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成节,又称大清明,为农历八月初八(民间)或八月初九日(官方),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节日之一,是太乙救苦天尊的祭典日,但现在已逐渐式微。主要民俗有祭拜太乙救苦天尊、扫墓、祭祖等。大致上民间在八月初八祭祀太乙救苦天尊与祖先。官方则在八月初九祭祀太乙救苦天尊与众仙。
道教相信,太乙救苦天尊是太上老君弟子,曾受太上老君之命下凡,转世为庄子,为世人讲解逍遥、齐物、心斋、坐忘的思想。八月初八日功德圆满,白日飞升,并在次日带着东斗星君与酆都北阴大帝下降凡间,考察民间善恶。“青华帝君下降,东斗下降,北阴下降。”
宋真宗时以八月九日太乙救苦天尊下降日,作为其官方生日,并加以纪念,宋徽宗时,以八月九日“青华帝君生辰”为元成节。
相传古时汀州客家人称八月初八为“大清明”,各坛道士会举行“太乙天尊接引浮生法事”,祈求太乙救苦天尊救拔信徒先人,赐予冥福;作醮与法会通常自农历八月初七开始,到八月九日才结束;有的甚至八月初一就开始。
明溪、将乐古时认为清明日有三种,节气的清明为“正清明”、三月初三上巳为“小清明”、八月初八元成节为“大清明”,是太乙天尊拯救亡灵之时。三种清明日附近都允许扫墓,故一年最多可以三次,最少要扫墓一次,扫墓愈多次愈能获得祖先的福佑,所以不像闽南人喜欢一同扫墓,此地常有每个派系的宗族各自去扫墓的情况。“大清明”最晚可以到延续到中秋,中秋节前没扫墓,将会遭到祖先的责罚。今已无此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