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廨(西拉雅语:Kuwa;大武垅语:Kuba、Kuva、Kuma;马卡道语:Konkai),汉字亦作“公界”、“公堺”:124(台湾闽南语皆同音:kong-kài),于现代台湾通常是指西拉雅族、大武垅族或马卡道族等原住民族祭祀阿立祖、太祖等祖灵的场所,但根据文献记载过去公廨亦具有“青年会所”、“议事场所”等功能:125。
邹族称其男子会所为 卑南族少年会所 的语干也是 ,另旧茂林部落男子会所的鲁凯语 发音也类似,均有仪式、男子训练及公众议事等场域功能,但目前并不确定它们与大武垅等族的公廨(Kuba)有什么样的共同脉络或渊源。
“公廨”一词在中文里面原是指“官署”:124,如中国隋唐时代的“公廨田”指的即是官署所拥有的田地。最早使用该词用来指称西拉雅等族群的 Kuwa、Kuva、Kuma 或 Kuba 之文献,可追溯至中国明朝陈第的〈东番记〉,该文提到“族又共屋,一区稍大,曰公廨。少壮未娶者,曹居之。议事必于公廨,调发易也。”:124。而在清朝文献中,黄叔璥《台海使槎录》与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则将“公廨”一词当成官名使用,但周锺瑄《诸罗县志》一书则用来指通事办公的地方:127、128。清末的《安平县杂记》则使用“公界”一词,来指称西拉雅族的宗教场所:128。
西拉雅族吉贝耍部落的学者段洪坤指出,并非所有祭拜阿立祖(阿立母、太祖)的场所都可称做公廨:130,并将这些祭祀场所分为四类如下:
大武垅语称公廨为 Kuba(小林村)、Kuva(甲仙)或 Kuma(荖浓),因此在小林村,老一辈族人仍称太祖为 “Kuba 祖”。大武垅族各部落对公廨称呼如下:
一般大武垅族公廨采坐西朝东。以小林村为例,国民政府来台前的公廨仍以下列的建材建筑:
大武垅族公廨形制大致如上,但各部落公廨型制或有不同,例如荖浓、六龟的公廨内无中柱,但仍有向笱放置在公廨内角落(荖浓)或供桌下(六龟)。另荖浓屋檐及屋内置有乌鸦各 2 只,另一说为乌鸦、老鹰各 1 只。
马卡道族现今主要分布于屏东县沿山地带,近年来积极复兴该族传统文化。主要的公廨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