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汗腺

✍ dations ◷ 2025-09-18 07:04:04 #小汗腺
外泌汗腺(英语:eccrine sweat gland),又名小汗腺,是人体主要的汗腺,存在于几乎所有皮肤,尤以手掌和脚掌的密度为最高,头部次之,躯干及四肢较少,在其他哺乳动物中则较为稀疏,主要存在于无毛部位。人体发育过程中外泌汗腺密度最高可达200-400/cm²。外泌汗腺由顶端汗管、真皮导管和分泌小管组成。其中,顶端汗管(又名末端汗管)为一螺旋状导管;真皮导管为一外直内曲导管;分泌小管呈卷曲状,位于真皮或下皮(英语:hypodermis)深处。外泌汗腺的分泌物是一种无菌的稀电解质溶液,主要成分有碳酸氢盐、钾和氯化钠(NaCl),以及其他微量成分,如葡萄糖、丙酮酸、乳酸、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抗菌肽等。汗液中Na+离子的浓度比血浆和细胞外液低得多(汗液约为40mM,血浆和细胞外液约为150mM)。外泌汗腺中的汗液最开始是含有高浓度Na+离子的,但Na+离子通过外泌汗腺导管细胞上的上皮钠通道(英语:epithelial sodium channels)(ENaC)重吸收进入组织,减少了出汗过程中Na+的损失。ENaC突变亚基携带者会患有全身性假醛固酮减少症,Na+无法重吸收,分泌的汗液中Na+离子浓度会大大增加(高达180mmol/L)。多汗症患者的汗腺(尤其是外泌汗腺)会对刺激做出过度反应,进而过度活跃,产生比一般人更多的汗液。囊肿性纤维化患者汗液中的Na+离子浓度也会增高。这两种病症是外泌汗腺导管细胞上的CFTR氯化物转运蛋白(英语:CFTR)异常导致的。医学导航: 皮肤附件解剖/生理/发育病理/先天/肿瘤, 症状/齐名手术, 药物(D10)

相关

  • RR00-R09 涉及循环和呼吸系统的症状和体征R10-R19 涉及消化系统和腹部的症状和体征R20-R23 涉及皮肤和皮下组织的症状和体征R25-R29 涉及神经和肌肉骨骼系统的症状和体征R30-
  • 原子核原子核(德语:Atomkern,英语:Atomic nucleus)是原子的组成部分,位于原子的中央,占有原子的大部分质量。组成原子核的有中子和质子。当周围有和其中质子等量的电子围绕时,构成的是原子
  • 辛糖辛糖(英语:Octose),又称为八碳糖,是由八个碳原子组成的单糖,化学式为 C8H16O8。例如:D-赤藓-L-半乳辛糖、D-甘油-D-甘露辛糖等。果聚糖:菊粉 · 果聚糖β2→6甘露聚糖:低聚木糖:半乳
  • 韦尼克区韦尼克区(英文:Wernicke's area)包括颞上回、颞中回后部、缘上回及角回。在这个区域内有听觉性语言中枢和视觉性语言中枢,主要的功能是用来理解单词的意义。韦尼克区的损伤,将产
  • 性虐待性虐待(英语:Sexual abuse)是针对非自愿的人士进行与性有关的虐待。与虐恋不同的是,虐恋是双方都同意的性行为,性虐待的受方则非自愿,即一方在对方未经同意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性侵犯
  • 迷迭香迷迭香(学名:Rosmarinus officinalis)是一种原产于地中海盆地,木本多年生香料植物,野生或种植于白垩土壤中。茎、叶和花都可提取芳香油。多年生常绿小灌木。迷迭香的品种依植株的
  • 恒星核合成恒星核合成 是解释重元素是由恒星内部的原子经由核聚变创造出来的化学元素理论。自从大爆炸期间产生氢、氦、锂之后,恒星核合成就一直持续地创造重元素。这原本是一个高度预
  • 三裂动物门三叶动物门(学名:Trilobozoa),又名三裂动物门,是一个已经完全灭绝的动物门,在分类上属辐射对称动物,身体呈特殊的三重辐射对称结构。三叶动物生存的年代非常久远,其化石仅出现于寒武
  • IUPAC元素系统命名法IUPAC元素系统命名法是指一种为未发现化学元素和已发现但尚未正式命名的元素取一个临时西方文字名称并规定一个代用元素符号的命名规则。此规则简单易懂且使用方便,而且它解
  • 石油工业石油化学(Petrochemistry)是研究石油及其产品的组成和性质、石化过程的一门学科。其中最常见的两大类产物分别为:烯烃和芳香烃。炼油厂借由流化催化裂化提炼生产烯烃和芳香烃。