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绿红菇

✍ dations ◷ 2025-10-28 23:50:23 #红菇属,食用菌,欧洲真菌,亚洲真菌

孢印白色

变绿红菇(学名:)是一种红菇属的担子菌菇类,又称为野生绿菇、绿菌、青盖子、青菌(中国东北)、青面梨菇(福建)、青蛙菌、绿豆菌(广西)、青脸菌(四川)、青头菌(昆明)和青汤菌(贵州)。它的主要的外观鉴别特征包括:淡绿色菌盖,表面附有深绿色突起;致密的白色菌褶;以及白色柱状、实心菌柄。变绿红菇分布广遍英国、欧洲和亚洲,或单株、或群散,生长在落叶及混合林的土壤上,多与栎树、欧洲山毛榉等硬木树种共生形成菌根。它可能也出现在北美洲,但由于易与黄斑绿菇(学名:)等类似菇种混淆,迄今未有明确定论。此外,研究显示,变绿红菇的核糖核酸酶相较于其他食用菇类,具有特殊的生物化学属性。

变绿红菇最早在1774年由雅各布·克里斯汀·谢弗描述,命名为“Agaricus virescens”。1836年,随着群类被伊利阿斯·马格努斯·弗里斯转移至红菇属,变绿红菇于是定名为“Russula virescens”。它是变绿红菇亚目()的模式种;该亚目的特征是菌盖表面上布有类似糠的突起。

它的种小名“virescens”是拉丁文“变绿”的意思。而由于其菌盖表面颜色和质地为辨识特征,变绿红菇在中国各地又有青脸菌、青盖子等众多别名。

相关

  • 原核翻译启动原核翻译(Prokaryotic translation)是指原核生物细胞中信使RNA被70S核糖体翻译为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可分为起始、延伸、终止与再循环四个主要步骤。原核生物的翻译起始阶段
  • 后缀后缀(英语:suffix),又称字尾或词尾,在词汇学的定义中表示一种后置于其他词素后的词缀。以英语为例:establish(动词)+ -ment(后缀)→establishment(名词):借由后缀-ment的使用,使原本的动词
  • 技术融合本文描述科学和技术的融合,包括新兴技术(NBIC,即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认知技术)的融合和媒体技术的融合。“融合是对知识、工具和所有相关人类活动的深度集成,社会因而
  • 预测预测,是研究和预估未来将会发生的事件及结果。预测类似预言、预知、占卜,前者可能是可供检测的科学方法,后者则常常无法证伪。
  • 着丝点动粒或着丝点(英语:Kinetochore)是真核细胞染色体中位于着丝粒两侧的3层盘状特化结构,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是非染色体性质物质附加物。动粒与染色体的移动有关。在细胞分裂(包括有
  • 电子伏特电子伏特(英语:electron volt),简称电子伏,符号为eV,为能量单位。代表一带电量为1.602 176 634 x 10−19库仑的电子 在真空中通过 1 伏特电位差所产生的动能。电子伏与SI制的能量
  • 量化 (数理逻辑)在语言和逻辑中,量化是用量词指定一个谓词的有效性的广度的构造,就是说指定谓词在一定范围的事物上成立的程度。产生量化的语言元素叫做量词。结果的句子是量化的句子,我们称我
  • 阴道上皮阴道上皮(vaginal epithelium)是阴道中的腺体内层,其中包括多层的(鳞状)细胞,属于上皮组织。基底膜在基底层(上皮的第一层)内,中间层在基底层上,表面层是上皮的最外层。由管腔往外的阴
  • 雅科波·贝利尼雅科波·贝利尼(意大利语:Jacopo Bellini,1400年-1470年),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艺术家。为真蒂莱·贝利尼(Gentile Bellini)和乔瓦尼·贝利尼(Giovanni Bellini)的父亲,他出生于威尼斯,曾在
  • 杂醇油杂醇油是工业上发酵法制取乙醇、白酒时副产的高级醇类混合物。无色至黄色、有特殊臭味的油状液体。相对密度0.811~0.832(20 °C)。主要成分为比乙醇碳链更长的高级醇,如戊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