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罗塞塔石碑
✍ dations ◷ 2025-08-08 04:43:04 #罗塞塔石碑
罗塞塔石碑(英语:Rosetta Stone,又译为罗塞达碑),是一块制作于公元前196年的花岗闪长岩石碑,原本只是一块刻有古埃及法老托勒密五世诏书的石碑,但由于这块石碑同时刻有同一段内容的三种不同语言版本,使得近代的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容后,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义与结构,而成为今日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罗塞塔石碑最早是在1799年时由法军上尉皮埃尔·弗朗索瓦·札维耶·布夏贺(法语:Pierre-François-Xavier Bouchard)(Pierre-François Xavier Bouchard)在一个埃及港湾城市罗塞塔(今日亦称为拉希德)发现,但在英法两国的战争之中辗转到英国手中,自1802年起保存于大英博物馆中并公开展示。罗塞塔石碑是由一群生活于埃及托勒密王朝时代的祭司所制作,作为当时的国王、年仅13岁的托勒密五世加冕一周年时的纪念,其上的内容主要是在叙述托勒密五世自父亲托勒密四世处袭得的王位之正统性,与托勒密五世所贡献的许多善行,例如减税、在神庙中竖立雕像等对神庙与祭司们大力支持的举动。特别的是在当时的公元前古人们看来,埃及文明就已经是远古文明了,因此在托勒密王朝之前、法老时代的埃及,像这般的诏书原本都是由法老亲自撰写颁授,等同于圣旨,但到了托勒密时代埃及文化已经式微,当代的法老早就流行讲外语,不懂这些传统文字的写法,唯一还知道埃及象形文撰写方式的祭司们却成为诏书的颁写者,是一个很不一样的特点。以至于在西元以后的罗马时代,这些未来的“古代学者”也无法阅读这些古代文字。罗塞塔石碑由上至下共刻有同一段诏书的三种语言版本,最上面是14行古埃及象形文(又称为圣书体,代表献给神明的文字)句首和句尾都已缺失,中间是32行埃及草书(又称为世俗体,是当时埃及平民使用的文字)是一种埃及的纸莎草文书,再下面是54行古希腊文(代表统治者的语言,这是因为当时的埃及已臣服于希腊的亚历山大帝国之下,来自希腊的统治者要求统治领地内所有的此类文书都需要添加希腊文的译版)其中有一半行尾残缺。在公元4世纪结束后不久,尼罗河文明式微、不再使用的古代埃及象形文之读法与写法彻底失传,虽然之后有许多古代的考古与历史学家极尽所能,这些古人却一直解读不了这些古代神秘文字的结构与用法。直到时隔1400年之后罗塞塔石碑出土,它独特的三语对照写法,意外成为解码的关键,因为三种语言中的古希腊文是近代人类可以阅读的,利用这关键来比对分析碑上其他两种语言的内容,就可以了解这些失传语言的文字与文法结构。在许多尝试解读罗塞塔石碑的学者中,19世纪初期的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是第一个证明碑文中曾多次提及“托勒密”这人名的发音者。至于法国学者尚-佛罕索瓦·商博良则是第一个理解到,一直被认为是用形表义的埃及象形文,原来也是具有表音作用的,这重大发现之后成为解读所有埃及象形文的关键线索。也正是因为这缘故,罗塞塔石碑会被称为了解古埃及语言与文化的关键基础。今日被存放在大英博物馆埃及厅中展示的罗塞塔石碑,是个高约112.3公分、宽75.7公分、厚28.4公分,略呈长方形但实际上缺了许多边角的平面石碑,花岗闪长岩材质制造,重约762公斤。大理石的黑色表面上刻有涂上白漆的文字,石碑的两侧刻有后人加上的文字,其中左侧为“1801年时由英军在埃及获得”(Captured in Egypt by the British Army in 1801),右侧则为“国王乔治三世捐赠”(Presented by King George III),虽然这块石碑曾在1998年时由大英博物馆的古物维护专家以现代化的手法清理干净还原其原貌,但上述的旧刻字也因时间变得有历史意味,由于也是近代人类文明事迹的见证之一,因此被保留了下来。除此之外,石碑底部左侧也有一个小角落蓄意被保留而没有清理,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对照,让人们知道清理前与清理后的差异。1799年7月15日,当时随着拿破仑占领埃及(1798年—1801年)的法军上尉皮耶-佛罕索瓦·札维耶·布夏贺在尼罗河三角洲上一个称为罗塞塔的港口城镇郊外,指挥圣朱利安要塞(Fort St Julien)的地基扩大挖掘工程时,意外挖到一颗黑色的大石头。他意识到这颗石头的重要性而向指挥官阿卜达拉·杰克·德·门努瓦(Abdallah Jacques de Menou)报告,后者决定应该将这颗大石送去给拿破仑在开罗设立的古埃及研究所(法语:Institut d'Égypte)(Institut de l'Égypte)里之科学家们研究分析,并于同年8月运抵开罗。由于石碑是在罗塞塔郊外出土的,因此根据发现地点而命名为罗塞塔石碑。1801年,拿破仑的大军被英军打败投降,也结束了法军在埃及为期三年的占领期。埃及的占领权易手也掀起这批法军在埃及收集到的古物之所有权争议,当时法国的科学家们希望能保留这批古物并在6月开罗破城时,带着它们避走亚历山大港,但英方却认为这些古物是没收品,应当属于英王乔治三世的财产。