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第二次摩洛哥危机
✍ dations ◷ 2025-10-22 12:34:23 #第二次摩洛哥危机
德法签订非斯条约:法国割让法属赤道非洲一部予德国
摩洛哥成为法国保护国第二次摩洛哥危机又称为阿加迪尔危机,在1911年发生,是一宗国际危机。该年的7月1日,德意志帝国派出黑豹号战舰到摩洛哥苏丹国(阿拉维王朝)港口阿加迪尔,宣示德国在摩洛哥的利益。联合王国与德国的外交关系,已因德皇威廉二世公布的世界政策而变得甚为紧张,并且形成军备竞赛。在德皇威廉二世主政下,德国由1890年代开始大量制造战列舰,而联合王国则视为企图挑战海上霸权的举动。而联合王国将德舰的到访误以为是德国想把该港转为德军在大西洋的基地的举动,导致双方关系更为紧张。联合王国根据1904年签署的《挚诚协定》,倾向支持法国。而在德方立场,这次外交挑衅举动,其实是为了向法国追讨赔偿。根据1906年在西班牙举行的阿尔赫西拉斯会议之决议,法国得到不少在摩洛哥的利益。是以这次危机可被视为另一宗因殖民主义而起的纷争。7月9日,法德二国开始谈判,最后在11月4日达成协议。德国承认法国在摩洛哥的政治地位,并把德属喀麦隆东北部分领土让与法国(今乍得共和国南部);法国则把法属赤道非洲西接德属喀麦隆邻近地区(今加蓬共和国北部、刚果共和国北部、中非共和国西部、查德共和国西南部)转让给德意志国权充新喀麦隆属地,以作补偿(法德边界调整后,德属喀麦隆面积由46万5千平方公里增至76万平方公里;法属赤道非洲面积则是减少29万5千平方公里,几乎分成北内陆、南邻比属刚果、南滨海三块飞地)。得到德国同意后,法国于1912年3月30日签订《非斯条约》,将摩洛哥列为法属保护国,正式把它转为殖民地。联合王国在危机时支持法国,强化英法协约以及和俄国之间三国协约的紧密关系。由于联合王国、法国及俄国对德国的扩张行动更为敏感,所以三国协约逐渐从殖民地协定转变为军事联盟。其后,联合王国更与法国协定,让联合王国海军防卫英吉利海峡,法国则保卫地中海。这次事件乃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危机之一。
相关
- 2015年至2016年冬中国北京雾霾事件2015年至2016年冬中国北京雾霾事件,是指2015年入冬后起始于2015年12月8日重度雾霾事件,北京在污染期间曾多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北京首次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从2015年12
- 芝加哥芝加哥(英语:Chicago),常被当地华人简称为芝城,位于美国中西部,属伊利诺伊州,为库克县县治,东临密歇根湖,辖区内人口272万。芝加哥及其郊区组成的大芝加哥地区,人口超过900万,是美国仅
- 奥斯塔奥斯塔(意大利语:Aosta;法语:Aoste)是意大利双语政区瓦莱达奥斯塔的主要城市,位于阿尔卑斯山上近白山隧道入口处,距都灵约110千米。奥斯塔2005年人口约为3万5千。
- Bisub2/subSsub3/sub硫化铋是铋的硫化物,化学式Bi2S3,是辉铋矿的主要成分。Bi(III)盐的水溶液与硫化氢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铋沉淀:硫化铋也能通过铋与硫单质于500℃共热96小时制得。硫化铋溶于硝酸
- 正感知链(英语:Sense,也称股)在分子生物学中指一段核酸分子(如RNA与DNA)及其互补序列在指定氨基酸序列中的作用性质。例如,若RNA可以直接合成蛋白质,则该段RNA为正链;反之,若RNA需要先进行转
- 工作语文工作语言(又称程序语言)是在超国家法律(英语:supranational law)的公司、协会、国家或者其他组织与经济实体中,被赋予独特地位的语言。当一个组织内的成员有许多不同语言背景时,工
- 海产海鲜又称海产、海味,是指海洋中可食用的生物,包括了鱼类、甲壳类(虾、蟹)、贝类、软体动物与棘皮动物。虽然海带、海藻等海洋植物也是常用来烹饪美食的食材,但是海鲜主要还是指海
- 困惑的浪漫《困惑的浪漫》(德语:Nekromantik)是一部于1987年出品的西德恐怖电影。奸尸以及一些大胆的情节令它非常受争议,更在好些国家被禁止放映。影片从一个晚上某女人在马路边的草地上
- 张系国张系国(1944年7月17日-),江西南昌人,生于重庆,计算机和电脑专家、著名台湾作家、中文科幻小说作家,创办《幻象》科幻杂志,为台湾科幻重要推手。为新竹中学校友,1965台湾大学电机系毕
- 虻见内文虻科(学名Tabanidae),又名马蝇,是双翅目下的一科,其中昆虫主要靠吸食哺乳动物的血液维生。根据ITIS,虻科分为: 下科Chrysopsinae: Merycomyia Chrysops Neochrysops Silv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