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现象学派

✍ dations ◷ 2025-09-08 22:34:20 #现象学,哲学,西方哲学,德国哲学

慕尼黑现象学(Munich phenomenology,也称慕尼黑现象学派、慕尼黑现象学小组),是二十世纪之交在慕尼黑从事研究和工作的一群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哲学倾向。他们的观点被归为“实在论(实在主义)现象学”或“本质现象学”。慕尼黑现象学通常被看成是早期现象学的一个分支。

1895年,慕尼黑大学的心理学家西奥多·利普斯同一些学生创立了“心理学协会”。这个学生协会的一些参与者——尤其是约翰内斯·道伯特(Johannes Daubert)、莫里茨·盖格、亚历山大·普凡德尔和阿道夫·莱纳赫——都受到了埃德蒙德·胡塞尔《逻辑研究》(1900/01)的启发。胡塞尔的著作批评了他们的老师利普斯的心理主义,并展示出了一种新的哲学研究方式,即现象学。这些人选择与胡塞尔结盟,成为了现象学研究者在慕尼黑的学术团体。 1905年左右,利普斯的许多学生(以道伯特为首)暂时中断了在慕尼黑的学业,前往哥廷根大学直接跟随胡塞尔学习。这一“慕尼黑对哥廷根的入侵”通常被看成是现象学运动的开始。由于慕尼黑学生的到来,最后导致哥廷根在1910年左右也成立了一个类似的学生团体,被称为哥廷根学圈(或哥廷根学派)。

1912年,《哲学与现象学年鉴》出版物成立,胡塞尔、盖格、莱纳赫、普凡德尔和马克斯·舍勒任编辑。在《年鉴》第一版中,胡塞尔出版了《观念I》(《纯粹现象学通论》),之后一些追随者对胡塞尔新的现象学新观点持批评态度。原慕尼黑小组的成员同胡塞尔的观念论和先验现象学保持一定距离,更重视他早期的第一版《逻辑研究》里的实在论现象学。

相关

  • 脂肪族脂肪族化合物,又称脂肪烃,是指结构上不含苯环或其它芳香环的烃类,和芳香族化合物相对。有机化学中,碳氢化合物被划分为两类:脂肪族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指含有苯环
  • 季节性抑郁症季节性抑郁症(英文: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或SAD,以下简称SAD)也叫做“冬季忧郁症”(英语:Winter depression),是一种感情的,或者情绪的失调。大多数的SAD患者在一年的大部分时
  • 八纲辨证八纲辨证中的“八纲”是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概念,用八纲辨别归纳证候,是分析疾病共性的辨证方法,是八纲概念在中医学中应用的一个方面。八纲指表、里、寒、热、虚、实、阴、
  • 六氟化铂六氟化铂,即氟化铂(VI),是一个深红色的挥发性固体,化学式为PtF6。该化合物中的铂为+6氧化态,只有四个d电子,呈顺磁性,基态时为三线态。PtF6是很强的氧化剂和氟化剂。最熟知的是它
  • 饮食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关系有人怀疑注意力不足过动症与饮食存在关联。关注的焦点主要为食品添加物、人工色素、含糖食物和衍生的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和维他命、矿物质及Ω-3脂肪酸等营养素的缺乏。整
  • 蒙古通讯社蒙古通讯社(中文简称“蒙通社”,蒙古语:Монцамэ)是蒙古国的国家通讯社。蒙古通讯社是蒙古国的官方通讯社,创建于1921年,1957年10月改成国家通讯社。该社和世界各大通讯社如
  • 罗马尼亚国家图书馆罗马尼亚国家图书馆(罗马尼亚语:Biblioteca Naţională a României)是罗马尼亚的国家图书馆,收藏所有者罗马尼亚出版的书籍。在罗马尼亚共产主义时期,罗马尼亚国家图书馆曾名为
  • 约翰·贝雷斯福特·利斯约翰·贝雷斯福特·利斯(John Beresford Leathes,1864年11月5日-1956年9月14日),英国生理学家、生物化学家。他是希伯来学者斯坦利·利斯(Stanley Leathes)之子,其兄斯坦利·莫当特
  • 邱荣裕邱荣裕,生于公元1955年,桃园市客家人,台大国家发展研究所教授邱荣举为其胞兄。邱为历史学者,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日本立命馆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文学博士。专长台湾客家
  • 马兰 (植物)马兰别名红梗菜、鸡儿肠、田边菊、紫菊、鱼鳅串,螃蜞头草等,菊科马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做食用,称“马兰头”,中国江南地区常用做蔬菜,多清炒或凉拌,与枸杞头、菊花脑并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