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

✍ dations ◷ 2025-05-16 08:53:51 #日光
日光 是日间(并且可能包括曙暮光)在户外直接或间接照射到的所有太阳光。这里面包括直射的太阳光、天空漫射和来自地球的和陆地的反射(经常两者都有)。被太空中的物体(也就是地球大气层之外)反射或散射的太阳光不包含在日光内。因此,尽管它是“间接的太阳光”,但月光不能算是日光,日间是每一天中有日光发生的时间。日光只存在于一些特定的地区,就某种程度而言,太阳总是在那些地区的地平线之上(事实上,在任何给定的时间,地球上有略大于50%的地区在日光下。解释不是正好一半的原因,请参见此处)。但是,在户外的照度,因为太阳光直接的照射,在正午可以达到120,000勒克司,足以造成眼睛的刺痛,或是当太阳在地平线上又有浓厚的暴风云而低至5勒克司(在极端的情况下还会低于1勒克司),这会使远处的街灯能照射出可见的影子。它也可能在特殊的情况下,如日食或很高浓度的烟尘、尘埃或火山灰而变得黑暗。作为比较的夜间照度级别:在太阳系内近似的日光强度表,请参见太阳光。日光被普遍的认为对人类的心理有积极的影响,并且在白天较短的冬季出现心理健康的问题,比实施夏令时的夏季期间为多。临床忧郁症被与有限的日光联结在一起被称为季节性情绪障碍。采光是对户内空间的照明,像是通过窗户和天窗所允许进入建筑物的日光。这种形式的照明可以节约能源,也可以避免在人工灯光和美学下的过度照明对健康产生的不良影响。因为白天有阳光可以减少人工照明能源的使用,所以只需安装较少的电灯,或是使用调光的电子开关自动回应存在的日光,这种过程称为日光采集。在这几年,已经可以在工作场所以人工重新创建日光照射的效果。不过这是需要极度昂贵的设备和极度的消耗能源,因此几乎只在无论如何都需要这种强度光的专业领域,像是影片制作的工作场所才会使用。

相关

  • 凯利·穆利斯凯利·班克斯·穆利斯(英语:Kary Banks Mullis,1944年12月28日-2019年8月7日),美国生物化学家。1993年因发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与迈克尔·史密斯分享诺贝尔化学奖。同年还获得日
  • K选择理论r/K选择理论(r/K selection theory)是二十世纪生态学上一个有关生物体如何权衡后代的数量与品质的理论,这个理论需要将性状和自然选择结合在一起进行考虑。这两个概念是相对比
  • 三叶虫三叶虫纲(学名:Trilobita)的动物通称三叶虫,是节肢动物门中已经灭绝的一纲。它们最早出现于寒武纪,在古生代早期达到顶峰,此后逐渐减少至灭绝。最晚的三叶虫(砑头虫目)于二亿五千万
  • 催化催化(catalysis)是利用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一种工艺。许多化学工业要利用催化作用来获得需要的反应速率。催化也是一种化工单元过程,催化剂本身在反应中不会被消耗,但催化
  • 碑是指人为竖立的石块,通常刻有文字,具有一定用途,如记载事件、指示里程(里程碑)、划定边界(界碑)及作纪念用途(纪念碑)等。中国古代官员都有立碑的习惯,视为荣耀。唐朝的地方官若要立
  • 泽兰省泽兰省(荷兰语:Zeeland),又依英语译作西兰省,是荷兰的一个省份。该省位于该国的西南部,主要由岛屿组成,与其邻近的省份北有南荷兰省,东连北布拉班特省,西面靠海,南与比利时接壤。其省
  • 维尼纶维尼纶(英语:Vinylon或Vinalon),也称维纶,是一种合成纤维。维尼纶纤维的主要成分聚乙烯醇缩甲醛(polyvinylalcohol dimethylformal,有时简称为PVDF)。其生产过程是先将聚醋酸乙烯酯
  • NaBrO次溴酸钠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NaBrO,或写作NaOBr,为钠的次溴酸盐。它通常以五水合物(NaBrO·5H2O)的形式存在。 它是一种黄橙色固体,可溶于水。它是次氯酸钠的溴类似物,为普通漂
  • 药娘跨性别女性(英语:Transwoman,Trans woman,或Trans-woman),又译跨性别女人、跨性女、跨女,是出生时指定性别为男性的女性。跨性别女性并不可以与变性人女性或者药娘通用,尽管这两种
  • 大虎头蜂大虎头蜂(学名:Vespa mandarinia)是分布亚洲地区的黄蜂,亦是全世界体型最大的胡蜂,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的昆虫专家在云南省普洱市与缅甸交界的地区,发现一只长超过6厘米、翼展达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