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安坡黄宅濂让居

✍ dations ◷ 2025-11-11 22:06:01 #龙安坡黄宅濂让居
坐标:25°01′27″N 121°32′21″E / 25.024178°N 121.539192°E / 25.024178; 121.539192龙安坡黄宅濂让居,简称濂让居,位台北市大安区龙门里和平东路二段及建国南路二段交叉口附近,现坐落于台北市立龙门国民中学校区内,是台北市民居宅第古迹保存于校园的唯一个案。为台北市内少见的传统农村建筑,可反映台湾先民在清朝垦殖台北盆地的风情,并见证了周遭市区历史之变迁。濂让居宅身大体上坐西北朝东南,为火库起屋身,典型安溪厝形与海棠花纹石窗,屋架为硬山搁式,正厅以黑、金色为主色调,门面采凹寿设计;其旧有格局为左右双护龙三合院之形制,是兴建当时农业社会主流合院的代表,过去的濂让居合院建筑群正代表了当时台湾北部农家集居的生活形式。在日治时代台北进行都市计划后,拥有濂让居的黄家位于龙安坡地区的土地及宅第陆续遭到征收;濂让居所在地亦于1973年被划入公共设施保留地,并于1988年成为龙门国中预定地,直到1999年拆除前才由台北市政府列为市定宅第古迹,得以继续保存。目前土地及建筑均属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由龙门国中负责管理维护,平时并不对外开放参观。濂让居过去曾被黄家更名为谦让居,1999年成为市定古迹前经学者探讨研究,仍决定将古迹依初建时名称“濂让居”定名。黄家之神龛、供桌及牌楼仍保留初建时之旧有风貌,正厅有黄少谷院长题字之“祖泽长贻”匾额。神龛上方之漏窗及牌楼,采多层出挑斗栱及多样化雕饰雀替及透雕崁窗。目前濂让居正厅,依旧为“紫云祖祠堂”,奉祀黄家开台始祖以下各房祖先灵位。黄家开台始祖黄启端来自福建省泉州府安溪县归善乡永安里后按社大坵田挂草坪(又称紫云),于1750年(乾隆15年)举家来台发展,起先在淡水、三芝交界处的鸡柔山拓垦(此地至今仍为黄家祖山,旧称蕃薯寮)。1850年(道光30年)黄启端后人举家迁至新庄坪顶坡角发展,因遇到1853年(咸丰3年)蔓延北台湾的漳泉械斗,致屋宅被焚毁,黄家遂变卖产业,举家迁往大湾庄下内埔(今和平东路和敦化南路口附近地区),并购地约40甲。1891年(光绪17年)起,黄家至第四世时进行来台后第一次分爨,至1897年(明治30年)一共盖了四座新宅,皆由担任建筑师的大房黄窦训设计建造,建材与匠师均来自福建泉州;加上原来的祖厝,“紫云蕃薯寮派”在大安共拥有五座宅第,合称“紫云五块厝”的大合院。其中三个主要的聚落分别被称为“顶块黄”的祖厝(今和平东路二段153巷一带)、“中块黄”(今和平东路二段76巷一带)和“下块黄”(今大安森林公园靠近台北市立图书馆总馆一带),另外两座新屋分别位于今日信义路二段和建国南路口一带,及位于敦化南路和四维路口一带的“德禄居”;其中的五房黄彪狮所居住的“中块黄”取名“濂让居”。至于厝名的意义及由来已无可考,研判为大陆塾师的提字。。黄家在大安庄建立家业以来,未若其他地方大族借着富有家财与显扬家世,而积极参与地方公务,或培养子弟争取功名;当时仅有二房“水柳居”曾担任保正,维持地方安宁,之后五世黄礼木曾出任农会会长之外,黄家主就是从事农耕和米行的生意。黄家注重教育,即使是女儿或童养媳也一样对待,鼓励向学,曾礼聘大陆塾师在家授课,除教育自家子弟外,附近人家有心向学者,也都可前来受教。