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弓兽

✍ dations ◷ 2025-02-24 00:50:33 #后弓兽科,中新世哺乳类,上新世哺乳类,更新世哺乳类

后弓兽(学名),又名滑距兽,是一种长颈的南美洲的有蹄动物,属于滑距骨目。它有长的四肢,每肢上有三趾。最古老的化石可追溯至约7百万年前,而在约1万年前的更新世晚期便失去了化石纪录。后弓兽是后弓兽科中最著名的成员,只有在南美洲(主要是阿根廷)有发现其化石。原模标本是由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在小猎犬号之旅中发现。长颈驼的外观就像没有驼峰及有一个短象鼻的骆驼,但它们与骆驼或长鼻目没有亲密的关系。

后弓兽的化石纪录在7百万年前的南美洲出现。估计后弓兽是从或演化而来。南蹄目是唯一一类出没于南美洲的有蹄动物。很多物种因北美洲物种的入侵而在争竞中被淘汰灭绝。只有余下长颈驼及,并大型的箭齿兽属及。这些最后的南美洲原住有蹄动物最终与其他来自北美洲的物种在更新世末灭绝。

后弓兽的特征在于其鼻孔是在头顶,令一些科学家相信像鲸鱼般是用作呼吸管。但有一项研究发现后弓兽有非常好的运动性,可以在奔跑时改变方向。明显从来没有人见过后弓兽,它们的毛皮颜色都只是估计。大部分科学家都倾向相信后弓兽生活在大草原的环境,而估计它们的毛皮与干草的颜色接近。

后弓兽与其近亲的一样,都有完整的44颗牙齿。

按照后弓兽的牙齿,它们是草食性的,以其象鼻来抓树叶或草为食物。有推测指它们是群居的,以逃避猎食者。

后弓兽的主要猎食者是骇鸟,可能是,与及肉食性的袋犬目,如袋剑虎及南美袋犬。在上新世晚期或更新世早期,巴拿马地峡的形成容许了北美洲动物群(如美洲狮、美洲豹、细齿巨熊、恐狼及剑齿虎)迁徙至南美洲。

后弓兽相信是利用其快速来逃避猎食者,或是以其长及强壮的腿来踢它们,就像是现今的骆马或骆驼一样。

后弓兽首个化石标本是于19世纪初由查尔斯·达尔文在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亚发现,他最初误以为是属于巨大的大羊驼。自此以后就发现了很多后弓兽的化石,主要都是在巴塔哥尼亚发现,在玻利维亚及委内瑞拉亦有发现。

相关

  • 开始出现药效药物效应动力学(英语:Pharmacodynamics (PD) ),简称药效学,是药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药物作用(action)与药理效应(effects)(即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mechanism of action)
  • 离子泵离子泵是真空泵的一种。离子泵的原理是将气体分子电离后,利用强电场将离子加速至电极板处并捕获,以此移除容器内的气体。 理想条件下,离子泵可以产生压强低至10-11毫巴的真空。
  • 李自成李自成(1606年9月22日-1645年5月17日或1674年),原名鸿基,陕西米脂人,世居米脂李继迁寨,明末民变领袖之一,大顺政权皇帝。原是陕北驿卒。崇祯帝采信大臣裁撤驿卒的建议,造成失业驿卒武
  • Fesub2/sub(SOsub4/sub)sub3/sub硫酸铁是铁(III)的硫酸盐,化学式为Fe2(SO4)3。无水物存在单斜和菱方两种晶型。其水合物可溶于水。它被用作媒染剂以及工业废水的凝结剂,也用于颜料中。医药上用硫酸铁作收敛剂
  • 家话家话,又名重安江苗语,是贵州黄平县的一种苗语。本名为“Mhong”,与惠水苗语相同。家话分布于贵州东部苗语黔东方言区的语言岛内。贵州麻江县的东家话与家话有着亲属关系。东家
  • 战略轰炸战略轰炸是一种用于总体战的军事战略。目的是摧毁国家发动与持续进行战争的各项能力,包括物质与心理层面。战略轰炸是有系统的组织与执行的空中攻击。战略轰炸本身与执行轰炸
  • 杜维明杜维明(1940年2月26日-),祖籍广东南海,出生于云南昆明,孟子研究院名誉院长,学者,第三代新儒家代表人物,哈佛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四配颜回 · 孟子 · 曾参 · 孔伋日本藤原惺
  • 俄克拉荷马领地俄克拉荷马领地(英语:Oklahoma Territory)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合并建制领土,存在于1890年5月2日至1907年11月16日之间,之后和印第安领地合并,升格为俄克拉荷马州。俄克拉荷马领地的
  • 帝国航空帝国航空可以指:
  • 威拉德·范奥曼·蒯因威拉德·范奥曼·蒯因(英语:Willard Van Orman Quine,1908年6月25日-2000年12月25日),20世纪最有影响的美国哲学家、逻辑学家之一。出生于俄亥俄州阿克伦的富裕家庭,其父为一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