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菩提达摩
✍ dations ◷ 2024-11-06 07:18:17 #菩提达摩
法融牛头宗|弘忍东山宗 –
神秀北宗禅|惠能南宗禅 –
北荷泽宗|南洪州宗|南石头宗|保唐宗惠能系曹溪南宗 –菩提达摩(梵语:बोधिधर्म,转写:Bodhidharma,.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um Alternative","TITUS Cyberbit Basic","Arial Unicode MS","IPAPANNEW","Chrysanthi Unicode","GentiumAlt","Bitstream Vera","Bitstream Cyberbit","Hiragino Kaku Gothic Pro","Lucida Grande",sans-serif;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mw-parser-output .IPA a:link,.mw-parser-output .IPA a:visited{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535年),又作菩提达磨,简称达摩,为南天竺人或波斯人,将佛教禅宗带入中国,为中国禅宗之开创者,被尊称为达摩祖师、“东土第一代祖师”并与宝志禅师、傅大士合称梁代三大士。据说其于南北朝时来到南朝梁,但因与梁武帝话不投机,而转投北魏少室山的少林寺面壁闭关,并著作《少室六门集》,不过近世学者认为其中仅有《二入四行论》为达摩亲传。民间则认为达摩是少林武术瑰宝《易筋经》、《洗髓经》、少林七十二绝技的创造者,所以江湖帮派(如红帮、青帮等)、跌打师傅、少林派门人多奉祀其为祖师。达摩的事迹繁多,是一位拥有诸多神妙传奇的人物。菩提本意为“觉悟”,达摩本义则是“佛法”(Dharma),“菩提达摩”四字意译为觉法。达摩的身世,后世传说甚多。弟子昙琳指出达摩原是南天竺国国王的第三个儿子,后出家为僧。但《洛阳伽蓝记》则记载他是西域波斯国人。达摩是释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弟子,同时是天竺禅宗二十八代祖师。传说达摩曾问师父得到其真谛之后该去何处传教,师傅吩咐他去中国,但告诉他不要去南方,因为南方君主好大喜功,无法领悟佛教真谛。达摩在南北朝刘宋(公元470年-478年)年间,乘船来到中国南越地方(今广州)。根据《楞伽师资记》,达摩至中国后成为求那跋陀罗的弟子,属于南天竺一乘宗(又称楞伽师)。求那跋陀罗 (Gunabhadra),意译为功德贤,中天竺人,于刘宋元嘉二十年(公元443年)译出《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后菩提达摩以此四卷本《楞伽经》传授徒众。除《楞伽经》之外,达摩也相当重视《般若经》、《维摩诘经》,释印顺推测可能与他曾在江南一带生活,受到江南佛教的影响所致。之后他北渡北魏,“游化嵩洛”,教授禅法。他所传授的禅法,在当时受到很大的争议,主要的门徒只有道育、慧可、昙林等人。传统上认为,达摩自海路来到中国后,闻说梁武帝信奉佛法,于是至金陵(今江苏南京)与其谈法。梁武帝是笃信佛教的帝王,他即位以后建寺、抄经、度僧、造像甚多,是以很自负地询问达摩:“我做了这些事有多少功德?”达摩却说:“无功德”。武帝又问:“何以无功德?”达摩说:“此是有为之事,不是实在的功德。”武帝不能理解。因双方理念不合,达摩即渡江入魏(“一苇渡江”之传说来源),止于嵩山少林寺,于寺中面壁九年,称“壁观婆罗门”。 民间则相信达摩在石洞留下至高无上武学《易筋经》和《洗髓经》。不过《续高僧传》和《楞伽师资记》等文献中均无菩提达摩会晤梁武帝的记载,胡适也在《菩提达摩考》和《书菩提达摩考后》两篇文章中引用《续高僧传》说明,达摩来华最迟在刘宋灭亡(479年)以前,此时梁朝还未建立。《少室六门集》常被认为是达摩著作,其中四篇《二种入》(即下文之二入四行论)、《血脉论》、《破相论》、《悟性论》等更被并称为少室四论。不过根据近世考证,四论中仅《二入四行论》为达摩亲传。本论相传由达摩口述,并由其弟子昙林纪录、作序,《续高僧传》、《楞伽师资记》、以及近世学者胡适、释印顺等皆认同此篇为达摩亲传释印顺认为,本论指出大乘佛法不外乎理入(悟理)、行入(修行)两条途径,亦即了悟道理并落实于生活中,以求消除积习、修至究竟圆满。其中理入的重点在于了解、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但为客尘妄覆,不能显了”(如来藏思想),愿意“舍妄归真”、“凝住壁观”,保持心如墙壁般安住、不加辨别、不为外缘所动,以达“与真理冥符,无有分别,寂然无为”之境界。行入包含“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四种。