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文化通则

✍ dations ◷ 2025-08-08 04:02:26 #普世文化通则
普世文化通则,或普世人性指的是在世界上所有的文化当中的都出现的元素、模式、特质或制度等。演化心理学认为所有文化当中都出现的行为或特质,有可能是演化适应的结果;另外,一些抱持着文化相对论看法的人类学家和社会学者则拒绝普世文化通则的存在,他们讨论普世通则究竟是文化上的,或者是遗传上的,文化行为究竟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这些通则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晚期,也就是行为现代性的完整证据开始出现的时候。在1991年出版的《普世人性》(Human Universals)一书中,唐纳德·布朗将普世人性给定义为“那些在文化、社会、语言、行为和心理等各方面没有已知例外的人类特征”,同时他还提供了一个有着数百个项目的列表,并声称这些项目是普世人性的一部分。以下是唐纳德·布朗所给出的普世文化通则清单:在不同文化间观察到的那些相同或类似的行为,并不表示这些行为源自某些共通的心理机制。一种可能是,这些行为独立发展出来以解决一些共通且实际存在的问题。由于所有已被人类学者研究过的文化,都至少和研究这些文化的人类学者接触过,且因为人类学的研究伦理减缓研究速度,使得其他不受到这些伦理束缚的群体,尤其至少是那些与未接触部落居民有着相似外表但已成为全球化文化一部分的当地人,能在人类学者之前接触这些未接触部落之故,因此可以说没有真正的未接触文化,曾被以科学的方式研究过,而这使得外部影响可以做为对普世文化通则的解释。这不能否定文明的一些层面有多个独立起源,因此也不是超传播(hyperdiffusionism)的一个例子,这只表示说普世文化通则并非这些行为出自本能的证明。人类学研究中,对于那些与普世文化通则契合的证据,有着普通的标准;而对于那些违背普世文化通则的证据则有着特别的标准,这引致了发表偏差的问题。尽管在有足够强大证据的状况下,一个出现违背普世文化的现象的个案研究有可能通过同行评审,那些指出契合普世文化通则的研究,在证据量相等的状况下,在统计上更有可能通过同行评审。由于在评估一个现象或行为在统计上出现的频率时,对同样文化进行的多次田野调查的内容会一并考虑,因此其结果可能会让一个现象或行为看起来合于普世文化通则,就算事实并非如此时也是如此,一些人类学者指出,这种状况可能会让诸如“男人比女人更常猎捕大型猎物”之类未必是普世文化通则的事项在统计上看起来是普世的,像例如说,关于男人比女人更常狩猎的田野调查会通过田野调查,但对于同样文化中,显示出在狩猎方面性别平等或女人更常狩猎的田野调查,就不会公开发表。

相关

  • 汉语大字典《汉语大字典》是由徐中舒主编、四川辞书出版社和湖北辞书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一部汉语字典。第一版共8卷,收楷书单字54678个,由300多名参与者经过10年编纂完成,从1986年10月起陆
  • 关系在数学上,关系是对如等于 =或序<等二元关系的广义化。参考一个如“X认为Y喜欢Z”之类的关系,其实际情形如下:上表的每一行都代表着一个事实,并给出“X认为Y喜欢Z”此类形式的断
  • 约翰·斯诺约翰·斯诺可以指以下几位人物:
  • 片麻岩片麻岩(英语:gneiss)是一种变质岩,而且变质程度深,具有片麻状构造或条带状构造,有鳞片粒状变晶,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其中长石和石英含量大于50%,且长石占比多于石英。如果
  • BiHsub3/sub铋化氢又称䏟,是由铋和氢组成,化学式为BiH3的化合物。铋化氢是所有结构和氨同为XH3的化合物中,分子量最大的一个。铋化氢不稳定,即使在摄氏零度以下,仍然会分解为铋和氢气。铋化
  • 石灰石石灰岩(灰石)(CaCO3)简称灰岩,又叫石灰石,是以方解石(矿物)为主要成分的碳酸钙岩。石灰岩主要是在浅海的环境下形成的。石灰岩按成因可划分为粒屑石灰岩(流水搬运、堆积形成);生物骨
  • 旋转旋转在几何和线性代数中是描述刚体围绕一个固定点的运动的在平面或空间中的变换。旋转不同于没有固定点的平移,和翻转变换的形体的反射。旋转和上面提及的变换是等距的,它们保
  • 血影蛋白血影蛋白(Spectrin),一种细胞结构蛋白,大多位于红血球细胞膜内侧,是红血球骨架的主要成分。血影蛋白在整个细胞膜内侧形成可变形的架构,以维持红血球的双凹圆盘构造。血影蛋白形成
  • 分子模型数据库分子模型数据库(英语:Molecular Modeling Database,MMDB)是一个实验测定的生物大分子的三维立体结构数据库,由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运营。
  • 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英语:independent variable)和控制变量(英语:controlled variable)主要用于指实验时各种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在实验中,由于各项因素的不确定性与不可预测性,因此需先设定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