首先,对于把埃及悠长而复杂的历史编年定名,效用如何莫衷一是。第三中间时期既有长期稳定,亦有长期动荡的局面:其名称本身颇为模糊了这一事实。其次,在上溯时代的若干范围时亦出现重大问题:首先,在常用的所有古埃及历史年表中为此阶段确定年代相当困难,在结合同样充满争议的年份鉴定的圣经考古学时,问题就变得复杂。最后,一些埃及学家和圣经学者(例如肯尼斯·基勤(Kenneth Kitchen)或大卫·罗哈(David Rohl))对组成此段时期王朝的家族关系提出崭新或具争议的理论。

相关

  • 蓝田人蓝田人(学名:Homo erectus lantianensis)是中国的直立人化石。通常称作蓝田猿人,学名直立人蓝田亚种。生活的时代是更新世中期、旧石器时代早期。蓝田人在1963年中国陕西省在蓝
  • 千瓦瓦特(符号:W)是国际单位制的功率单位。瓦特的定义是1焦耳/秒(1 J/s),即每秒钟转换,使用或耗散的(以安培为量度的)能量的速率。日常生活中更常用千瓦作为单位,1千瓦=1000瓦特,千瓦又可合
  • 熔岩熔岩是指火山喷发出来的熔化岩石(即岩浆),或这些岩石冷固之后的形成物。地球和其他一些类地行星的内核是由岩浆组成的。在地球中,使得岩石熔化的热力来自地热能。当火山喷发时,熔
  • 腺嘌呤腺嘌呤(英语:Adenine,简称A,旧称维生素B4)是一种嘌呤,在生物化学上具有许多不同的功用。于细胞呼吸中,是以富有能量的腺苷三磷酸(ATP),以及辅因子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黄素腺嘌呤
  • 穴部,为汉字索引中的部首之一,康熙字典214个部首中的第一百一十六个(五划的则为第二十二个)。就繁体和简体中文中,穴部归于五划部首。大都从下方为部字。且无其他部首可用者将部
  • Der Doktor Schnabel von Rom瘟疫医生(Plague doctor)是中世纪时期负责治疗黑死病患者的医师。当时流行病肆虐严重的欧洲城镇往往会自行聘雇这些医师来减缓瘟疫扩散的状况。他们的薪资是由城镇政府支付的,
  • 罗伯特·霍夫施塔特罗伯特·霍夫施塔特(英语:Robert Hofstadter,1915年2月5日-1990年11月17日),美国物理学家,因为“其对原子核中的电子散射现象的开创性研究以及随之而来的对核子结构的发现”而和鲁
  • 伊曼纽尔县伊曼纽尔县(Emanuel County, Georgia)是美国乔治亚州东部的一个县。面积1,788平方公里。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21,837人。县治斯温斯伯勒(Swainsboro)。成立于1850年2
  • 冯 端冯端(1923年6月11日-),生于江苏苏州,原籍浙江绍兴,中国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固体物理学。1942年苏州中学毕业,考入国立中央大学物理系,1946年毕业。毕业后留校,历任
  • 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是中国长江入海之前的冲积平原。北起通扬运河,西至南京,南抵钱塘江,东到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的杭嘉湖平原,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是一片坦荡的大平原,只有少数小山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