释印顺认为其中前三者是“顺物”,即透过克服“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等苦达到克己利他、自他无碍、皆大欢喜;称法行则是“方便”,透过不执著于相的去实践六度波罗密利他,从而能消除妄想习气、证成道果。释印顺认为,其后中国禅者虽禀承达摩的禅法,不过却专重“理入”,遂形成了偏重理悟的中国禅宗。【一苇渡江】,为南北朝时期,印度东渡于中土的高僧,菩提达摩的一段佛教公案。菩提达摩听说梁武帝信奉佛法,于是前往金陵(今南京)与他相谈佛法。但双方却是话不投机的,宾主不欢而散。就在《历代法宝记》与《碧岩录》皆有记载了:菩提达摩受梁武帝之应请,双方在金陵和武帝的对话:梁武帝虔诚笃信佛教,即位以后从事于建寺、抄写经文、供养僧人无数、造像甚多,因而请示达摩︰“我做了这些事有多少功德?”达摩却说︰“并无功德。”武帝又问︰“何以并无功德?”达摩说︰“此是有为之事,属人天乘果,不是实在的功德。”武帝接着问:“如何是真功德?”达摩回答:“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达摩与梁武帝两人会晤的不顺利,并没有让菩提达摩失去信念,达摩毅然决定渡江北上弘法,天色渐晚,浩翰的江面不见来往的舟船,达摩面对西方双手合十,喃喃说道:我之西来,深有密意,法若无生,我愿沉江,法若得兴,天助我也。接着,菩提达摩摘了一根芦苇抛投于江流之中,自即撩起了僧袍,站立于芦苇之上,直向于江心驶去,一身飘然过江。达摩于渡江后来至洛阳,入嵩山少林寺,面壁静坐长达九年。禅宗后人常于寺院禅堂(僧人修习禅定之处)、祖师堂内供奉达摩祖师,例如广州华林寺、台湾台南开元寺等;或者另立佛寺纪念,例如河南初祖庵、台湾南投中寮无心山禅寺、台南白河善知院、花莲吉安天竺山金龙寺等。此外亦有许多佛寺陪祀祖师,如北京慈善寺、台湾新北乌来妙心寺、新竹北区净业院、桃园大溪斋明寺、云林仑背慈惠寺、嘉义大埔达磨禅直指心园、台南北区大观音亭、台南中西区重庆寺、台南东区弥陀寺、台南佳里善行寺:16-119、台南白河大仙寺:16-221、高雄阿莲超峰寺、新超峰寺、龙湖庵、莲峰寺、花莲玉里玉泉寺等。台湾民间信仰主祀祖师之庙宇包括台北木栅石军岩、台北万华
相关
- 条目肺炎(pneumonia),是指肺部出现发炎的症状,主要是肺泡受到影响。肺炎常见的症状包括有痰的咳嗽、胸痛、发热及呼吸困难。症状可能由轻微到严重不一。特别高龄的长者或新生儿可能
- 心跳加剧心跳过速(tachycardia、tachyarrhythmia),也称心动过速、心跳过快。是指心跳速度超出了正常范围,达到每分钟一百次以上的现象。剧烈的体育运动、紧张、焦虑或服用某些药物等可能
- 虫囊菌纲虫囊菌纲(学名:Laboulbeniomycetes)是子囊菌门的一个纲,约包含2000种物种,常寄生于陆生、水生昆虫或其他节肢动物。此类真菌的体积很小,子实体多为瓶状的子囊壳(perithecia),且大小多
- 土地在经济学中,土地(英语:land)概括了所有自然资源,包括地理位置、土壤、矿产、森林、渔业资源、水资源、空气质量、地球静止轨道、电磁波谱、太阳等。土地是一种生产要素,是所有商品
- 果胶果胶(英语:pectin),是一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它主要存在于所有的高等植物中,是植物细胞间质的重要成分。果胶沉积于初生细胞壁和细胞间层,在初生壁中与不同含量的纤维素、半纤维素、
- 普鲁士蓝普鲁士蓝(英语:Prussian blue;德语:Preußisch Blau 或 Berliner Blau;化学名称:亚铁氰化铁;分子式:Fe7(CN)18⋅14H2O,或书写成Fe43 · xH2O简称:PB)是一种深蓝色的颜料,在画图和青花瓷
- 嗝气嗝气(又称作饱嗝,中医学上称为嗳气或噫气)指气体经由上消化道(经由食道和胃)往上并从口腔排出。通常伴随着特有的声音,偶尔带有气味。中文语词使用上,“嗝气”经常与“打嗝”混淆,后
- 埃弗里-麦克劳德-麦卡蒂实验埃弗里-麦克劳德-麦卡蒂实验是由奥斯瓦尔德·埃弗里(Oswald Avery)、科林·麦克劳德(Colin MacLeod)和麦克林恩·麦卡蒂(Maclyn McCarty)于1935至1944年共同完成的证明脱氧核糖核
- 分子构型分子结构,或称分子立体结构、分子形状、分子几何、分子几何构型,建立在光谱学数据之上,用以描述分子中原子的三维排列方式。分子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化学物质的反应性、极性
- 波吲洛尔波吲洛尔(Bopindolol)别名吲苯脂心安,β受体阻滞剂。药理作用对β1、β2受体阻断无选择性,具有一定的同在拟交感活性。作用类似吲哚洛尔,但强10倍,也具有降低血浆肾素活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