1911年(大正元年)黄家再度分户,至1930年(昭和5年)因第五世人丁日众再度析产,同时向外增改扩建,围墙改用清水砖并填水塘,至第六世之后,因居住空间不够,多于婚嫁之时迁出古宅。1935年(昭和10年),黄家所有田地、屋宅皆被划为城市规划用地,濂让居所在地则先被划定为台北帝国大学(今国立台湾大学)预定地,后又改为台湾总督府台北高等学校(今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宿舍预定地。国民政府来台后,继续实施日本时代所规划之都市计划,黄家田地陆续被征收成为宪兵队、兵工署、国民党黄复兴党部、人事行政局用地,其余土地也成为道路用地,产业只剩1600余坪。1973年起,濂让居所在地正式被划为公共设施保留地,面临拆除,直到1999年经台北市政府民政局与学者会勘,认为濂让居为台北市内罕见的传统农村建筑,建议列为古迹予以保存,并正式以初建时名称定名为龙安坡黄宅濂让居。随后经台北市政府公告成为市定宅第古迹,并决定原地保存于新建之龙门国中校园内,并成为校舍建筑主要意象,使校舍建筑揉合现代建筑与仿古形式。目前濂让居之土地及建筑均属台北市政府教育局,由龙门国中负责管理维护,平时并不对外开放参观;龙门国中建校时配合古迹整体规划,校舍特别以渐层式一楼、二楼、四楼、六楼的斜屋顶建筑与古迹相互搭配,建筑外墙颜色搭配古迹红砖色,并装饰仿古的窗台、门斗等,使得龙门国中成为台北市内颇具特色之学校。目前的濂让居正厅,经紫云蕃薯寮派(黄家)各房商议,决定成为“紫云祖祠堂”,奉祀黄启端以下各房祖先牌位。濂让居大体上坐北朝南,四周皆为稻田,阡陌之间一座红砖三合院,为典型的台湾传统农宅。其格局又称为正身带护龙,初建时只有左右护龙,后来略有扩建,增加外护龙,所用红砖质地极优,色泽红润,作工甚精。屋顶为双导水,屋脊曲线和缓,反映出平实之感,正堂内木雕仍为初建时原物,雕刻精美,在台北市所保存的百年古农宅中,具有清末到日治初期之过渡性格,从材料与装饰特色皆可见之。濂让居为敦实之小型地主居屋,在建材与装饰色彩使用上与当时邻近之林安泰古宅之富豪宅院迂回,风格简朴,注重在实用性而不多加琐碎装潢,为合院之基本格局,宽阔的埕前有一马背脊小门屋,双护龙外侧原有一过水廊,现外墙已拆除,“防御性”格局为龙安坡黄宅一大特色,合院墙壁皆为小型开孔,周围绕以连通性走道,开孔处皆设“铳眼”形成特殊防御性格局,围墙外密种刺竹,进出门户仅留前后大门及左右小门,龙安坡黄宅保有典型农宅之配置特色,围墙内除了防御性的刺竹围篱,也另外种植有生产性的农作物,屋后另有一水井,为农家自给自足之水源,可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治安状况。整体强调实用性,不仅是黄宅的装潢朴素,也可从它注重防御、居家安全等方面看出。建筑风格属于闽南式安溪地方的传统民居农宅,十分素朴简单大方,最华丽的部分属公妈厅的木造神龛和正脊的剪黏;其余地方,多自实用与素朴角度出发,装饰性的物件不多,墙壁与大梁也都是素面;甚至未置太师椅,而是长凳。建筑本体朴实无华,予人稳重的感觉。虽无精雕细琢,但黄家后代黄则修曾引领学生对濂让居的内外,作鲁班尺测绘,竟然处处蕴含进益、进宝、添丁、迎福、富贵、贵子、六合、登科等吉祥寓意。其余建筑装饰主要表现在砌砖技术,着重在转角、层次与线脚的处理;而且采用多种造形砖,虽有实用性,然其装饰性与可看性正是此处。在中国传统合院建筑中,讲究对称式的造型,此种建筑的大小受到社会地位、家族身份的影像,而空间规划则是受到风水的影响,因此,建造房子时在格局上、高度上、在屋脊上、在间架数上、在台基上、在建材上、在技法上、在装饰上等等亦有尊卑,高低、大小的考量。