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

✍ dations ◷ 2025-07-09 16:16:53 #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
《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通常也被称为《国际刑事法院规约》或称《罗马规约》,该规约于1998年7月17日在意大利罗马的外交会议上获得通过并于2002年7月1日生效。至2009年6月,规约缔约国达到108个。智利于2009年9月1日成为第109个缔约国,另有39个国家已经签署但尚未批准此规约。规约规定了法院的职能、管辖权和组织结构。在为建立一个常设国际法院以惩治犯有种族屠杀和其他严重国际罪的个人而进行了多年谈判之后,联合国大会于1998年6月在罗马召开了为期5周的外交大会,旨在最终拟定并通过一个有关建立国际刑事法院的公约。1998年7月17日,在21个国家弃权的情况下,罗马规约以120票赞成,7票反对获得通过。反对这一条约的有7个国家,由于是一次无记录表决,所以没有把投反对票的国家记录下来。但是有3个国家陈述了投反对票的理由。如中国认为,授给预审分庭来制约检察官的主动行动的权力还不够,同时,规约的通过应该采取协商一致的方式,而不是以表决的方式。规约第126条规定规约将在批准国达到60个之后生效。2002年4月11日,10个国家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特殊仪式上同时批准了罗马规约,使批准国家数量达到要求。条约于2002年7月1日生效;国际刑事法院只能起诉在当日或该日期之后发生的罪行。至2009年6月,已经有109个国家批准或加入罗马规约,其中包括所有南美洲国家、大部分欧洲国家和约一半的非洲国家。另外还有39个国家已经签署,但尚未批准该条约;规约条款规定,这些国家有义务避免采取“可能损害条约宗旨和目的的行为”。2002年,美国和以色列取消对罗马规约的签署,这意味着他们再无意成为缔约国,这样他们就不必因曾签署规约而负有任何法律义务。布隆迪根据第127条退约,在2016年10月27日给予退约通知,菲律宾也在2018年3月17日给予了退约通知 。以下列出没有签署、批准、接受、核准或加入的会员国 。

相关

  • 青霉素青霉素(Penicillin,或音译盘尼西林)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由青霉菌中提炼出的抗生素。青霉素属于β-内酰胺
  • 更昔洛韦更昔洛韦(Ganciclovir)是一种抗病毒药物,常用于治疗细胞巨大型病毒(cytomegalovirus)感染。1980年由Syntex Research的Julien Verheyden和John Martin合成。他的前药万乃洛韦(valg
  • μ子催化Μ子催化聚变是一种核聚变过程,可以让核聚变的发生温度远低于正常情况,即使在室温下或更低的温度都可以触发核聚变。它是核催化已知聚变反应的几种方法之一。μ子是一种不稳定
  • 事故灾害,又称为灾难、灾祸、灾厄、灾患、祸患、浩劫,是对能够给人类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破坏性影响的事物总称。灾害不表示程度,通常指局部,可以扩张和发展,演变成灾难。如蝗虫
  • 晒伤晒伤是一种由于过度暴露于紫外线(通常为日光)下导致的射线烧伤。它促进细胞凋亡,引起的症状为皮肤发红、发痛,在少数极端案例中会导致生命危险,而轻度暴露于紫外线下则只会导致晒
  • 亚历山大大帝马其顿的亚历山大三世(古希腊语:Ἀλέξανδρος Γ' ὁ Μακεδών,其名字亚历山大意为“人类的(.mw-parser-output .Polytonic{font-family:"SBL BibLit","SBL Greek
  • 小脑深部核团小脑深部核团(下简称深部核团)是小脑的深部的解剖结构。小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每个半球各有四个深部核,称为齿状核(Dentate nucleus),拴状核(Emboliform nucleus),球状核(Globose nucle
  • 君士坦丁君士坦丁(阿拉伯语:قسنطينة‎,法语:Constantine)位于阿尔及利亚东北部,是君士坦丁省的首府,西距首都阿尔及尔322公里。根据2008年人口普查,它有448,374名居民,是阿尔及利亚第
  • 弗朗索瓦·库普兰弗朗索瓦·库普兰(法语:François Couperin,1668年11月10日-1733年9月12日),法国著名的音乐家族库普兰家族成员,作曲家路易·库普兰的侄子,巴洛克时期著名作曲家,也是最伟大的羽管键
  • Pittsburgh Post-Gazette《匹兹堡邮报》(英语:Pittsburgh Post-Gazette),是美国大匹兹堡地区最大的日报,曾名为《The Pittsburgh Gazette》,于1786年7月29日首次发行。自1938年以来,《匹兹堡邮报》共获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