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班孙(1633年1月10日-1674年6月26日),字奕喜、小字季郎,行聪八十六,本房行第六,浙江山阴人。清初文学家、戏曲家、游侠、反清复明人物,撰有《唐宋八家文钞》、《东行风俗记》、《自怡堂集》、《紫芝轩集》。
南京巡按祁彪佳幺子,祁同孙、祁理孙之弟,班孙排行第六,人称“祁六公子”,“颖悟绝伦”,诗文清丽,不假雕饰。善剑术。
崇祯十七年(1644年)清兵入浙,其父祁彪佳于莲花池内自杀殉节。
顺治十八年(1661年),通海案发。
康熙元年(1662年),魏耕、钱瞻百、钱缵曾、潘廷聪等被处死于杭州,祁班孙、李兼汝、钱氏三兄弟等百余人发配宁古塔。在宁古塔教优伶十六人,将江浙一带的戏曲传至北地,并筑有“漠北书斋”。
康熙四年,从宁古塔遁归。一年后为逃避清廷追捕,剃发为僧,号昼林禅师,系曹洞宗,仍“喜议论古今,不谈佛法,每及先朝,则掩面哭”。
康熙九年,主持常州毘陵夫椒山祥符寺,后隐居芙蓉湖。康熙十一年与来访的其兄祁理孙酬唱。
康熙十三年五月二十三日圆寂,享年四十三岁,周岁四十一岁。塔于祥符寺侧。整理遗物时发现要求合葬的遗言和所著《东行风俗记》和《紫芝轩集》,才知是山阴的“祁六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