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弓兽

✍ dations ◷ 2025-11-14 16:09:28 #后弓兽科,中新世哺乳类,上新世哺乳类,更新世哺乳类

后弓兽(学名),又名滑距兽,是一种长颈的南美洲的有蹄动物,属于滑距骨目。它有长的四肢,每肢上有三趾。最古老的化石可追溯至约7百万年前,而在约1万年前的更新世晚期便失去了化石纪录。后弓兽是后弓兽科中最著名的成员,只有在南美洲(主要是阿根廷)有发现其化石。原模标本是由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在小猎犬号之旅中发现。长颈驼的外观就像没有驼峰及有一个短象鼻的骆驼,但它们与骆驼或长鼻目没有亲密的关系。

后弓兽的化石纪录在7百万年前的南美洲出现。估计后弓兽是从或演化而来。南蹄目是唯一一类出没于南美洲的有蹄动物。很多物种因北美洲物种的入侵而在争竞中被淘汰灭绝。只有余下长颈驼及,并大型的箭齿兽属及。这些最后的南美洲原住有蹄动物最终与其他来自北美洲的物种在更新世末灭绝。

后弓兽的特征在于其鼻孔是在头顶,令一些科学家相信像鲸鱼般是用作呼吸管。但有一项研究发现后弓兽有非常好的运动性,可以在奔跑时改变方向。明显从来没有人见过后弓兽,它们的毛皮颜色都只是估计。大部分科学家都倾向相信后弓兽生活在大草原的环境,而估计它们的毛皮与干草的颜色接近。

后弓兽与其近亲的一样,都有完整的44颗牙齿。

按照后弓兽的牙齿,它们是草食性的,以其象鼻来抓树叶或草为食物。有推测指它们是群居的,以逃避猎食者。

后弓兽的主要猎食者是骇鸟,可能是,与及肉食性的袋犬目,如袋剑虎及南美袋犬。在上新世晚期或更新世早期,巴拿马地峡的形成容许了北美洲动物群(如美洲狮、美洲豹、细齿巨熊、恐狼及剑齿虎)迁徙至南美洲。

后弓兽相信是利用其快速来逃避猎食者,或是以其长及强壮的腿来踢它们,就像是现今的骆马或骆驼一样。

后弓兽首个化石标本是于19世纪初由查尔斯·达尔文在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亚发现,他最初误以为是属于巨大的大羊驼。自此以后就发现了很多后弓兽的化石,主要都是在巴塔哥尼亚发现,在玻利维亚及委内瑞拉亦有发现。

相关

  • 大便失禁大便失禁(英语:Fecal incontinence),指无法控制排便,造成直肠中的粪便、未完全形成的粪便和液体不受控制地排出。大便失禁有时伴有腹泻或便秘。可能的原因有几个,如妊娠、肛门和直
  • 简鼻亚目简鼻亚目(Haplorrhini)是包括眼镜猴及所有类人猿的灵长目。始镜猴科是已灭绝的原猴亚目,相信与眼镜猴较为接近,且是最原始的简鼻亚目。它们的上唇并非直接连接鼻子或牙床,故可以
  • 锌空电池470 (实际值),1370 (理论值) Wh/kg (1.692, 4.932 MJ/kg)1480-9780 Wh/L (5.328–35.21 MJ/L)锌空气电池(英语:Zinc-Air Fuel Cell)(不可充电的)和锌空气燃料电池(可再充电的)是
  • 表皮层表皮(英语:Cuticle)是生物体的一部分,它是覆盖在生物体表面的非矿物,它坚硬而柔韧,能对生物体提供保护。各种类型的表皮是非同源的,它们的来源、结构、功能和化学组成各不相同。在
  • 襄平城襄平城是中国东北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燕国的军事要塞。襄平城是前284年左右兴建的燕长城的东部堡垒,本为东胡、山戎与箕子朝鲜的重要城市。燕昭王时,有燕将秦开,在东胡作为燕国的
  • 史迈士刘易斯·斯特朗凯西·史迈士(英语:Lewis Strong Casey Smythe,1901年1月31日-1978年6月1日),美国传教士,金陵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南京大屠杀见证者,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成员和管理委员
  • M3步兵战车M2布拉德利步兵战车(M2 Bradley IFV)是美国的步兵战车,以美国陆军五星上将奥马尔·布拉德利为名,由BAE系统陆地与军备公司(英语:BAE Systems Land & Armaments)制造,即是前联合国防
  • 市场-法兰克福线.mw-parser-output .RMbox{box-shadow:0 2px 2px 0 rgba(0,0,0,.14),0 1px 5px 0 rgba(0,0,0,.12),0 3px 1px -2px rgba(0,0,0,.2)}.mw-parser-output .RMinline{float:none
  • 凤山溪 (高雄市)凤山溪是高雄市的一条河川,清朝时期因流经凤山县城东门,因此旧称东门溪。凤山溪发源于高雄市大树山区,向西流经大树区、大寮区、鸟松区后,贯穿凤山区中心,向西南流入前镇区后改称
  • 吉氏皮杜银汉鱼吉氏皮杜银汉鱼为辐鳍鱼纲银汉鱼目皮杜银汉鱼科的其中一种。本鱼分布于马达加斯加的淡水水域。本鱼体长呈纺锤型,略侧扁,吻略成尖突,吻长大于眼径,下腭肥后,背鳍2枚。体绿色,一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