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尼陨石坑

✍ dations ◷ 2025-09-09 21:24:19 #LQ12方格,月球环形山

普林尼陨石坑(Plinius)是月球正面位于澄海与静海南北交界处的一座撞击坑,约形成于爱拉托逊纪,其名称取自古罗马政治家、博物学者、《自然史》(又译《博物志》)作者盖乌斯·普林尼·塞孔杜斯(常称"老普林尼"或"大普林尼",23年-79年),1935年该名称被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批准接受。

它的西南偏南是罗斯环形山、西侧坐落着海玛斯山脉和阿巴克里陨石坑、"阿切鲁西亚岬"(Promontorium Archerusia)位于它的西北、东北是道斯陨石坑;正北方横亘着一系列被统称为"普林尼月溪"的直沟和一座小撞击坑-布拉开陨石坑。陨坑的中心月面坐标为15°22′N 23°37′E / 15.36°N 23.61°E / 15.36; 23.61,直径41.31公里,深度3.1公里。

普林尼陨石坑尖峭的边缘略呈卵状,内侧壁带有阶地结构,外侧垒宽广但不规则,西侧壁峰顶高出周边地形1800米,坑壁平均较周边高1060米、较坑底高3240米。外侧壁被众多深谷切割;南侧坡上一块底边长16-19公里的三角区尤为引人注目。碗形的坑底较周边更亮,地表丘陵起伏,中部是一座高900米的不规则中央峰,峰顶显示有二座陨坑,一道裂缝连接到该山峰的北侧;坑底东部较丘陵般的西部更为平坦光滑。该陨坑没有射纹系统,内部容积约为1400公里³。

与澄海表面相比,普林尼陨石坑内部黝黑并缺少含铁钛的古岩石(钛铁矿),是月食期间出现温度异常的陨坑之一,其原因是这些陨坑的生成年龄较小,地表岩石上尚未形成能提供隔热作用的表岩屑层。陨坑附近的月壤氦-3含量丰富,未来具有良好的产业开发前景。

该陨坑另一个特征是北部内侧坡上显示的有趣光影-许多类似古埃及神荷鲁斯的形象。

在该陨坑曾观察到在阴影下闪现光晕的月球瞬变现象。

Plinius crater cross section.jpg

该图显示了陨坑不同方向上的截面部位,纵向坐标轴(Y轴)单位为英尺,右上方图显示的比例尺为米。

按惯例,最靠近普林尼陨石坑的卫星坑在月图上以字母标注在该坑中心点的旁边。

相关

  • 七月革命法国七月革命(法语:Révolution de Juillet;英语:July Revolution),是1830年欧洲的革命浪潮的序曲,因为波旁王室的专制统治令经历过法国大革命的法国人民难以忍受,以致法人群起反抗
  • 手移植手移植,指将手从一个生命体移植到另一个生命体的手术。手移植通常包括以下步骤:骨骼固定,腱修复,动脉修复,神经修复,静脉修复。目前,该手术需要8至12个小时。手移植手术的受体需要
  • 分泌系统分泌(英语:Secretion)是物质,比如细胞、腺体分泌的化学物质,从一个点向另一点移动的过程。与之相对的是排泄作用,指的是从细胞或生命体中移除某些特定物质的过程。细胞分泌一般是
  • 鸟击鸟击,或称鸟撞、撞鸟,航空界俗称吸鸟。此指鸟类与飞行中的飞机、高速运行的火车、汽车等发生碰撞,造成意外的事件。飞机起飞和降落过程是最容易发生鸟击的阶段,超过90%的鸟击发
  • 翟明国翟明国(1947年12月-),河南济源人,中国前寒武纪地质与变质地质学家。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地学部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7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1982年
  • 普林斯巴期普林斯巴期(英语:Pliensbachian)是侏罗纪的第三个时期,年代大约位于190.8–182.7百万年前。
  • 西雅图邮讯报《西雅图邮讯报》(Seattle Post-Intelligencer)是一份报道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及其周边地区的网络报纸。其前身是最早创建于1863年的纸质报纸,是美国华盛顿州历史最悠久的报纸。
  •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TdT、末端转移酶),是一种特殊的DNA聚合酶,显示出未成熟的、"前B","前T淋巴细胞"和"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淋巴瘤细胞"
  • 酶底物 (生物学)底物(英语:substrate)在生物化学领域指参与生化反应的物质,可为化学元素、分子或化合物,经酶作用可形成产物。一个生化反应的底物往往同时也是另一个化学反应的产物。
  • 国立故宫博物院海外展览列表国立故宫博物院海外展览基于文物运送至国外展出期间不受司法追诉或扣押,除借展方须取得司法豁免扣押的法律保证,并提出借展申请外,双方尚须至少2至3年时间磋商规划。以下列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