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驰龙

✍ dations ◷ 2025-08-13 20:49:41 #似驰龙
似驰龙属(学名:Dromaeosauroides)是驰龙科恐龙的一属,被认为是生存于下白垩纪的欧洲。它们可能是下白垩纪欧洲的唯一驰龙科;侦察龙可能也属于驰龙科,但目前还无法确定。它的化石只有一颗牙齿,发现于丹麦的离岛博恩霍尔姆。化石发现地点属于Jydegaard组地层,是个海相沉积层,过去是个潟湖,地质年代约1亿4000万年前,相当于贝里亚阶晚期。自从1980年代以来,该地已发现一些小型化石。在1990年代晚期,该地开始进行挖掘化石活动,失业的年轻人挖掘零碎化石,以换取金钱。在2000年9月,古生物学家佩尔·克里斯坦森(Per Christiansen)及Niels Bonde带领一群哥本哈根的古生物学学生,以及当地电视采访团队,前往博恩霍尔姆进行实地挖掘教学课程。一位18岁的学生偶然发现这个兽脚类牙齿,这也是第一个发现于丹麦的恐龙化石。模式种是博恩霍尔姆似驰龙(D. bornholmensis),是由佩尔·克里斯坦森及Niels Bonde在2003年描述、命名的。属名意为“驰龙的外形”,意指这颗牙齿类似驰龙的牙齿;种名则是以博恩霍尔姆岛为名。正模标本(编号MGUH DK 315)是一颗齿冠,根据牙齿形状、长度,显示这颗牙齿来自于下颌的前段。牙齿长度为2.1公分,比驰龙的牙齿还长了1/4。根据估计,似驰龙的身长约3米。牙齿修长,侧向平坦,往后弯曲,横剖面呈椭圆形,后缘有明显的转折区间。牙齿的前后缘有锯齿边缘,牙齿前缘呈高度磨损。这颗牙齿可能是在生前脱落的。根据牙齿锯齿边缘的形状、间隔,可知这颗牙齿属于驰龙科。当地的无业青年挖化石换金钱计划,已在2004年终止,因为丹麦宣布化石是国家遗产,不能卖给国外人员或机构。但似驰龙的发现,吸引许多旅游者前往该地进行短暂挖掘活动。在2008年8月,当地发现第二颗驰龙科牙齿。这颗牙齿长度为1.5公分,也是来自于齿骨前段,被编入于似驰龙。当地除了发现驰龙科的牙齿,还发现一颗泰坦巨龙类的牙齿。

相关

  • 食肉真菌食肉真菌(英语:Carnivorous fungi),亦作肉食性真菌或捕食性真菌(predaceous fungi),是真菌的一种,透过捕捉和消化微细的或细小的动物而转化成其部分或全部养份。现时已被描述的物种
  • 卵是卵生动物赖以繁殖的胚胎,有的是在雌性体外受精而成(例如鱼类的卵),有的则是在雌性体内受精后再产出体外孵化(例如鸟类的卵)。鱼类、鸟类、爬行动物、昆虫,以及若干哺乳类都会产
  • 约翰·奥斯丁约翰·奥斯丁(英语:John Langshaw Austin,著作常署名 J. L. Austin,1911年3月26日-1960年2月8日)英国哲学家,属于分析哲学学派,以语言哲学为专长。1929年开始在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
  • 陶文 ‧ 甲骨文 ‧ 金文 ‧ 古文 ‧ 石鼓文籀文 ‧ 鸟虫书 ‧ 篆书(大篆 ‧  小篆)隶书 ‧ 楷书 ‧ 行书 ‧ 草书漆书 ‧  书法 ‧ 飞白书笔画 ‧ 
  • 男人男性,是指雄性的人类,与雌性人类即女性相对。男性这个名词是用来表示生物学上的性别划分,正式只适用于称呼人类,但有时侯也会用作称呼其他生物,同时亦可指文化上的性别角色。和其
  • 内共生理论共生体学说(英语:Symbiogenesis),又称内共生学说(英语:endosymbiotic theory),是关于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些自主细胞器ㄧ线粒体和叶绿体起源的学说。根据这个学说,它们起源于共生于真
  • 同夫同妻即男同性恋者的妻子,女同性恋者的丈夫则称为同夫。其中大部分同妻/同夫是异性恋者,另有一部分是同性恋者,同妻/同夫通常指代前者。中国大陆绝大部分男同性恋者选择与异性结
  • 火成论火成论(Plutonism),是由苏格兰地质学家詹姆斯·赫顿提出的一种地质学理论。火成论认为岩石是由地下热能所改变的;地下热能可能是地球核心的液态岩浆的热度,火山活动的区域会改变
  • 广东省琼崖专区 (1949–1950)琼崖专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已撤消的行政区,在今海南省境(原属广东省,1988年设海南省)。1949年置,专员公署驻琼山县(今海口市琼山区)。辖海口市及琼山、文昌、定安、万宁、澄迈、
  • 足利义满足利义满(1358年9月25日-1408年5月31日),日本室町幕府第三任将军(1368年至1394年在任)。他是第二代将军足利义诠的儿子,母亲是义诠的侧室纪良子。足利义满在任期间,南北朝获得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