当时,著名法国自然学家艾奇恩那·若弗鲁瓦·圣-蒂莱尔曾致信英国大使威廉·理查·汉弥尔顿(英语:William Richard Hamilton)爵士(Sir William Richard Hamilton),威胁如果英方豪夺,他们将焚毁这批发现物。英军在占领亚历山大后,与法方签订亚历山大降书(英语:Capitulation of Alexandria (1801))(Capitulation of Alexandria,1801年9月)正式结束法军在埃及的占领,根据此协约法军在占领期间于埃及发现的古物,也应一同转移给英方。但法军在撤退时并未依约缴出罗塞塔石碑,而是将它藏在一艘小船上准备偷渡回欧陆,但功败垂成半途被英军捕获。事后双方协议,法方可以保留之前的研究成果与石碑的拓印,但英方则获得石碑的实际拥有权。罗塞塔石碑在1802年时运抵英国,并且以英王的名义捐献给大英博物馆作为收藏,从此之后罗塞塔石碑一直被展示在博物馆的埃及馆中,是该馆最引以为傲的镇馆之宝之一。在之后的两百多年间,罗塞塔石碑仅曾短暂地离开过大英博物馆一次——1917年时,接近尾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火蔓延,由于博物馆方面担心伦敦遭受到激烈的轰炸而损伤古物,因此将一批包括有罗塞塔石碑、较为轻便容易搬移的重要古物,偷偷藏匿在霍本一带深达地下50英尺的地铁车站中,为期两年。直至大战结束恢复和平后,才将古物移回博物馆继续展览。不过,并不是全世界的人们都很乐意见到罗塞塔石碑被保存在大英博物馆中,由于罗塞塔石碑是解开埃及古文字的关键,对埃及考古界来说意义非凡,也因此设址于开罗的埃及古物最高委员会(阿拉伯语:المجلس الأعلى للآثار (مصر))(Supreme Council of Antiquities,是埃及文化部的下辖组织之一,此委员会负责掌管埃及出土的所有古迹与古物)秘书长、也是知名埃及考古学家的札希·哈瓦斯博士就曾公开呼吁英国应该将罗塞塔石碑归还给它真正的归属地——埃及。罗塞塔石碑也是这些年古物最高委员会追讨流失文物的重点之一。由于其知名度与重要性,除了石碑本身外,罗塞塔石碑或罗塞塔这名词也被引申用来意指或暗喻一些其他的事物。其中,由于石碑上的刻文被用来作为语言翻译用途,因此有一款非常受欢迎的多国语言学习软件,也以《罗塞塔石碑》来命名。除此之外,由于是破解埃及象形文这种如谜题般的事物之起始点,“罗塞塔石碑”也被用来暗喻要解决一个谜题或困难事物的关键线索或工具,举例来说,欧洲空间局(ESA)就将其发展的太空探测器命名为罗塞塔号,因为透过此计划,将会破解太阳系生成的秘密,是天文研究上的关键突破。另外,罗塞塔石碑也被用来比喻能长久储存数据的事物,例如,庆应义塾大学、京都大学、夏普公司联合的研究人员将他们研制的新型存储系统的原型命名为“数字罗塞塔石碑”(DRS)。使用“罗塞塔”来命名的事物包括有:
相关
- 硅酸硅酸是一类具有n通式的化合物,可以由可溶性硅酸盐与酸反应制取。简单的硅酸如偏硅酸H2SiO3、二硅酸H2Si2O5和原硅酸H4SiO4等已经在稀溶液中检测出;偏硅酸只能在0℃左右存在,室
- 减肥减肥学(bariatrics)是医学的一个分支,目的在探讨肥胖症的起因、预防及治疗。一般简称为减肥、纤体、瘦身或秀身,是指采用人为手段故意降低体重,特别是减少体内的脂肪。减肥的原因
- 唑吡坦唑吡坦(英语:Zolpidem)是一种Z-drugs安眠药,其药发时间约在15分钟之内,药效维持两至三小时。市场上常见的药名包括、Adormix、Ambien、Ambien CR、Edluar、Damixan、Ivedal、Nyta
- 三个火枪手《三个火枪手》(法语:Les Trois Mousquetaires)是法国作家大仲马在1844年出版的小说,又译作《侠隐记》、《三剑客》或《三枪侠》、《三铳士》;最初于1844年3月-7月连载在报纸《时
- 莫尔多瓦共和国莫尔多瓦共和国(俄语:Респу́блика Мордо́вия,罗马化:Respublika Mordoviya;莫克沙语:Мордовскяй Республикась;厄尔兹亚语:Мордов
- 粉红肉渣粉红肉渣(英语:Pink Slime),是一个英文口头词语,意指经过氨消毒的瘦牛肉及其副产品,这些经氨加工的肉渣,以适合人类食用。包括嘉吉肉类及牛肉制品公司等牛肉加工业中,粉红肉渣有一定
- 巴黎皇家宫殿皇家宫殿(法语:Palais-Royal)是位于法国首都巴黎第一区的宫殿建筑,与卢浮宫的北翼遥遥相对。它的著名前院与巴黎皇家宫殿广场之间由丹尼尔・布伦设计的石柱所相隔。自拿破仑时期
- 权宜主义权宜主义谬误(英语:fallacy of expediency)是一种非形式谬误,系基于某方案目的很重要,而无视方案的一切缺陷。较白话的诠释是:“应该做,就不要管完不完美”与权宜主义谬误相对的是
- 浸润浸润或不浸润是两种互斥的物理现象。如果液体对固体浸润,同时固体内部存在毛细管,那么因为毛细作用,液体会渗透到固体的内部。浸润指液体与固体发生接触时,液体附着在固体表面或
- 哲思哲思是一位下埃及统治者,在巴勒莫石碑中被提及。由于考古学家没有发现其他证据,他可能是神话中的国王,甚至可能是完全虚构的统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