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现象学派

✍ dations ◷ 2025-02-24 05:05:56 #现象学,哲学,西方哲学,德国哲学

慕尼黑现象学(Munich phenomenology,也称慕尼黑现象学派、慕尼黑现象学小组),是二十世纪之交在慕尼黑从事研究和工作的一群哲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哲学倾向。他们的观点被归为“实在论(实在主义)现象学”或“本质现象学”。慕尼黑现象学通常被看成是早期现象学的一个分支。

1895年,慕尼黑大学的心理学家西奥多·利普斯同一些学生创立了“心理学协会”。这个学生协会的一些参与者——尤其是约翰内斯·道伯特(Johannes Daubert)、莫里茨·盖格、亚历山大·普凡德尔和阿道夫·莱纳赫——都受到了埃德蒙德·胡塞尔《逻辑研究》(1900/01)的启发。胡塞尔的著作批评了他们的老师利普斯的心理主义,并展示出了一种新的哲学研究方式,即现象学。这些人选择与胡塞尔结盟,成为了现象学研究者在慕尼黑的学术团体。 1905年左右,利普斯的许多学生(以道伯特为首)暂时中断了在慕尼黑的学业,前往哥廷根大学直接跟随胡塞尔学习。这一“慕尼黑对哥廷根的入侵”通常被看成是现象学运动的开始。由于慕尼黑学生的到来,最后导致哥廷根在1910年左右也成立了一个类似的学生团体,被称为哥廷根学圈(或哥廷根学派)。

1912年,《哲学与现象学年鉴》出版物成立,胡塞尔、盖格、莱纳赫、普凡德尔和马克斯·舍勒任编辑。在《年鉴》第一版中,胡塞尔出版了《观念I》(《纯粹现象学通论》),之后一些追随者对胡塞尔新的现象学新观点持批评态度。原慕尼黑小组的成员同胡塞尔的观念论和先验现象学保持一定距离,更重视他早期的第一版《逻辑研究》里的实在论现象学。

相关

  • 缬氨酸缬氨酸(Valine)是二十种蛋白氨基酸中的其中一种。其英文名称Valine的命名是源自于缬草(Valerian),而中文名称也因此称为缬氨酸。从营养学的观点来看,缬氨酸是一种必需氨基酸。它
  • B细胞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简称CLL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白血病 主要影响B细胞。B细胞来自于骨髓,在淋巴结中发育,它主要的功能是产生抗体。在CLL中,B细胞
  • 咸海咸海(哈萨克语:Арал Теңізі‎;乌兹别克语:Orol dengizi;俄语:Аральскοе мοре),是中亚的一个内流咸水湖,位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的交界处。
  • 榛子榛子,亦作榛果,是榛属植物的的坚果,果皮坚硬,果仁可食,是来自中国北方的野生果实。人类日常食用的榛子,其实是取自欧榛果实的果仁。这种欧榛仁,是国际贸易市场四大坚果之一。榛子与
  • 松鼠形亚目松鼠形亚目(学名:Sciuromorpha)又译松鼠亚目,是啮齿目以下的亚目,当中包括有松鼠、花栗鼠、山河狸及很多种类的啮齿动物。这个亚目下的动物的特征就是下颚的独特形状,其下颚的活动
  • 力为廉力为廉(William Henry Lacy; 1858年1月8日-1925年9月3日)是美国美以美会差会派往中国的传教士。1858年1月8日,力为廉出生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他毕业于西北大学和加略特圣
  • 四喜丸子四喜丸子(英语:Sixi Balls),为中国的一道名菜,为鲁菜的代表菜之一。四喜丸子从外观上来说,由四个较大的肉丸以及其他辅料组成。四喜丸子的做法与狮子头基本一致,只是四喜丸子限用四
  • 斑比效应斑比效应指的是受到此效应影响的人,将会极力反对人类杀害一般被公认为“可爱”的动物(特别是狗或兔以及其他的宠物),但同时却不会反对杀害那些“不可爱”的动物。例如蜥蜴以及蛇
  • 门前典之门前典之(发音:もんぜん のりゆき / Monnzen Noriyuki,1957年-)是一位日本推理小说作家,出生于山口县下关市,毕业于熊本大学工学部建筑学科。2001年,他的处女作《建筑尸材》(原标题「
  • 管廷纲管廷纲(1858年-1911年),字季张,清朝官员。山东莒州(今日照市莒县)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考中壬辰科三甲进士。分发广西雒容县知县,升东兰州知州,赏同知衔。兄廷献、廷鹗皆为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