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战歌

✍ dations ◷ 2025-10-24 21:01:34 #共和国战歌
《共和国战歌》(英语:The 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是首美国的爱国歌曲,由朱莉亚·沃德·豪(Julia Ward Howe)作词,为南北战争期间十分流行的歌曲,原版词曲是由南卡罗莱纳州人威廉·史蒂夫(William Steffe)创作。该曲亦可称为《迦南之乐土》(Canaan's Happy Shore)或《兄弟们,你们会遇见我吗?》(Brothers, Will You Meet Me?)并被当成营火灵魂乐传唱。这首曲子把美国内战和末日对恶人的审判联系在一起(通过引用圣经《以赛亚书》第63章参和《启示录》第19章参),并随即传遍美国南北各地,并成为美国著名的爱国歌曲。一位名叫汤玛斯·比绍普(Thomas Bishop)的佛蒙特州男子在战争爆发之前加入了马萨诸塞州的炮兵团,并在1860年左右以威廉·史蒂夫的旋律加上他创作的歌词完成了歌曲《约翰·布朗之躯》。后来朱莉亚·沃德·豪听到这首歌,又另行创作了新的歌词,并命名为《共和国战歌》这首好听易懂的旋律传遍全国各地,并作为许多新歌词的配乐(但多数的歌词十分粗俗)。“荣耀,荣耀哈利路亚!”的曲调最初是一首南方民间传统的赞美诗,最早在19世纪初即有记载。最初记录的版本《迦南之乐土》中有"Oh! Brothers will you meet me/On Canaan's happy shore?"(“噢,兄弟们你们会与我再会吗/再会于迦南幸福的海岸吗?”)和"There we'll shout and give him glory/For glory is his own."(“在那儿我们会欢呼着给予祂荣耀/因为荣耀都是祂的”),而这些片段最终被囊括在“荣耀,荣耀哈利路亚!”的副歌中。这类最初的赞美诗曲调和歌词被传唱着南北双方的营地中。1861年5月12日的礼拜日,在波士顿附近马萨诸塞州沃伦堡的升旗仪式上,使用《噢,兄弟们!》曲调和“荣耀,荣耀哈利路亚!”作副歌的”约翰·布朗“之歌第一次在公众场合演出。这时美国南北战争已经打响了近一个月。1890年,乔治·金伯在回忆录中写道,马萨诸塞州第2民兵营“老虎”集体写出了这首《约翰·布朗之躯》的歌谣。他写道:我们过去营里有个叫约翰·布朗的苏格兰人...这家伙刚好和那个攻打哈珀斯费里军械厂的英雄约翰·布朗的名字一模一样,于是在这之后他就成了战友们的嘲笑对象。如果他在营里干活时慢了几分钟,或者是在站队时慢半拍,他就肯定会被大家三言两语地取笑:“快点啊老伙计,你可是要帮咱废除奴隶制的人啊,”或者是“这哪能是约翰·布朗啊--约翰·布朗早死啦。“接着几个爱开玩笑的家伙添油加醋地假装肃穆地--好像为了强调约翰·布朗已经真的,彻底地死了这一事--说:”是啊,是啊,可怜的老约翰·布朗已经死了;他的躯体在坟墓里腐烂和崩塌。金伯回忆到,这些话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成了营队里民兵们的口头禅--就像那些在南北战争时期军营中广为流传的曲子里的歌词一样,而且还逐渐被嫁接到了这些曲子上,比如说《噢,兄弟们!》的曲调上:到了最后弄出来的小曲已经荒唐、蹩脚的的地步了,说的是约翰·布朗已死、他慢慢腐烂的尸体,然后接着便开始唱赞美诗。最后这些小曲甚至已经离谱到了--"John Brown's body lies a-mouldering in the grave,(约翰·布朗在墓里崩塌腐烂,His soul's marching on."他的灵魂正在前进。)还有--"He's gone to be a soldier in the army of the Lord,(他成为了上主的一名士兵,His soul's marching on."他的灵魂永远前进。)这几句似乎会给唱的人以极大的激励,而这个约翰·布朗的灵魂“正在前进”(英语:Marching On)的点子被想出来后就一下子获得了一致肯定。这些句子被翻来覆去地唱着,大家津津有味地合着“荣耀,哈利路亚!“的合声副歌。一些营里的士官觉得这些歌词粗野无礼,于是便要求他们唱些更适合军队的歌,但是并没能止住士兵们的热情。这首歌很快便有战友希望发表出去,于是找到了出版家C.S.Hall先生。他们选了一些更合适的句子加在歌曲上,期间甚至还寻求了一位当地的诗人帮他们抛光歌词。(旧)第1炮兵团和第55炮兵团(1918)的官方史料记载约翰·布朗之歌最初创作于“老虎”营,和金伯的回忆是一致的。金伯所属的营在内战初被部署在肯塔基州的莫雷;朱莉亚·沃德·豪在华盛顿特区外Upton Hill的一个检阅仪式上听到了这首歌。当时的威斯康辛州第6志愿步兵团K连指挥官鲁弗斯·R·道斯在回忆录中说他的连里一个叫约翰·提克诺的军士最先开始唱这首歌。朱莉亚·豪的朋友--参加了这次检阅的詹姆士·弗里曼·克拉克--暗示说豪为这首战歌写了新的歌词。在1861年11月18日的这个晚上,豪为这首《共和国战歌》谱了词。她回忆到:那天晚上我按习惯像平时一样睡下了,而且睡得很沉。但在清晨破晓前的晦暗之中,我醒了过来;我躺着等待着晨曦出现,这时那一行行我渴望的长诗在我的脑海中逐渐交织成型。我一一斟酌了每段诗句,最后我告诉自己:“我必须起来把他们写下来,绝对不可以再睡去便也就把它们给忘了。”就这样,灵光突现,我跃下床,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我抓到昨天我已经用过的一支很旧的笔,不加一点儿思考便潦草地涂写下那些诗句。朱莉亚·豪的《共和国战歌》首先发表在1862年2月大西洋月刊的封面上,剩下有六段后来少一些唱起的歌词当时还没有被发表。这首歌在1863年还被宾州有色人种步兵招募管理委员会引发在宣传单上。《约翰·布朗之歌》和《共和国战歌》都发表在1874年的《老民谣曲调》上,并再印于1889年。两首歌的都在合唱副歌的第二行加了一个”荣耀!”即是荣耀!荣耀!荣耀!哈利路亚!“。朱莉亚·沃德·豪的丈夫是著名的盲人教育家塞缪尔·格莱德利·豪;塞缪尔和朱莉亚都是活跃的废奴主义者领袖,强烈支持联邦统一。朱莉亚·豪向大西洋月刊发表了这首曲子;第一版在刊出在该杂志1862年2月刊上。以下是这份最早的英文版本以及改编译文。(乐队独奏)--- (乐队独奏)The 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 Updated(1901)是马克吐温所作的讽刺歌词,从一位因美西战争与美菲战争,而有感而发的美国企业家的观点出发。这首歌的旋律是共产党歌曲“永远团结”的基础,由拉尔夫·查普林在1915年所创作。在二战期间的美军伞兵们将之作成了另一首流行军歌《伞绳上的鲜血(英语:Blood on the Risers)》,旋律同原曲,但歌词改编为语带讽刺的版本,描述一名菜鸟伞兵在跳伞时因伞具故障而坠地身亡的故事。此曲在第101空降师、第82空降师等伞兵部队中蔚为风潮。英国著名足球队曼联队更是在不同年代将此曲改变成为队歌。