濂让居的方位为坐西北朝东南,依八卦方位是坐干向巽,巽位,贪狼生气,属上吉位;此位有贪狼生气星,出贵催官,大旺人丁,万事顺利是吉庆之象征,主客由此进出,可保朝气蓬勃生生不息,事事顺利,大富大贵。濂让居位置前方原有一口大池塘,后方有小土丘,周围是水田、圳沟和刺竹及麻竹混种竹林,依风水角度来看,可以聚气生财。水池(半月池又称风水池或鱼池)可供调节气温及日常生活所需,也是传统风水学上所说的可以聚宝收纳最佳的型制;而且视野、采光、通风佳;从远观而言,背观音山,面向芳兰山、中埔山,更是大气度。地沃,苗茂盛;宅吉,人兴隆。整体看来,濂让居格局方正,结构整齐,非常符合风水、地理各方面的要求,是十分适宜居住之地。宅前原有植物:亚历山大椰子五棵、槟榔一棵、台湾栾树二棵、榕树二棵、樟树、莲雾、桑树等。其余皆为2004年修护之后种植。濂让居属五开间、闽式ㄇ字型三合院农居,是安溪常见的传统农宅;这种格局的宅第俗称“正身带护龙”或“大厝身,双护龙”。濂让居一开始所建造的形制就是单进双护龙的三合院。依中轴线呈左右对称,主次分明。在1999年时,濂让居已扩充为为单进四护龙外带两排豢舍的建筑。一般民宅空间的居住是按左昭右穆的伦理制居住,正厅左侧之房间,为家长之居室,厨房亦位于左侧房间,由家长之妻掌理。正厅右侧之房间,为家中长辈之居室,若无长辈,则摆置杂物;其他房间为晚辈之居室,依左尊右卑、内尊外卑之秩序分配房间。但濂让居初建时不按此原则,因为黄彪狮一共有五位儿子同住于此,老二最大居右间,老三居左间,老六居右护龙,老五居左护龙,右护龙次间为农具堆放处,左护龙次间充作谷仓。左护龙之屋檐下封泥处有一孔洞,以利于谷仓通风,称为“通风孔”。濂让居的中央空地称为埕,用于晒榖、饲养家禽、办桌聚会、小孩游戏等用途,外围一排是红砖砌成之围墙,以便防卫,围墙原为土角墙,加贴红砖设有铳眼,改建后使用日本人制清水砖,有TR字样;门楼于1950年因进出不易曾遭更改,现今之门楼为配合龙门国中兴建所仿制。屋子后方位于护龙过水间原有一口水井,为古厝兴建同时开凿,深达20米,平时充为饮用水,必要时为救火之用,井水在传统合院中“自给自足”的生活价值观中占有重要经济价值地位,同时也凸显在其防御性空间中之维生角色,另外在水井旁宅第正身右耳房方窗下,可见有一凿孔,为旧时以竹片从水井接水入屋内于水缸中之凿孔,称为“水管洞”;但水井于2002年拆除周遭加盖部分时意外遭到拆除,现为重新修复之模样。宅前原有半月池,原本饲养鲤鱼、鲢鱼、鲫鱼为主,1930年因事故填平,战后被征收,大部分成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宿舍之建地。今已在原地复原一仿制半月池,但由于考量都市计划道路,已非当时完整之半月池形状。濂让居的装修,除了神龛以外,基本上以实用与朴素为主,装饰性的物件不多,正厅甚至未置太师椅,而是长凳。公妈厅的神龛排楼面嵌木雕透雕,表现花草、松鹤、福禄寿等主题,寓意福气常寿;寿梁斗座上有琴棋书画四件木刻浅浮雕,寓意子孙多才多艺;牌楼面尚有隐谕庄重、尊贵之莲花垂花、鳌鱼雀替和飞凤竖材。神龛排楼上方之漏窗,采多层出挑斗拱及多样化雕饰雀替及透雕嵌窗,与传统“看架”及“五弯连拱”形制不同。正厅三开间的木造神龛建筑与雕饰,作工精致,是濂让居最庄重之处,迄今仍为原建物,保存良好。神龛中央祀有开台以来历代祖先,更有黄启端来台时所携精细雕刻的历代祖宗牌位一座,另外两尊神像清水祖师公和法主公也是开台始祖黄启端自安溪原乡随身来台,从此作为黄家的守护神。濂让居的装饰作法有五种:濂让居现有家具与器物大多属于公妈厅里的摆设,经过百年仍然保存良好;而材料方面,压舱石、花岗石(泉州白石)、福州杉是远自大陆渡海来台,清水红砖也是大陆做好再运来台湾;土埆砖、鹅卵石、乌心石木、三合土是就地取材的;黏着剂为红糖、石灰、糯米这三种混合的古早黏着剂,黏性强又坚固。濂让居各房间内目前陈设的物品,并非全然旧有的物品,很多是整修之后添购的,厨房的大灶以及厨房用品也是后来加盖或添购。因濂让居的风水师及工匠均是聘自大陆,具有一定的水准并保有泉州安溪传统建筑的风格。

相关

  • 生殖腺生殖腺是人和动物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的器官。低等动物又称“生殖巢”,即精巢和卵巢的总称;高等动物雄性的生殖腺是睾丸,雌性的生殖腺是卵巢。人类在青春期后睾丸产生精子
  • 3第3周期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三行(即周期)的元素。含有:
  • 古罗马人命名习俗在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时代,罗马男性公民名字的命名通常采用三名法(拉丁语:tria nomina),即组成名字的三个部分依次为个人名(praenomen)、氏族名(nomen)和家族名(cognomen),在三名之外
  • 中脑中脑(英语:Midbrain)长约1.5公分,其腹面由桥脑延伸至间脑的乳头体(英语:Mammillary body),在两侧明显的突起称基脚(basis pedunculi),是由锥体运动系统及皮质桥脑径的纤维所组成。位于
  • 法墨战争法国武装干涉墨西哥(西班牙语:Segunda Intervención Francesa en México),又称为马西米连诺事件或法墨战争,是一次由法兰西第二帝国远征军对墨西哥发动的一次入侵,开始时曾获得
  • 洛桑·尼玛洛桑·尼玛(藏语:.mw-parser-output .uchen{font-family:"Qomolangma-Dunhuang","Qomolangma-Uchen Sarchen","Qomolangma-Uchen Sarchung","Qomolangma-Uchen Suring","Qomol
  • 大庆汽车大庆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庆汽车、TCMC,是一家台湾汽车制造商,总部位于屏东县屏东市,曾是速霸陆汽车的台湾总代理商,主要股东为前益华公司董事长王镇魁以台湾伟士伯公司名
  • 北极海北冰洋(英语:Arctic Ocean)又称北极海、北大洋,北极洋,位于北极圈内,大致以北极点为中心。北冰洋是世界五大洋中最小最浅的。面积1405.6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大洋面积的3.6%。平均深
  • 台湾丧葬台湾丧葬于台湾不只是一种丧礼仪式,在民间亦演变成相当重要民俗文化。都市化程度极高的台湾各大城市,丧葬殡仪即使简化,仍为人们所重视。不仅于此,台湾丧葬于台湾的生命教育课程
  • 亚历山大·蒲柏亚历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1688年5月21日 - 1744年5月30日)是18世纪英国最伟大的诗人。蒲柏出生于一个罗马天主教家庭,由于当时英国法律规定学校要强制推行英国国教圣公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