相关

  • 万乃洛韦伐昔洛韦(Valaciclovir)是鸟嘌呤类似物类抗病毒药物,用于单纯疱疹和带状疱疹感染。它是阿昔洛韦的前药,在体内可转化为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是一种前药,是阿昔洛韦酯化物,口服生物利
  • 构效关系构效关系指的是药物或其他生理活性物质的化学结构与其生理活性之间的关系,是药物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狭义的构效关系研究的对象是药物,广义的构效关系研究的对象则是一切
  • 意识异常心理学 行为遗传学 生物心理学 心理药物学 认知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 跨文化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 差异心理学(英语:Differential psychology) 发展心理学 演化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 几何中心n 维空间中一个对象X的几何中心或形心是将X分成矩相等的两部分的所有超平面的交点。非正式地说,它是X中所有点的平均。如果一个物件质量分布平均,形心便是重心。如果一个对象
  • 叶金川叶金川(1950年6月29日-),台湾公共卫生学者及政治人物。国立台湾大学医学系学士、国立台湾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硕士、哈佛大学流行病学硕士。为第12任中华民国总统马英九倚重的幕
  • 弗里德里希·席勒约翰·克里斯托弗·弗里德里希·冯·席勒(德语:Johann Christoph Friedrich von Schiller,1759年11月10日-1805年5月9日),通常被称为弗里德里希·席勒,神圣罗马帝国18世纪著名诗人
  • ADD Loving itADD & Loving It?!(中文:注意力缺失症&喜爱它?! )是一部由Rick Green(英语:Rick Green)和明星Patrick McKenna(英语:Patrick McKenna)导演的加拿大纪录片。《ADD & Loving It?!》2009
  • 陈建文陈建文(1965年9月-),男,汉族,福建龙海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
  • 奥克兰突击者国家橄榄球联盟(]年至今)联会冠军(5)分区冠军(15)拉斯维加斯袭击者(英语: Las Vegas Raiders)又译拉斯维加斯侵略者或拉斯维加斯突击者,是一支主场位于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的职业美
  • 山地自行车登山车(英语:Mountain bike)或称登山单车、山地自行车,山地车,为设计在山地非公路地型骑乘的脚踏车;越野骑行登山车的历史包括了欧洲的cyclo-cross运动和英国人Roughstuff Fello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